抗倭援朝历时七年(1592—1598年),由日本关白丰臣秀吉在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派兵侵略朝鲜引起。朝鲜不敌日本侵略,因而向明朝求援,明神宗应请求派遣大军救援,明、鲜军多次并肩作战最终获胜,朝鲜转危为安。抗倭援朝战火几乎遍布朝鲜全境。以下就日军第一次入侵、和谈以及第二次入侵三个时期做简单的介绍。
丰臣秀吉决定对外出兵
日本丰臣秀吉在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统一日本后,为平息国内不满,决定对外发兵以获取更多的土地,并完成其最终统一中国、朝鲜和日本三国的愿望。其妄想把日本天皇的首都搬到北京,建立“大东亚帝国”。在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6月,日本派出使者宗义智通告朝鲜国王宣祖李昖,表示他有意于明春天假道朝鲜进攻明,并请协助,秀吉致书朝鲜国王云:“使之整其军马,与日本合(动),直犯上国,我国举义斥绝”。
但朝鲜因对明朝的忠心而拒绝,致使丰臣秀吉欲借道朝鲜吞并中国计划落空。朝鲜进而向明朝通报倭情,明朝认为“朝鲜素效恭顺,为我属国,有寇岂宜坐视?”万历皇帝令辽东精兵应援,但仍寄希望于朝鲜截堵,等到无法抵挡,再行向明朝请兵策应。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3月,丰臣秀吉以十五万八千七百人、区分为九个军渡海至朝鲜作战,以小西行长为总指挥。战略上采用德川家康的提案,实行海陆并进、速战速决的战法,以水军保证路军的战略物资供应,陆军分三路齐头并进,一举占领朝鲜。丰臣秀吉借口朝鲜拒绝攻明,于4月正式开始进攻朝鲜。4月12日先发兵渡海至对马岛待命,4月14日侵朝的日军首先于釜山登陆,19日后,即5月2日攻陷朝鲜王京,6月15日攻陷平壤。
朝鲜向明朝求救
面对日本大肆的进攻,朝鲜举全国之力进行反抗,其中包括朝鲜各地的有力乡士组织义军、僧兵,这虽然阻挡了部分日军的进攻,但是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朝鲜两百年以来“民不知兵”,一直无战事,军队也荒于操练,军事能力薄弱,致使战争伊始,日军就以势如破竹之势直取王京以及平壤、开城等地,致使朝鲜八道尽失。朝鲜国王李昖仓皇出逃并流亡至中朝边界义州,并再三派遣使者向宗主国明朝求救。
朝鲜的使臣们用尽方法,除了向万历皇帝递交正式的国书外,分别去游说明朝的阁臣、尚书、侍郎、御史、宦官,力图促使明朝尽快出兵援朝,明廷君臣经过讨论之后便答应宣祖李昖渡过鸭绿江,同时出兵援助朝鲜。6月,首批援朝的是辽东明军游击史儒和参将戴朝弁,得知平壤陷落后,他们随即退回义州。直至7月间因朝鲜使节李德馨屡次上书明朝辽东巡抚郝杰,在郝杰帐下日夜痛哭不走,郝杰受其感动,遣副总兵祖承训率骑兵7000人渡鸭绿江救援朝鲜,与日军战于平壤城,但“游击史儒等师至平壤,不谙地利,且霖雨,马奔逸不止。儒战死,承训仅以身免,震动明廷。”同年8月,明朝以兵部右侍郎宋应昌经略备倭军务,10月16日明朝命李如松总理蓟、辽、保定、山东军务,并充任防海御倭总兵官,其弟李如柏、李如梅为副总兵官,一同开赴朝鲜。明朝从全国范围调集四万精锐。
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12月25日,总兵李如松率军进入朝鲜,次年正月八日与小西行长战于平壤。明军战略得宜,将士英勇作战且武器方面占优势,李如松收复开城、平壤、并且进攻王京汉城。李如松在平壤大捷后,因听信朝鲜人错误情报欲乘胜追击日军,于碧蹄馆与日军大军相遇,由于碧蹄馆地形狭隘,不利骑兵行动,明军在日军包围下情况危急,后在援军杨元救援下,才得以顺利撤退。据朝鲜史载两军各死伤五、六百人,部分日史记载倭军斩首明军六千人,众说纷纭,形成历史上的争议。
碧蹄馆战役
