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剃发令先后发布两次,顺治元年,由于各地抗清义军揭竿而起,大清朝廷统治还不稳定,剃发令不了了之,顺治二年弘光小朝廷灭亡,大江南北基本统一,大清朝廷重新发布剃发令,这一次非常严厉。

当时按照朝廷的命令,地方官派剃头匠挑担游行于市井,见束发者即捉住强行剃发,稍一反抗就砍掉头颅,悬挂首级于挑担竿子上,杀一儆百。

剃发令的推行在大江南北掀起血腥的剃发浪潮,引起了民族文化深厚且极富自尊心的汉人强烈反抗,剃发令也被一些人视为清朝的一大弊政。但是对当时的统治者来说,虽付出极大代价,却仍旧推行剃发令,是出于维护满族文化传统的深谋远虑。

其实说起清朝剃发令,很容易让人想到它的反面,即北魏拓跋皇族为了融入汉族更改自己的文化习俗、更改姓氏甚至迁都。同样是少数民族统治汉人,为什么满族人的做法和鲜卑拓跋氏的做法如此南辕北辙?

其实满人的发式最初没有什么政治意义,只是为了方便。满人只在脑后留下头发,编成辫子,是为了适应深山老林的艰苦生活,这样在马上骑行或者在战场杀敌都比较方便 ,不过是一种社会习俗,结果到后来演变为异族表示忠心的方式。

清朝统治者强制要求汉人剃发主要是为了证明其归附之心的真诚,八旗军以是否薙发来查验遇到的汉族人是否为顺民,“薙发则生,留发即死”,发式决定了许多人的生与死,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特殊现象。

剃发令是多尔衮强力推行的,但是这背后的缘由却与两个汉人有关。第一个汉人叫张春,是一个铁血硬汉,他被皇太极的军队俘虏,在沈阳羁押十年,却仍不屈服,最终拒绝高官厚禄,绝食而死。

张春被俘,拒绝剃发投降,令满清统治者印象深刻,他们认为必须用强硬的办法把这些矢志不渝的明朝旧臣一个个揪出来,强迫他们剃发,即使惋惜杀掉也不能让他们暗中团结,从而影响政局的稳定。

另一个和剃发令密切相关的汉人名叫孙之獬,这个人没有气节,有奶便是娘,很早就投降清朝,甚至代替满族人武装镇压反抗的汉人,他自己在剃发令颁布之前率先更改发式,讨好满族统治者。为了让自己显得不那么扎眼,他上书皇帝,请求推行剃发令,因此造成无数血案。

汉人恨不得将孙之獬生吞活剥,此大奸大恶之徒最终在回乡时被汉人逮住,受了剥皮活剐之刑。虽然理论上来讲,有没有孙之獬对历史进程的影响并不大,但是想象一下汉人国破家亡之时,有这么一个小人拿着同袍的头颅向满人献媚,这样的画面是多么可恶。

虽然满清政府在初创时用剃头令高压震慑了一批对明朝仍有怀念之心的人,但是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此后朝堂上满臣和汉臣的嫌隙和斗争一直延续到嘉庆年间。

总而言之,剃发令的推行有助于维持满族的自身文化,揪出人群中怀有不臣之心的人。但是剃发令的产生还是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从长远的角度讲,不仅有害于民族融合,其实也不利于满清政府的统治。

剃发令掀起了一阵血雨腥风,使人民尤其是汉族付出了惨重代价,但即便是铁血手腕,也没有如预期的那样收割所有前朝余孽,反而加剧了朝堂中满人阵营和汉人阵营的对立,总体而言,剃发令的强制推行是有害无益的。

1.《洗剑读书史 清朝统治者入关后强迫汉人剃发留辫,为何不剃者斩?》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洗剑读书史 清朝统治者入关后强迫汉人剃发留辫,为何不剃者斩?》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45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