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献公(前384—前362年在位)是继秦穆公之后秦国历史上又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他在“初租禾”新法的基础上,顺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因势利导,通过自上而下的变革,打击奴隶主贵族势力,削弱奴隶制度,在秦国创制了户籍制度和县级地方行政制度。严格地说,秦国封建制度的改革应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秦献公的封建改革试点;第二阶段是秦孝公时代商鞅的两次变法运动。商鞅的改革是将献公的改革进一步引向深入,引向社会制度的深层,并最终在秦国确立了封建的生产方式。秦国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改革过程前后持续了40多年。可以说,在推动秦国形成新的封建制度并日益走向富强崛起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秦献公做出了巨大贡献。

秦献公的研究

只有祝中熹先生《论秦献公》,该文从即位背景、治国作为和历史地位等三个方面,论述了秦献公的丰功伟绩。许多学者在学术专著中涉及秦献公改革的内容,例如,马元材《秦史纲要》专门设章节论述了秦献公即位前面临的国内外复杂形势,林剑鸣,何汉、黄中业、曾振宇、徐卫民、周书灿等人论述了战国初期秦国的形势、秦献公的主要改革措施及其意义,刘景纯《试论秦献公、孝公、惠文王时期东伐诸侯国的战争》详细叙述了秦献公、孝公、惠文王与东方列国的战争过程。但这些研究成果对秦献公的历史地位并未给予充分的认识。本文拟在以上成果的基础上,基于打击奴隶制度和创建基层行政制度的视角,深入探讨秦献公的“兴秦之志”“治秦之功”和“传秦之功”,重新审视其在秦国发展史上特殊而重要的历史地位及影响。

兴秦之志秦穆公称霸西戎

值得秦人骄傲的辉煌时代,之后,秦国没有出现十分杰出的君主,国力有日渐衰弱的趋势。特别是进入战国时期,秦国的强邻魏国进行了变法改革,走向了富国强兵之路,而秦国却不断出现纷争和内乱,“秦以往者数易君,君臣乖乱,故晋复强,夺秦河西地。《秦本纪》,144至秦献公即位时,面临着严峻的政治局面。国内君弱臣强战国初期,秦国的封建体制改革远远落后于中原各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封建生产关系迅速滋长。秦国整个社会逐渐形成改革的浪潮,奴隶制与封建制新旧两种制度的斗争,酿成复杂而动荡的社会环境。其具体表现在秦国政权不稳定,庶长权力大。庶长是因统率庶人而得名。

如同当时其他国家一样,秦国军队成为奴隶主贵族头目庶长的私属部队。因为奴隶社会实行世卿世禄制度,所以秦国政权落入以庶长为代表的奴隶主贵族手中。庶长掌握着国君的废或立,以致内乱时起,国力衰弱。在秦厉公以后,躁公(前442—前4429年)、怀公(前428—前425年)、灵公(前424—前415年)、简公(前414—前400年)、惠公(前399—前387年)、出子(前386—前385年)等几代国君统治期间,在不到60年的时间里,秦国频繁更换了六位国君。公元前428年,秦躁公死后,庶长拥立怀公为秦国君。四年后,庶长又逼迫怀公自杀,而拥立怀公之孙灵公为秦国君。

公元前415年,灵公去世

儿子嬴连正要继位,以庶长为首的奴隶主贵族大臣对国内萌发的封建生产关系十分恐惧和敌视。为了维护奴隶制旧秩序,他们把远在国外的悼子(灵公叔父)接回来立为国君,即秦简公。为了免于遭受不测,嬴连在一批忠臣的帮助下逃到魏国避难。庶长逼走嬴连后,先后立简公、惠公、出子为君主。当时的秦国逐渐丧失了穆公时期形成的争霸天下的政治优势。正如秦孝公所言:“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

卷5《秦本纪》,145秦国内乱的根本原因在于地主阶级和奴隶主贵族矛盾尖锐。公元前387年,秦惠公去世,奴隶主贵族把年仅二三岁的出子推上了君位。出子的母亲利用宦官掌握政权,引起了庶长的强烈不满。以庶长为代表的实力派,将出子和母亲沉入水中淹死,并将流亡在外的秦公子嬴连从魏国迎回即位,是为秦献公。由于国内局势长期处在动荡之中,内耗巨大,国力日衰,秦国在诸侯竞争中更加被动。与此同时,中原各诸侯国因改革而日益强盛起来,乘机攻打秦国。面临国内复杂的阶级斗争和国外的军事压力,秦国社会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

国外强敌欺凌

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地主阶级更加强大,并建立了新型的封建政权。例如,晋国被魏、韩、赵三家瓜分,形成了三个独立的封建国家;田氏夺取了齐国政权。当时形成了“战国七雄”,即魏、韩、赵、齐、秦、楚、燕等七个实力强大的国家。中原各国地主阶级为了巩固既得成果,对奴隶制上层建筑及其经济基础进行了自上而下的封建制变革。这些变革虽然有一定的妥协性,但是符合历史潮流,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构建了新型的封建统治秩序。

魏文侯最先任用李悝进行封建制度改革,所以魏国成为战国初期最早强大起来的国家。由于秦国政局不稳定,自然影响国际关系。在魏国咄咄逼人的攻势面前,秦国留下了一连串失败的记录。灵公六年(前418),为了控制黄河渡口,魏国在河西筑少梁城(今陕西韩城市南边少梁村)。秦兵进行了抵抗,两年后,魏国还是建成了少梁城,并成为魏国在河西的军事据点。公元前413年,又向西南攻秦,一直攻到渭水南岸的郑县(今陕西华县)。秦简公二年(前142年),魏国大规模进攻河西,攻占秦国的繁庞(今陕西韩城市南)。

公元前409年,魏文侯任用吴起为将军

率军西渡黄河攻打秦国。首先夺取秦国的临晋(今陕西大荔县东)与元里(今陕西澄城县南)两城并加以扩建,然后在洛阴(今陕西大荔县西洛河岸边)与郃阳(今陕西合阳县东南黄河边)筑城。魏国强占了洛河与黄河之间秦国的大片领土。公元前406年,魏文侯设河西郡,任命吴起为河西郡守。吴起不但善于治军,而且善于抚民。魏军对这里的百姓秋毫无犯,吴起在这一带实施一系列惠民政策。因此,当地百姓不但不反对魏军,甚至还欢迎魏军。

结语:

河西郡的设立,就像一把尖刀插进秦国的领土,迫使秦军退守洛河西岸。秦国曾出兵50万攻打魏国的临晋,却被吴起率领的5万精兵,“兼车五百乘,骑三千匹”《励士第六》,自秦穆公以来,秦人在河西经营了200余年,如今河西被魏国夺走。这既标志着秦国实力的衰落,也将秦人的势力范围死死地压在了黄河以西地区,使秦人失去了向东发展的机会。对秦国而言,这是奇耻大辱。秦国君臣面临巨大的压力,河西成为秦魏争夺的焦点。国家的贫弱,外部新兴封建国家的压力,迫使秦国不得不进行社会改革。

1.《庞云说历史 秦国政局不稳国力衰弱,需要改变现状》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庞云说历史 秦国政局不稳国力衰弱,需要改变现状》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47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