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选调生 宋代长安镇市分离辨 长安为海宁西部大镇,江南运河的交通枢纽

文 | 硖川居士

1

长安为海宁西部大镇,地处上河(上塘河)与下河(崇长港)交接处,自古以来,就是江南运河上重要的交通枢纽。

早在唐代贞观年间即设有桑亭(后改名“义亭”)驿、义亭埭(即长安堰),到了宋代更是出现了著名的“三闸两澳”系统。

特别是南宋定都临安后,长安地临都城,西接临平(今杭州余杭区),北连石门驿(今桐乡市石门镇),为漕船运输、官员迎送、公文传递的必经之地。

南宋诗人范成大、陆游、杨万里途经长安,皆有诗文传世。元末张士诚凿通杭州至余杭塘栖的运河,江南运河主道改走塘栖,但长安依旧“商贾往来,舟航辐辏,昼夜喧沓。”(万历《杭州府志》),到清代更是形成了“近自江南及川楚,长安利甲浙东西。”(朱文治《海昌杂诗》)江南第二大米市。

2

在文献的记载上有长安市、长安镇之别,大体宋元时镇、市互见,入明以后,称镇渐成主流。

长安市为唐宋时海宁两大乡市之一(另一为硖石市),其设置时间有“贞观四年(630)”和“开元十一年(723)”两说。实则两说皆误。这两个年份当取自“县市在县西北百步,唐正(贞)观四年置。

开元十一年,令路宣远徙于县西南二百五十步。”(咸淳《临安志》)这条史料,然而县市的设置时间不等于乡市的设置时间,且唐代律令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唐景龙元年(707)敕文,《唐会要》),很难想象在严格实行坊市制度的初唐盛唐会有乡间贸易市场的存在。

长安市的确切设置时间已不可考,其设置当在唐宣宗大中七年(853)“废州县市印”(《册府元龟》)即结束国家对“市”封闭性管理之后。

镇一开始指的是军事据点,其最早起源于北魏时期的边镇。后来内地也开始设置军镇,扼守要冲。这些军镇独立于州县地方政府之外。到了宋代,一些没有军事价值的军镇被废(如位于县西一百步,置于唐会昌三年(843)的盐官镇在宋代被废,见咸淳《临安志》),而大多数镇则因处水陆交通要道,便于贸易,变成了规模较大的农村市场——“镇市”。

同时,宋代将镇纳入到州县政府的管辖之下,县境内一些规模较大的农村集市也开始设立为镇,派员监管征税,镇的性质由军事性质向商业性质转变。镇与市同为农村市场,其差别一开始在于是否设官监管,后来则渐渐变为商业规模大小的区别,大者为镇,小者为市。

3

长安镇最早见诸文献为成书于元丰三年(1080)的《九域志》,如此,则至迟在元丰年间长安已成一镇。

在咸淳《临安志》中,长安镇市同载,分列名于卷二十《镇》和卷十九《市》。南宋陆游《入蜀记》载:“乾道五年(1169)六月三日至长河堰,亦小市也,鱼虾甚富。”元方回《过长安市诗》云:“算橘租菱小市哗,堰头桥尾约千家,人家已尽无人处,时见芙蓉一岸花。”由此可见,宋元时长安不过为一千家小市。

如此,《九域志》、咸淳《临安志》中的长安镇当为军事性质的军镇。咸淳《临安志》载长安驻有厢军“长安堰闸指挥,额管一百人”。到明清时,方志中长安镇市同载的情况基本很少见到(乾隆《海宁州志》虽镇市同载,然查其内容,不过是径引咸淳《临安志》而已),大多称长安为镇。

崇祯《海昌外志·乡镇》中列长安为镇,并云:“硖石最饶庶,袁花次之,长安又次之,郭店为下。转塘、黄岗,特村墟数廛也。”这里的长安镇显然指的是经济职能为主的商业市镇了。

上表转引自陈学文《明清时期硖石、长安二市镇的社会经济结构——兼论江南米市发展的意义》

在明清方志中,对长安地理位置的记载基本都是州(县)治(今盐官景区)“西北二十五里”,连接长安盐官的那段上塘河也被称为二十五里塘河。

不过在南宋的咸淳《临安志》中却被记作:“长安镇在县西北二十里”,“长安市在县西北二十五里”。即明清长安镇所在的地方南宋为长安市,南宋长安镇在其东南五里处。

日本东京静嘉堂文库藏宋刊咸淳《临安志》书影

宋长安镇的位置,邹存淦在《修川小志》中进一步言明:“文进桥在州西北二十里,即《咸淳临安志》所称‘长安镇’处也。”文进桥,即万家渡桥,明崇祯年间建,乾隆十七年(1752)重建时改名文进桥。现桥为水泥桥,名万渡桥,飞跨上塘河。

咸淳《临安志》所记长安镇与长安市的位置复原

咸淳《临安志》所记的南宋长安镇市分离基本为学界所采信,陈学文进一步推论:南宋时长安镇市并存,两者相距仅5里;明清时,原镇的军事建制移至长安市处,镇市合一,在县西北25里处。

对于咸淳《临安志》中南宋长安镇市分离的记载笔者有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南宋时长安镇亦在县西北二十五里处,咸淳《临安志》所记的“县西北二十里”乃脱漏一“五”字。古籍中脱漏文字是常见的现象,可惜咸淳《临安志》这条史料为其所独有,后世方志所载也仅是对其加以引用而已,所以不可能用后世方志来加以校对。不过依旧有一些证据可以证明笔者推论的正确。

