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炎黄大格局看,现在叫河的都属于黄帝部,如黄河,现在叫江的都属于炎帝部,如长江,现在叫海的都属于西王母部,如青海。这种大格局是一直延续至今。
![](https://www.lu-xu.com/pic.php?url=https://pics2.baidu.com/feed/5366d0160924ab181f5acf7ea7b84cc57a890bf1.jpeg?token=26ade8fd7026d3d2ffd1844bd1efd6ec)
到写尧舜禹、夏商周时,不少书籍的画的地图,就很小了,这是一种误导。历史记忆往往是把精彩的记下,普通的就淡忘,诸如尧舜禹故事是发生在盐湖—中条山地区,并不等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其他地区没有故事,甚至有人认为都是画外之地。这种理解就造成,一种现象就是不知商从而来,甚至把商与古埃及混为一宗。
再有一个误区受现在对帝国的理解,就是认为黄帝、炎帝、尧舜禹都是帝级,应当有个帝城,于是就地下物里一直去找帝城。找不到如长安这样的帝城就不认为这段历史记忆的存在。
![](https://www.lu-xu.com/pic.php?url=https://pics7.baidu.com/feed/0eb30f2442a7d933962c98c335097b1b72f00140.jpeg?token=32f0ab12962d102ec1eeb7296c49720d)
回顾一下,城的演变。在黄帝部,以猪为畜牧业为主的年代,为了养猪就要圈猪圈,围绕猪圈进行了一系列的建设,这样最早的家,就出现了。随着家的规模变大和数量变多,就开始建城。这种城的首领,也就是家长,这个城的人都是同一个爷爷的子孙或是配偶。
到了尧舜禹、经历尧的夯土工程、舜的屯田工程、禹的硝池工程,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这样就要在原有的城之外建城,从平面投影看就呈现“回”字或“目”字结构。当地下物发现这种规模的城,就往往帝城这个概念套,其实只要附近有需要集聚大量人力的资源都会呈现这种状态。在炎帝体系,农耕社会发展到一定时候,需要大量人力资源时,城也如此状态。
![](https://www.lu-xu.com/pic.php?url=https://pics4.baidu.com/feed/4ec2d5628535e5ddedcad148e5840de7cf1b6209.jpeg?token=99fbaaa8eaaea50fab0f9bc7f820b39b)
当尧的夯土工程、舜的屯田工程、禹的硝池工程相继完工之后,于是就开始在要害地区建防御性城来拱卫这个核心地区。可以称为卫城。卫城,没有自给能力,日常要养鸡为主要食物,重要的食物猪肉是以腊肉、火腿以赏赐的形式派发给各个城。这些城的城主,是由帝来任命的,也就是诸侯的缘起。又可以按与帝是否具有血亲关系,分为王和侯。
以上三种类型的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城里没有市。直到炎帝部的一支商崛起,才有市的需求,城里才有了市。这种现代意义上城市才出现。这支就是商,具体的待展开。
![](https://www.lu-xu.com/pic.php?url=https://pics5.baidu.com/feed/f636afc379310a551d17e3be2d07e9a182261017.jpeg?token=a42c120b29848dd57acc1976b3a0b25e)
等到了,周打败了商之后,就出现了一种情况,派联合起兵的诸侯去管理或者说占领商朝的城市。这种新形态的城市就演化为了王城,这个王城是在旧有城之中或是边上再建,就呈现了三层城结构。典型的王城就具备了三层城和市的特征。也就是说地下物里要找到的王城,至少要到周朝。
![](https://www.lu-xu.com/pic.php?url=https://pics4.baidu.com/feed/96dda144ad34598212a641709fb69ba5caef84eb.jpeg?token=b3eeb60e2951ba934a4850714d2dffc7)
对于周天子所在的城,也就供天子居住,往往连市都不具备。
1.《硕风说历史 历代古史:尧,舜,禹的帝都长啥样子》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硕风说历史 历代古史:尧,舜,禹的帝都长啥样子》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48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