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史上,国共双方都出现过许多名将。胡琏,作为国民党陆军第一上将,曾被伟人毛泽东评价为“狡如狐,猛如虎”。他悍而不骄,忠而有谋,得到蒋介石的器重。

虽然在解放战争中他是手上沾满中国解放军的鲜血的刽子手,但他在抗日战争中立下的赫赫战功,历史是会铭记的。他在临终前,回忆往昔,说:土木不及一粟。何为土木 ?一粟又是什么?原来,这里的土木指的是他所在的陈诚的嫡系部队,一粟即是我军的粟裕大将。

他曾惨败在粟裕手上,此语一出,道出了自己的遗憾,也真实地评价了粟裕的指挥作战才能,以及其中隐隐的敬佩之意。自古英雄惺惺相惜,可见,胡琏也是一性情中人,回顾他的一生,褒贬纷纭,颇有争议。

男儿热血,志在报国

胡琏,1907年出生于陕西华州一个贫寒的农家,但自幼勤奋好学,立志将来要成为一个改变自己的命运,并对国家有用的人。胡琏12岁进入当地高等小学读书。毕业后,他没有走从文之路,过一个安稳的生活。

当时,冯玉祥的西北军正在征兵,于是他弃笔投戎,报名参军,成为军队里的一名文书。1926年,胡琏又南下广州,考入了广州的黄埔军校,成为了黄埔四期生。同年,加入了中国国民党。军校毕业后,进入国民革命军,从此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胡琏凭着自己的踏实和才干,在国民军中一步步地成长起来。当他进入陈诚的第十八军时,已任团长之职,并得到陈诚的赏识。在历次战斗中,他的指挥作战的才能也逐渐显露出来。而真正让他一战成名的还是1943年石牌要塞之役。

当时的重庆是国民党的政治和经济中心,日本军队当然知道其重要性,于是举十万之兵,欲经湖北沿长江西进四川,从而进攻重庆,达到占据大西南的目的。当时的蒋介石下令不惜一切代价要守住石牌。

石牌是进入重庆的咽喉,也是进入重庆的最后一道防线。胡琏临危受命。他抱着赴死的决心,接受了上级的命令。战前,他交给兽医官崔焕之五封遗书,嘱托他若石牌失守,他必捐躯,到时一定要把这遗书寄给自己的家人。

其中有一封是写给父亲的,他在遗书中写道:“有子死国,大人情亦足慰······,恳请大人当依时加衣强饭······”,言辞中无不尽热血报国的决心,还有对父亲的殷切孝心,读毕令人泪目。

石牌战役打响后,胡琏以一个师的兵力,死守要塞,抵抗日军十万之众的三天三夜的猛攻,更何况日军还有九架飞机空中配合作战,使这场战斗愈发显示出了双方力量相差悬殊。

但胡琏和部下所有将士虽无成功把握,却有成仁准备的必死而不退的决战之心,最终使得这场不被看好的战斗取得了胜利。成为了我国抗战史上以少胜多的绝佳战役。胡琏也因这场战役在国民党众将领中一战成名,并获得了青天白日勋章。

抗日名将的凋落

胡琏,是抗日名将,同时也是绝对服从国民党和蒋介石的命令的国民革命军的军人。他在1931年到1934年间,曾三次参加了国民党对我军的围剿,并提出了有名的焦土政策,妄图对我中央红军赶尽杀绝。对我军造成了惨重的伤亡。所以说他的手上沾满了红军的鲜血,是一个十足的刽子手。

在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把第18军整编成11师,胡琏任师长。这支部队得到了蒋介石的器重,赋予了胡琏部队火队的角色,哪里有急需就打到哪里。而十八军,十一师,合成两个字“土”“木”,土木系由此而来,是陈诚的嫡系,也是蒋介石手下各大派系中举足轻重的一个。

胡琏率领土木系,能战、善战,在整个解放战争中频繁出镜。只是他的克星“一粟”的出现,结束了他的“天兵”神话。胡琏“战如虎”,也“狡如狐”。抗日名将,在抗日战场上势如猛虎,甘愿以死报国,可是在解放战争时期与我军对决却多次失败。

好在他的运气不错,每次都能在落败的时候逃脱一死。这就是他的狡猾所在。特别是在1948年11月初,淮海战役打响,胡琏作为蒋介石手下的红人,两次空降双堆集,与南京之间往返。

我华野军在栗裕的指挥下对十二兵团发起总攻,胡琏在慌乱之中,侥幸没死,“逃回”南京。但战神粟裕的威名也让他深深地烙在了心底。1949年,国民党在淮海战役失败后,胡琏撤退至广州。但随着解放军的迅速南下守城无望。他只好带着尚存的部分兵力撤往台湾。

在途中,又接到蒋介石的命令,令其转道金门与李良荣换防,死守金门。我军在稳胜的情况下掉以轻心,遭到胡琏的顽抗,胡琏击溃我军1万余人,并俘虏我军5000多人,取得了金门战役的胜利。

胡琏一时间被称为"金门王",使一路惨败的国民军得到了些许的安慰。但失败的号角已然吹响,国民革命军退缩台湾,解放战争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取得了胜利而结束。

余生的叹息

到了台湾的胡琏被国民政府加授陆军上将衔,并在1972年晋升为一级陆军上将。同时在国民党内历次担任重要职务。忠诚地为蒋介石和国民党效力。晚年的胡琏喜欢研究历史和典籍,1974年,67岁时,还进入台湾大学复读,专门研究宋史和近代史。

晚年的他著有多本回忆录,作为一名军人当然不乏所历战事,胜利、失败或许都不重要了,那是自己戎马一生,与岁月时光的交融。往事如烟,历历在目。让胡琏不甘心的是他败在了粟裕的手上,领教过了粟裕的厉害,更折服于他的指挥才能。

何况自己还差一点死在他的手下,心有余悸。所以粟裕是他不愿提及的恶梦。在晚年由衷地发出了那句叹息:土木不及一粟。细品,其中意味深长。我们也能感受到这确实也是他发出的肺腑之声。

1.《千经不尽理复来 抗日名将胡琏:土木不及一粟,土木指什么,一粟又是何意?》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千经不尽理复来 抗日名将胡琏:土木不及一粟,土木指什么,一粟又是何意?》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44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