万渡桥及桥两岸风貌,摄于2015年

关于南宋盐官县的舆图现存有二幅,一为刊刻于南宋咸淳年间的“盐官县境图”(咸淳《临安志》卷16);一为刊刻于明嘉靖年间的“宋四境图”(嘉靖《海宁县志》)。这两图极其相似却又各有不同,应该有着相同的底图——嘉定《海昌图经》。故而可用两图相互参看来考察南宋长安。

在“宋四境图”中,题榜作“长安市”,而在“盐官县境图”中则作“长安镇”,且一在“觉王寺”东,一在“觉王寺”西,但无论东西,其距离盐官的里程皆大于“二十里”。鉴于长安在南宋江南运河中的枢纽地位,舆图中对长安的描述详细程度仅次于县城,其在图幅中呈现为片状而非点状,所以这两个题榜也应该不是对“市”“镇”具体位置的标记,而是对图中这整个区块的标记。换言之,通过两图互正,可知长安市与长安镇的位置并不分离。

而咸淳《临安志》同书所附的“盐官县境图”中更是标记“镇桥”,这个“镇”字当来源于长安镇。题榜“镇桥”所在的位置在“长安三闸”与“监闸厅”之间,而同书明确记载长安三闸“在县西北二十五里”,所有据此也可证南宋时长安镇在“县西北二十五里”,同书所记的镇里程脱漏了一个“五”字。

其实从逻辑上讲,南宋长安镇位于“县西北二十里”也不合理。作为镇,其往往设置在水陆交通要冲,而今长安镇所在的“县西北二十五里”之地正好处于上下水系的交界处,有堰闸等运河水利设施。而“县西北二十里”之地,并不是交通要冲,到清代也“仅一小聚落耳”,基本在今天也是远离镇区的一村落而已。

嘉靖《海宁县志》所附的“宋四境图”长安部分

4

略作总结:长安市与长安镇的最早设置年代皆不可考,其设置年代当在晚唐至宋初之间。宋时,长安镇与长安市并存,长安镇是军事职能为主的军镇,保障长安闸的正常运作,而长安市是为军镇服务而兴起的千家小市。

咸淳《临安志》卷16“盐官县境图”长安部分

镇市两者同处一地。随着元末运河主道迁往塘栖,长安的航运地位所有下降,作为建置的军镇被废,但长安镇之名仍在,原有的市场也并未衰落,反而继续壮大,明清时长安镇的性质已由军事职能为主的军镇变为经济职能为主的市镇。

源自:硖川居士

--END

作者/来源:正春和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1.《选调生 宋代长安镇市分离辨 长安为海宁西部大镇,江南运河的交通枢纽》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选调生 宋代长安镇市分离辨 长安为海宁西部大镇,江南运河的交通枢纽》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45406.html

上一篇

精默人 叛逆者:陈默群谏言与秘书提醒,预示王世安与顾慎言走不了多远了

下一篇

一楼谈文化 “铁姑娘”孙龙珍,在身怀六甲时牺牲,牺牲后44万亩土地归属中国

选调生 康熙皇帝关心开原军民,派钦差嵩祝来开原赈灾散米

  • 选调生 康熙皇帝关心开原军民,派钦差嵩祝来开原赈灾散米
  • 选调生 康熙皇帝关心开原军民,派钦差嵩祝来开原赈灾散米
  • 选调生 康熙皇帝关心开原军民,派钦差嵩祝来开原赈灾散米
选调生 以史为镜,崇德以敬,践行以慰

选调生 以史为镜,崇德以敬,践行以慰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了重要文章《以史为镜、以史明志 、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文中全面阐述了学史悟史的重大现实意义,...

选调生 努尔哈赤迁都辽阳前后的故事之一百八十三

  • 选调生 努尔哈赤迁都辽阳前后的故事之一百八十三
  • 选调生 努尔哈赤迁都辽阳前后的故事之一百八十三
  • 选调生 努尔哈赤迁都辽阳前后的故事之一百八十三

选调生 北京涿州督亢故地吟(七律)

  • 选调生 北京涿州督亢故地吟(七律)
  • 选调生 北京涿州督亢故地吟(七律)
  • 选调生 北京涿州督亢故地吟(七律)

选调生 新津建制立县的第一功臣——李严

  • 选调生 新津建制立县的第一功臣——李严
  • 选调生 新津建制立县的第一功臣——李严
  • 选调生 新津建制立县的第一功臣——李严

选调生 《渤海国全盛时期图》说铁岭

  • 选调生 《渤海国全盛时期图》说铁岭
  • 选调生 《渤海国全盛时期图》说铁岭
  • 选调生 《渤海国全盛时期图》说铁岭

选调生 奇闻趣事 舔狗不仅存在于现代,高俅的儿子也有追不到的女人

  • 选调生 奇闻趣事 舔狗不仅存在于现代,高俅的儿子也有追不到的女人
  • 选调生 奇闻趣事 舔狗不仅存在于现代,高俅的儿子也有追不到的女人
  • 选调生 奇闻趣事 舔狗不仅存在于现代,高俅的儿子也有追不到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