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这句话非常现实地反映了人性的恶,有的人只可以共患难,但不能同富裕。

历朝历代的功臣实际都是一个非常高危的职业,常常因为功高震主而身死族灭。比如明初的81位开国功臣当中,仅有3位善终,其他大部分都是直接或者间接被明太祖朱元璋给杀了。

这些功臣容易被杀,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成为功臣的过程中,掌握了太多权势或者兵权,对于皇权具有威胁,故而引起统治者的忌惮,从而引发矛盾然后拔除功臣的势力。

而这其实又是不争的事实,比如曹操、司马懿、杨坚、刘裕、赵匡胤等人就是以功臣身份夺权的,这也说明统治者们是不得不防的。

那功臣们该如何做才能全身而退呢?我大致给他们分成了三招:

第一招:直接退隐远离权力中枢

唐初三大宗室名将之一的李孝恭,打下了包括巴蜀的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功劳可以跟北方的统帅李世民不分上下。但是在平定天下后,兵权就逐渐被剥夺了。原因无他,因为是宗室,继续掌握兵权的话威望太高,李渊、李世民父子很怕这类人生起反叛之心,哪怕是亲戚。

所以建国之后李孝恭被安排了一些行政方面的官职,几度升降。晚年的时候大概意识到了被打压,所以辞官,交出所有权力,然后闭门不出,不再过问政治。很显然这个招数针对的是功劳特别大,被清算的危险比大的情况。

期间他还使用了第二类招术,豢养了数百歌姬,以示世人自己是沉迷享乐,无法自拔。

第二招:向统治者示短

尉迟恭玄武门之变首功,贞观初期军事二把手之一,还是李世民最喜欢的武将,甚至李世民还想跟他联姻,恩宠有加。

但尉迟恭曾在宴会上因为座位名次问题与人争吵,甚至打了前来劝架的李道宗一拳,弄得唐太宗李世民很是难堪。尉迟恭足够称得上功高震主了,而且这种行为还不尊重李世民。换成朱元璋,早把他杀了。但李世民很爱惜他,还是苦口婆心地用汉高祖刘邦消灭异姓王的事例来劝他。

好在尉迟恭识相,马上认错。表面上尉迟恭是比较鲁莽,但实际这也算是一种有节制的示短行为。统治者默许不干预,说明对你放心;统治劝你或者稍加惩治,你马上改正,统治者会认为你是可驾驭的,还会继续重用你。很显然,尉迟恭的行为属于后者。

高宗时期程咬金也用过类似的招术,68岁高龄被安排征贺鲁的时候,故意犯错杀了数千外族百姓,以此让自己免官,好为之后以年老为借口辞职。不过程咬金这么做,风险是挺大的。

至于前者的话,主要是贪财、好色为主,比如向统治者索要赏赐美女等,来表达对权力的欲望不大的意思,中唐的郭子仪用的大致就是这招。

晚年的尉迟恭又学习李孝恭,搞起了仙丹研究,建了歌舞亭楼自娱自乐,故而也没有被武则天清算。

第三招:解决问题及时交权

这一类又得提一提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的两大功臣之一,之后又陆续为大唐保驾护航。因为安史之乱之后节度使势力越来越大,皇权时常受到威胁。而郭子仪又是少数有威望且能打的大将,唐玄宗之后的数任统治者又不得不用他。唐德宗甚至还尊称其为“尚父”,这原本指的是姜子牙,后来用来尊称父亲一般的大臣,比如诸葛亮这种类型。

按理说郭子仪这种是名副其实的功高震主,经常手握重兵,统治者会认为对皇权威胁应该很大。但郭子仪却能安然无恙获得统治者信任,并且不受猜忌、打压,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除了郭子仪经常使用第二招向统治者表示贪恋金钱美色之外,还特别有规律地为统治者解决完问题然后主动交出权力,等统治者再需要他的时候,他再拿回权力为统治者解决问题。如是再三,统治者们就不再怀疑他了。

相比之下,同时期与郭子仪齐名的李光弼做得就差多了,不仅被统治者忌惮,还活活被奸臣气出病来。这说明第三招只适合处事圆滑的人,太正直的不适合。

总结一下,不管是直接隐退,还是示短,还是解决问题及时交权,原理都是一样的,就是向统治者表现出对权力的淡泊,以博取信任,不再是威胁。

1.《东海寻人 大唐名将们在功高震主的情况下用这三招保护自己全身而退》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东海寻人 大唐名将们在功高震主的情况下用这三招保护自己全身而退》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46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