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族,中国古代非汉族群体,他们拥有强大的武力,时常劫掠中原,觊觎着中原地区,让各时期王朝统治者都头痛不已。

三国时期,群雄争霸,战争频频发生,导致人口剧减,国力大量消耗,这时候的异族为什么没有入侵中原?

今天我们来讲一讲山越。

说到山越,大家可能就想到了东吴,不错,查询相关史书,三国关于山越的记载基本上都与东吴有关。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魏蜀吴三国对应的异族也不同。

《三国志》记载:山越人主要布在丹阳郡内。“丹阳地势险阻,与吴郡、会稽、新都、番阳四郡邻接,周围数千里,山谷万重。当地人民深居幽谷,从没有进过城,遇到官吏,都是手持武器,在山野中逃跑,老死在丛林之中。被追捕逃亡的惯犯,也都一起逃窜。

山里出产铜铁,自己铸造兵器。民俗喜好练武,熟习打仗,崇尚气势勇力。他们爬高山越险地、穿密林过棘丛,好像鱼游深渊、猿猴攀树一样自如。不时观察机会,出山抢掠,时常招致官兵讨伐,寻找他们藏身的山洞。

官兵前往镇压,他们惯于用待机伺隙、集中突击和打了就跑的游击战术,因此,封建统治者难以令其就范。

山越又是什么原因不入侵三国东吴呢?

有几原因:

一、山越的汉化

三国时期汉越之间的民族界限已显得若有若无。史书上经常不称越民而只称山民。山民与汉民的区别,主要在于山民不给孙吴统治者当兵纳粮。这里说明,山民大多数是已经大致汉化了的越族遗民。由于被东吴统治,大多数山民只是存在反抗与压迫两种心理。

二、被东吴抓住弱点的山民

吴越之地自古即出铜铁,山民能铸造兵器,食物以粮谷为主。《诸葛恪传》叙述恪降伏山民的方法是:“候其谷稼将熟,辄纵兵芟刈,使无遗种。旧谷既尽,新谷不收,平民屯居,略无所人。于是山民饥穷,渐出降首”。

这是抓住了山越以吃粮食为主的弱点,由于当时大部分土地都在东吴的管辖之内,而山上又不能种粮食,被逼无奈的山越人只能投降融入东吴之内。

这也说明山越的生活方式与务农为生的汉民并无二致。东吴正是利用这点,让没有温饱的山民自已就范。

三、缺乏凝聚力的山越

孙权称帝后,鄱阳太守周鲂为了谲诱魏大司马扬州牧曹休,曾写了假降信,言:“乞请将军侯印各五十纽,郎将印百纽,校尉、都尉印各二百纽”,以便由他转授给鄱阳山越诸魁帅,奖励他们叛吴投魏。由此可知山越中的大小头目众多,分散不统一。而山越人不过是魁帅肘腋下类似农奴般的依附者。只有大小魁帅才能挑起事端并从中获得好处。这也导致山越人只为自已利益的小团体,没有民族聚力可言。

四、成为吴国战力、生产力的山越

吴国身为三国里面最弱的国家,面对强大的魏蜀两个国家,只能从山越手中争夺人力物力来补充自己。因此,孙吴统治者不仅要从山越那里侵占土地,而且也要从山越魁帅手中夺取兵源和劳动力,即所谓以山民“强者为兵,羸者补户”。

《陆逊传》记载:遂部伍东三郡,强者为兵,羸者补户,得精卒数万人,宿恶荡除,所过肃清,还屯芜湖。

这里明确说出讨伐山越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充军队,仅陆逊即从山越获得精兵数万人。如与其他将领贺齐、全琮、钟离牧、韩当、蒋钦、陈表、凌统、朱桓、张温、张承、顾承、诸葛恪等所获兵数合计,至少超过二十万。至于用以补户的羸者自然更多。这就是孙吴所以能在江南立国八十余年的主要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山越虽然自身战斗力极强,但是不统一,凝聚力不强,只要被东吴施以计策,就只能被拿捏,最后沦为东吴的战斗力及生产力,所以这便不足以威胁到孙吴政权的生存。

1.《木有杂说 三国为什么没有遭到异族的入侵?原因是什么?三国异族之—山越篇》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木有杂说 三国为什么没有遭到异族的入侵?原因是什么?三国异族之—山越篇》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45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