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历史的女人——第1656期)

彭德怀是十大元帅中最能打硬仗的,一生传奇无数。但他却有一个极大的遗憾,他是十大元帅中唯一没有子女的人。

可以说,彭总在事业上是成功的,甚至是辉煌的,但在婚姻家庭上,却是失败的,甚至是悲情的。本文就来谈谈彭德怀将军的家事:他一生结婚两次,却没有一个子女;但他却抚养了7个侄子、侄女,令人敬仰;他最终遗嘱与弟弟合葬,又令人感动……

(一)彭德怀的两位妻子

彭德怀这个铁打的汉子也是个多情之人。他自小也曾有过一段美好的初恋,对方是他的表妹周瑞莲。但由于他母亲早逝,父亲又得了病,做为家中长子(他还有两个弟弟),他不得不出去打拼挣钱养家。彭德怀13岁的时候,就去煤矿当苦工了,后来又到洞庭湖当坝工;因他胸有大志,18岁又入伍参加了湘军。他一走数年,等他回来时,却发现周瑞莲已经自杀了。

原因是,彭德怀舅舅欠了地主的债还不了,地主让舅舅把表妹周瑞莲卖了抵债,表妹心中只有彭德怀,她不堪受辱跳崖而死。这成了彭德怀一生永远的痛。

后来彭德怀在24岁时,经人说媒娶了一个乡下货郎的女儿刘坤模。刘坤模尽管没有表妹周瑞莲那么让彭德怀动情,但对方年龄小,彭德怀对之也是呵护有加,两人的感情还是很和谐的。就因为刘坤模年龄太小(结婚时才12岁),所以她嫁给彭德怀后多年没有生育。后来在其18岁的时候,彭德怀因革命需要(不久就上了井冈山)离家,二人分别长达10年之久。

当彭德怀再次见到妻子时,刘坤模已经有了一个女儿,但不是他的。原来彭德怀走后,刘坤模受到反动派的迫害,她到处流浪,后来为了生活,不得已另嫁他人……

这对彭德怀打击很大。他等了她10年,却成了竹篮打水。但彭大将军何等胸怀,他没有怪罪刘坤模,她也是生活所迫啊。于是一年之后,1938年,彭德怀在40岁时遇到了进步女青年浦安修,二人结为革命伉俪。

本来这是一段佳缘,郎才女貌,天作之合,二人风雨廿载,恩恩爱爱的。但自1959年,彭德怀到庐山参加一次会议之后,他受到错误的批评,妻子浦安修顶不住压力,二人的感情逐渐出现"裂痕"。于是在1962年,为了不耽误妻子的"前程",或者是为了不愿浦安修为自己受委屈,彭德怀忍痛斩断情缘,同妻子慨然离婚。

遗憾的是,浦安修没有生育。所以彭德怀尽管一生两次婚姻,却没有留下一男半女。惜乎!痛哉!

(二)彭德怀的两位弟弟

彭德怀元帅的伟大之处在于,自己没有孩子,却像一位慈父一样,抚养了一堆孩子。

至少有9个孩子,曾受到彭总如父亲一样的呵护。其中有两个是烈士遗孤。一个是他的亲密战友左权的女儿左太北("说历史的女人"第1653期,笔者曾予详细解读),一个是革命烈士黄攻略的女儿黄岁新。另外7个都是他的侄子或者侄女,即他的两个弟弟的孩子。那么为何彭德怀要抚养他弟弟的众多子女呢?因为他的两位弟弟都是革命烈士……

彭德怀原名彭得华,他本兄弟姐妹五人,但姐姐和小弟弟都夭折了,只留下他和二弟彭金华、三弟彭荣华三人。

彭德怀的父亲因患了哮喘病,难以干重活,所以母亲为了养活一家人,非常劳累,积劳成疾。在彭德怀8岁时,母亲突然患了很严重的痢疾,不幸离世。自此彭家陷入极大的困苦之中。

