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谈社:日本的历史》,攫取日文24本原著中的精华,译书十卷,以关键问题和主题命名,其中第09卷《开国与幕末变革:江户时代后期》,由北海道大学名誉教授井上胜生所著,极具个人史学色彩,解读幕末维新史之变化。

井上胜生从北海道鲱鱼业入手,打开日本江户中期的经济发展史,终以幕末斗争中的旧思想与新气象,赋以明治维新“富贵繁昌”之愿景。以独特视角开题,用细节史料佐证,打造出一次另辟蹊径的历史溯流之旅。

为经济发展,从战争之实

经济发展是一国强盛与否的命脉,而国防力量则是一国保证发展的保障。“是什么从根本上推动着日本从18世纪后半期走到19世纪的幕末?”此书开篇直指核心问题。

生产于北海道的鲱鱼肥成为切入点,鲱鱼渣和鲱鱼干成为农业生产的一大助力。经济作物与水稻种植在全新的肥力体系中受益颇多,粮食充足为社会经济进步提供了有力基础,经济作物盛产让商业互通与日俱进。作物盛产导致的商业互通,很容易让周边地区的市场达到饱和,“买米售棉”成为畿内民众的日常生活。一旦区域饱和,开辟远域市场的“行商”随之出现。市场是一只无形的手,以其规则推动着地区经济的繁荣。

经济的膨胀式发展,很容易让政权控制着“盆满钵满”,但随之,产出与收益差距极大,引起了生产者的愤怒,于是反击出现。底层的民众作为生产者,开始选择用“有声的战争”谋求自己的权利,富商与村吏成为讨伐对象。从一开始的诉讼,到最后的起义,利益的争斗,总伴随着反抗与镇压,妥协与开明。

有人认为“起义”这个词,与日文原著中的“一揆”不符,可能是源于推翻政权的决心不同。日本的起义,没有彻底性,并不为推翻统治,只是为了达到某个目的,而做出的有声反抗。起义的成功,会促使政策的变化,进而导致个体经济蓬勃发展,国内商业互通开始广泛。随着政权妥协的频次加剧,民众的思想开始出现微妙的变化:谁当家无所谓,对我好就行。

开国之前的欧美叩击国门,正是怀揣着同样的心思。

政权的矛盾,争斗的焦灼

从命名来看,开国和幕末争斗是本书的重头戏,但在井上胜生的笔下,开国是本书重点的一次偏移,从之前的经济与民众,逐渐过渡到战争与统治者。鲱鱼肥引起的农业发展,让经济发展成为主流,但强大的欧美炮舰带来的,却是整个国家的动荡与思考。贸易渠道的强制开通,与通货膨胀的负面影响,让幕府的决策群体出现争执。这种争执对于朝廷而言,不外乎是一次绝佳的反击机会,于是“开国与尊王攘夷”的两端分化,开始影响日本当时的社会。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在井上胜生看来,《维新史》是成功者的历史,不足以支撑历史的进程,故而在本书中,保守派与激进派轮番上阵,朝廷对幕府的态度也出现分歧,各地区各自为战,直到德川喜庆提出大政奉还。幕末时代的维新,掌握在统治者的处心积虑中,谁人都想在乱世中,寻求自己的最大利益。

本书对日本“18世纪后半期到19世纪的幕末”这段时期出现的各类事件,从经济发展、农民起义、政策改革、大国外交、政权斗争等,进行一次梳理。虽然暗含既定的历史线索,但却在“另辟蹊径”时包揽万象,更像是一场朝圣之旅。

史学者爱佛僧曾写道:“实则写史者并不能尽知过去之事,所有历史,皆为第二史实,如何读书,全在读者,不能怪到作者身上。”井上胜生所写《开国与幕末变革:江户时代后期》,的确值得一读,但却不能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读史者与写史者,如同在紫禁之巅展开决战的西门吹雪与叶孤城,只有在对决中,才能印证所学所想是否正确,以借他人之道,攻自己求道之山。

1.《不爱读书的小青 以独特视角开题,用细节史料佐证,打造另辟蹊径的历史溯流之旅》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不爱读书的小青 以独特视角开题,用细节史料佐证,打造另辟蹊径的历史溯流之旅》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43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