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因为替他哥苏东坡说话被贬官,后来迁职到歙(音设)州绩溪县作县令。查了一下是在宋神宗 元丰七年七月(西历1084年)的事。因在元丰八年八月他又被召回,所以 以下故事的发生时间应该在元丰七年七月至元丰八年五月之间的事,因为在元丰八年五月他生病直到八月才好。
不知怎么,苏辙记事为何不写明时间。
本故事出自《龙川略志》作者:苏辙
歙州(徽州)有个郑仙姑,他的父亲叫郑八郎,也是学道的人,他家住在歙县东岳庙前。她家里有一个阁楼,父女二人就住在阁楼上,有客人来时其父在阁楼下招待,这位郑仙姑就从阁楼上往下送茶水,平常都是这样,但从来没有见过楼上有烟火,不知是如何烧的水。
她父亲死后,收敛在棺中也不下葬,郑仙姑说父亲并没有死,就这样数十年也没有出过城门,但还是有人在百里之外见过她,有时她也简单说几句别人的福祸,因此在歙州本地人都很尊敬她。
我(苏辙)做绩溪县令时,也听说了她的一些事,也想云见见她。后来偶然一次机会我去歙县,正好借这个机会去拜访了她。先是听说她家的老宅塌了,因为当年有一天夜里下大雨,周围邻居听到她家有房塌的声音,邻居认为她可能被压死了。于是第二天一早,都跑过去只见到一根木头斜倚在她的床上,并没有压到她,她本人还在呼呼大睡,大家都觉得她是异人。
再说我与她见到面后,就问她现在是什么岁数,她回答说:“八十岁了,还是个处女!”(原文:八十矣,然处女也。)
我说:“成家是人的正常伦理,你为什么八十岁了都不嫁人?”
郑仙姑回答说:“是我诵《度人经》的原故。”(《度人经》是一部道经)
我不解,于是又问:“《度人经》为什么能使你不嫁呢?”
郑仙姑回答说:“这部经是元始天尊所说,元始天尊生于天地先,立于天地外,安得不尔?”
我说:“你说的不对,哪有人能立在天地之外?”
郑仙姑说:“不是说他这个人,而是道!”(这个就是见地,所谓迷信与明辨的区别)
我说:“道虽然能如此,但与仙姑何干?”(这就是机锋,所谓禅机)
郑仙姑说:“君说道不在我,那我身上有什么不是道呢?”
我感叹说:“姑能有如此见地,请明天来访我,我会准备一桌斋饭!”
郑仙姑说:“我是有什么吃什么,不论荤素!”
时间来到第二天,我准备了一桌酒菜,郑仙姑也能吃一些酒肉。席间我问她关于养生的问题,她说:“君今如器己破,难成道。”(那意思你现在已经结婚不是童男了,练不成了。)
我于是只偏向问她关于养生术的方法,如导引、咽纳(吐纳)、烧炼(外丹,包括内丹)等等。她说这些方法都不是好方法都不对,我很惊讶,就继续请教问:“那到底应该怎么做才对?”。
她说:“人但养成婴儿,何事不了!”(老子说:专气至柔,能如婴儿乎?)
我回答说:“常有人在百里之外见到仙姑,难道这也是襁褓之中婴儿能去得了的吗?”
郑仙姑听我这么说,只是微笑不回答。(被打脸而不生气,说明很有修养)
我又继续问:“仙姑家在东岳庙前,我去过东岳庙,站在庙里可以望见水西(应该是一处地名),看见山林极佳,风景很美。不知仙姑也常常去东岳庙吗?”
郑仙姑说:“我是道家的,不信神佛,所以没有去过。”(道家,老庄之道而非道教)
我说:“道家不信神,这个可以;但是佛与道有什么区别?佛说《般若心经》与道家《清净经》文意皆同。”
我看仙姑也诵《清净经》,我感觉她不学习佛法,因此问她:“经上所说‘五蕴’,是什么东西?”
郑仙姑回答说:“就是五行!”
我听后笑着说:“仙姑不曾学佛,而如此疏忽,这怎么可以?‘五蕴’则所谓色、受、想、行、识是矣。”仙姑默默而已。
评论:
先解释一下,为什么苏辙会问郑仙姑,为什么八十岁了都不嫁人。一般现在没人问这个问题,因为受佛教的影响,一般人会自动认为那些道士也是出家人,这是错误 的。因为只有全真教的道士才会像佛教那样出家修行。在苏辙那个年代还没有全真道,所以苏辙才会有此问。
从对话中来看,这个张仙姑的修行方法,应该是纯正的老庄修真这一脉,她自己也说是道家不信神佛,老庄也并没有让人信神或通过神来解脱,这都是后世道教干的事。修真一说,是庄子提的,因为庄子提倡的是真人境界,依他的话来说,我们都是假人活的迷迷糊糊。
至于她不学佛,是因为她以为佛与神是一个样子,这种错误 的观念不止是她有,现在有好多人也是一样。所谓佛,是梵音音译佛陀的简单称,简单翻译是觉悟者意思(当然不只有这个意思,就因为不好翻译,所以不翻只是音译。),并不是创造者或是支配天地的神。
而上面所说的《清静经》,其中的思想就是引申于庄子的“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可以说写这本经的人,已经通晓庄子思想。
这也是为什么,苏辙说不信神可以,但是佛与道有什么区别呢?实际上在形而上的道体上没有区别的。
后来苏辙用《心经》中的“五蕴”来问郑仙姑,她竟然回答是“五行之说”。这就有点搞笑了,所以苏辙才说,学道为何有如此疏忽,这五蕴是色、受、想、行、识,并非五行。庄子也讲过这个五蕴的道理,只不过没有用这个名词。
你想修真,却不知假在什么地方,如何修真?所以修真的路上不自大我慢最为第一,即要广学也要明辨。儒家所谓: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也是修行的方法,同时要想在世间学问上有大成就,也得如此。(注:有些法门不需要如我所说,如净土法门,只需要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净土,那边自有佛菩萨教你如何用功修行)
至于何仙姑所说的“人但养成婴儿,何事不了!”结果被苏辙反问,其实这个脸打的好,有点像禅宗机锋,一顿痛打弄不好是要开悟的。如果不是有一定修养功夫,当时就拂袖而去了。她的这句话,就是抓住了老子所说"专气至柔,能如婴儿乎?"但老子并不是说修成婴儿就是道了,只是举了个例子。
文章在最后说她默默而已,之后的事就不知道,至少她能有所思。虽然如此,她的修养功夫还是很高的,以及部分见地还是对的,正如庄子所说,什么熊经鸟伸、呼吸吐纳,那都是好养生的人干的事,与修真无关。
这故事的原名《郑仙姑同父学道年八十不嫁》,我的水平有限,可能有理解错的地方。过路的君子还望及时指正赐教!牧阳道人遥祝,诸君万福如意。
1.《牧阳道人 北宋 | 徽州东岳庙前,郑仙姑潜心修道》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牧阳道人 北宋 | 徽州东岳庙前,郑仙姑潜心修道》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43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