令彭德怀永生难以忘怀的是,在他10岁那年的大年初一,家里无米下锅,他带着二弟彭金华出去讨饭,但讨了一天,受尽屈辱,也没有讨来多少米;大年初二,自尊心受到伤害的他,再不愿去讨饭了,于是他七十岁的老祖母,只得拄着拐棍带着他的两个弟弟(小弟彭荣华才三四岁)再次去讨饭……

看着可怜的祖母和两个小弟,做为家中的长子,彭德怀心中流血,他暗暗发誓,自己一定要扛起家庭的重担!于是他小小年纪就出去闯了……

后来彭德怀参加了革命,在他的影响下,他的两个弟弟也都成了革命者。但是,他的弟弟后来却受到了他的"连累",被反动派杀害了。

1940年10月4日。此时,由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可在他的老家,湖南湘潭县的彭家围子却出事了。那天凌晨,彭德怀的三弟彭荣华被一声尖利的狗叫惊醒了。他连忙起床,发现家里冲进来一队反动派士兵。他知道是敌人来抓他了,于是匆忙找出手枪,冲出去同敌人搏斗。枪战中,他被击中左胸而倒。

子弹从胸口穿过,血流如注。彭荣华的妻子见状,不顾一切地背起丈夫,想要冲出去时,也被敌人的子弹击中,严重受伤,手腕的骨头都被打断了。此时彭荣华的二哥彭金华也加入了战斗。但无奈寡不敌众,他还是被捕了。

敌人带走彭金华后,12岁的彭启超连忙来到父亲彭荣华跟前。父亲拼尽最后一口气,对儿子说:"孩子……爹爹不行了,你记住,要……要为我报仇,为穷人报仇,去太行山找你大伯吧……"彭启超大哭着点了点头,父亲气绝而亡。

彭德怀的二弟彭金华被关进监狱后受尽折磨,他的十指被敌人用钢针扎烂,几个手指又被折断,但他宁死不屈。7天之后,彭金华与共产党员郭曦、曾纯熙、刘辑瑞、何庆余、彭仲珊等被秘密杀害于易家湾凤形山龙骨坡,死时年仅40岁。后来老百姓把他的尸体收回,同三弟彭荣华一块下葬了。

彭启超在父亲和二伯父的坟头大哭一场,然后告别母亲,咬咬牙,带着深仇大恨,遵照父亲的嘱托去太行山找大伯父彭德怀了……

从湘潭到太行,千里之遥,一个12岁的小孩,去找彭德怀谈何容易!多亏他脑子灵,打听到桂林有八路军办事处,于是他便一路乞讨到桂林。但到桂林后,仍然找不到八路军。他又想了个办法,一路走,一路唱起了宣传抗日的"莲花落"(一种类似说书的曲艺形式),欲吸引地方的抗日组织。

结果,他不但没有被抗日组织发现,反倒被反动派抓了起来。不过他就一个小孩,敌人也问不出来什么,关了三个月后,便被释放了。出狱后,彭启超继续唱"莲花落",终于被当地抗日组织发现。大家知道他的遭遇后,十分感慨,于是在同志们的帮助下,彭启超于1942年终于到达太行山,见到了从未见过面的大伯彭德怀。

(三)彭德怀的七个侄子(女)

此时,距彭金华、彭荣华牺牲已经两年了。当14岁的彭启超给大伯讲起自己的父亲和二伯父,已经为革命牺牲时,彭德怀是伤心不已。他就这两个亲兄弟,而且是从小一块受苦,一块讨过饭的难兄难弟啊!

当时,这位八路军副司令,这位钢铁般的汉子抱着侄子泪流满面,他发誓要对侄子,不,要对两个弟弟留下的所有的子女,都像自己的亲骨肉一样对待,他要抚养他们长大成人!

算算还真不少。后来彭德怀才知道,他的两个弟弟共留下7个子女。再多,我全养!