经过前人学者的研究比较可以得出,碧蹄馆战役受伤人数应以朝鲜史料记载最为合理真切。唯一可以肯定是李如松经此役后,因亲兵死伤甚重,加上明军北兵与南兵之争日烈,如松以后就无意进取,退守平壤。5月副总兵刘綎率川军五千奔赴朝鲜,日军撤退至釜山,此后陆战皆集中在朝鲜南部四道,并以朝鲜与日本的战斗为主。在明军驰援的同时,朝鲜水师在海战则占据了主动权。朝鲜水师在全罗道左水使李舜臣率领下大战日军。全场海战朝鲜水师共歼灭日舰26艘,日军伤亡甚众,相对而言,朝鲜水师只是伤亡了很少的兵力。
这场玉浦海战是战争爆发以来朝鲜军队的首场大捷,一方面大大振奋了朝鲜军民抗敌的决心;另一方面使得日军在此战后丧失大半制海权,导致日军输送兵力和粮食辎重至朝鲜半岛从此变得困难,此后日本水师不再主动进攻,而改为防御和偷袭朝鲜水师。李舜臣连续在海战上获得胜利,在唐浦、栗浦海战上均歼灭日本水师,令日本水师胆战心惊。但日军仍决定与朝鲜水师进行决战,7月日本水师在巨济岛一带集结,准备兵分三路向朝鲜水师发动进攻,而李舜臣则将全罗道的舰队和庆尚道的部分舰队组成联合舰队,将日军包抄起来。在朝鲜战船奋勇杀敌下,日军战舰全歼,此为闻名于世的“闲山岛大捷”。经此一役,日本水师完全丧失制海权,丰臣秀吉决定与明朝讲和。
和议阶段
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5月8日,丰臣秀吉在名古屋会见明朝使团,由于语言不通,双方的会谈仍在沈惟敬和小西行长间进行。日本提出了“大明、日本和平条件”七条如下:1、迎明公主为日本后妃;2、明、日两国恢复贸易;3、明日两国永誓盟好;4、京城及四道归还朝鲜,另外四道割让于日本;5、朝鲜以王子、大臣各一人至日作为人质;6、遣还所俘虏的朝鲜国二王子;7、朝鲜大臣永誓不叛日本。一方面,明朝和谈使臣沈惟敬擅自答应了这七条,却对同行的谢用梓、徐一贯等人诈称丰臣秀吉已同意向明朝称臣,请求封贡,并撤回侵朝日军。
另一方面,小西行长则对丰臣秀吉报告说,明使已同意他的条件,只需遣使与明使一道前往北京请明帝批准条款。就这样,在两边谈判者各自对上隐瞒实情的状况下,明、日双方几乎就要达成“协议”。6月,日本派小西如安随同明使沈惟敬由釜山至北京议和。7月,明朝朝廷宣诏退兵以进行对日本封贡事宜,在兵部尚书石星一意主和下,只留刘綎兵防守朝鲜。
历史上的乌龙事件此时也在发生着,与沈惟敬同为日方和谈代表的小西如安此时与明使团进京进行谈判,对于中方提出的三项条款:1、要求日方全部撤离朝鲜归国;2、既封不与贡;3、宣誓不再侵犯朝鲜。小西如安满口答应。与此同时,沈惟敬也递交了伪造的日本降表。明廷君臣大为欢喜,万历册封丰成秀吉为日本王,并按日使提供的名单册封了日本大臣。《明实录》记载如下:礼部范谦请给丰臣平秀吉皮弁、冠服、纻丝等项,及诰命诏敕印章。先是小西飞称日本已无国王,以秀吉上请本部拟封为顺化王,奉旨平秀吉准封日本国王,故事外夷袭封,例赐皮弁、冠服及诰敕等项。惟始封例有印章,日本自永乐初锡封,赐有龟钮金印,时小西飞供称旧印已无,似宜另行铸给,故兼有是请诏从之。
最后
明朝遣使沈惟敬前往日本并颁发诏书。这时候沈惟敬与小西如安得欺上瞒下行为开始逐渐暴露。丰臣秀吉听到明廷俨然一副中央大国皇帝对小邦降恩封赏的口气,暴跳如雷。明日和谈遂彻底破裂。沈惟敬于归国途中,滞留朝鲜不敢回京。神宗皇帝因其欺上瞒下大怒,下令捉拿沈惟敬就地正法,并将石星入狱问罪;而另一方面,丰臣秀吉因小西如安得欺上瞒下意欲杀其治罪,因有人求情,小西如安免于一死。
1.《牛香讲历史 抗倭援朝是因何爆发的,又是怎么和议的》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牛香讲历史 抗倭援朝是因何爆发的,又是怎么和议的》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43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