因为彭德怀深知,他的两个弟弟的牺牲,跟他这个大哥不无关系。如果不是自己,他们不会参加革命;不参加革命,也可能不会被反动派杀害。想想这么多年走过的路,彭德怀也是唏嘘不已。

彭德怀自参加红军,特别是在1928年上井冈山之后,他家便开始不断陷入灾难之中。家人受到牵连,不断被反动派骚扰、迫害,甚至彭家的祖坟都被挖了两次。为此,彭德怀的弟弟彭金华、彭荣华只能带着家人不断出逃避难。说起来,彭启超还是其父母逃难时,在荒郊野外生下的。他们是家里风声紧了,出去避难,风声不紧时,再回来住一段,从未过上安稳的日子。

后来红军到达延安,彭金华听说后,便不顾生死,千里迢迢到延安找哥哥彭德怀干革命。在哥哥的帮助下,他进入抗大学习,还成了一名党员。彭金华在抗大毕业之后,便被哥哥派回老家开展革命工作。于是他和弟弟彭荣华,没有辜负哥哥的期望,在家乡付出了很大热情,宣传革命,宣传抗日。他们还成立了中共彭家围子特别支部,彭金华任书记。两兄弟的孩子们,年龄稍大一点的,比如彭奎梅、彭启超等,也受到革命的很大影响。

1939年,彭德怀家乡闹灾荒,彭金华在弟弟协助下,领导当地老百姓迫使土豪劣绅退赔侵吞的粮米谷物,查禁地主奸商偷运的粮食,开仓放粮,帮大家度过了这次饥荒。彭氏兄弟的革命行为,一直令反动派咬牙切齿,终于在1940年,在国民党顽固派不断制造反共摩擦时,他们兄弟遭到了敌人的抓捕而壮烈牺牲。

此时的彭德怀痛失两位弟弟,极其悲痛,他发誓要为亲人报仇,要把弟弟的后代培养成革命战士。于是彭启超就被留在延安学习。1944年,彭启超在16岁时便参加了八路军,进入359旅,到前线战斗了。

解放战争打响后,彭启超又先后参加了多场战斗,比如赫赫有名的保卫延安、中原突围等战役,也曾在战斗中负伤,还荣立过二等功。新中国成立后,在彭德怀的关照下,彭启超进入哈尔滨军事学院学习。彭德怀一直对他要求很严格,他学习十分刻苦,成绩优异。

1949年,彭德怀又派他的老战友吴德峰,把他弟弟其余的6个子女全接到武汉汉口上学。一年后,又把他们接到了北京抚养、接受教育。他自己没有孩子,这些侄子、侄女就权当是自己的孩子了。也只能如此了,这些可怜的孩子们总得有个父亲吧!

后来大侄女彭梅魁回忆到,当大伯彭德怀见到这失去父亲的6个孩子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像一个慈爱的父亲一样,和这6个侄子侄女同挤在一间房里过夜。没有那么多床,他就打了地铺,在地上和孩子们度过了好几个晚上……

彭梅魁是彭德怀二弟彭金华的女儿,他父亲牺牲后,母亲受到强烈的刺激,以至于精神失常,当时11岁的她便在家照顾母亲,小小年纪便吃了很多苦。彭德怀把她接到北京后,重新开始学习,从小学、初中,一直到北京师大附中。她学习也很努力,后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并于1954年入党。彭梅魁还学习写作,著有《我的伯父彭德怀》一书。

侄子彭康白则被送入北京钢铁学院读书,彭爱兰、彭康志、彭正祥、彭钢,4个年纪较小的孩子,也受到良好教育。彭德怀对侄子侄女们视如己出,呵护备至,但也要求非常严格,从不让他们搞特殊。

前面说过,彭德怀8岁丧母。母亲死后,他曾在母亲的墓前栽下一棵树,不是松柏,而是一棵苦楝树。家乡人曾如此说他:这是苦娘苦儿栽苦树,悼娘还悼受苦人啊!彭德怀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穷苦人身份,一直把自己视为一个普通老百姓。他教育后人有一个标准:"要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一日三省吾身。"

1955年中南海授衔,彭德怀成了元帅,而他的大侄子彭启超也被授中尉。但彭启超却对这个评定结果很不满意。他16岁参军,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还担任过副连长,立过战功;建国后又在哈军工学习,按照他的资历,授衔上尉是足够的,结果却是中尉,这让他很不理解。于是他便找负责评定军衔的伯父彭德怀"理论"了。

为此,彭德怀对侄子进行了一番深入的谈心,他说:"孩子,你不要激动。你们陈赓院长在和我谈到哈军工评衔时,他确实提到了你,说你的情况比较特殊,如果按调干学员统一授中尉军衔,确实有点吃亏。他问我怎么办,是我提出要压低你的军衔的。"

彭德怀继续严肃地说:"正因为你是我的亲侄子,我才必须这样做。因为了解你的人,比如陈院长,知道你是凭本事当上上尉的;可不了解你的人,一定以为你是靠彭德怀的关系的。全军近百万干部要授军衔,在这个问题上,我只有牺牲你,才能服众。这里没有政策问题,只有全局问题。"

彭德怀耐心给侄儿讲道理,他还说:"就说你父亲吧,他连胜利都没看到就牺牲了,我们活着的人还有什么理由为一点蝇头小利去闹情绪呢!"

彭启超大为感动。最终心平气和地接受了中尉军衔。

侄女彭爱兰的第一个孩子要出生时,丈夫却出差未归,她本想给伯伯彭德怀办公室打电话要个小车去医院。可一想伯父从来不允许家里人坐公车,就没敢拨这个电话。最终,她谁也没有惊动,眼看要临盆时,忍着疼痛喊来一辆三轮车,独自一个人去了医院。

1961年,彭德怀回乡调查研究期间,正碰上侄子彭康志要结婚办事。搁旁人,大元帅回来了,还不给侄子的婚事好好大办一下,让彭家人也风光风光。可彭德怀极其低调。当有人提出是否用他的小轿车去接新娘时,彭德怀严词拒绝。他劝彭康志的母亲:"不要搞这种排场,不要铺张浪费。小车是公家的,我怎么能动用它干私活?我们不能去占公家点滴便宜!再者,这么搞,会脱离群众的。"于是侄子的婚事办得跟普通老百姓一模一样。

在彭德怀的侄子侄女中,彭德怀最喜欢的是侄女彭钢,她从小活泼机灵,同学们把她起了个外号叫小兔,伯父也一直这么叫。

彭钢和伯父彭德怀一块生活时间最长(长达15年),是受关照最多的。但她也被要求很严。当年左权的女儿左太北上北师大附中时,彭德怀也让她寄宿在自己家里。因家里空间有限,彭德怀便把侄女彭钢的房间让左太北住了,彭钢则住到了书房隔开的小空间里。

彭钢学习非常优秀,1959年,她考入西安电讯工程学院。毕业后,曾到北京汽车制造厂当工人和技术员,后来又参军入伍,还成为一名少将,曾任解放军总政纪检部长,中央军委纪委副书记,全国妇联副主席等。不管什么职位,彭钢一直牢记着伯伯的教导,做一个正直的人。

1963年,彭钢准备结婚。侄女要出嫁了,彭德怀按照中国传统习俗,精心地为彭钢准备着嫁妆。还真难为这个大老粗了。彭帅是从床单、枕头,、被面等,都悉数为侄女备齐。他还把金日成送给他的一块缎子拿出来,给彭钢做被面。彭钢后来自豪地回忆说:"那是一个粉红色的,上面绣着像梅花一样的花朵,他对别的孩子还真没有这样!"

1966年,彭德怀被安排到三线建设指挥部任副总指挥,离京赴任前,有件事让他放心不下,那就是彭钢的住房问题。毕竟,彭钢结婚都几年了,还没有正经房子。想想自己的亲兄弟,感觉心里真的过意不去。于是他下了决心,向有关部门提出,请考虑给彭钢找个住所。

房子是要了,但彭德怀对这次开口要房一直耿耿于怀,觉得是违背了自己做人的原则。其实彭总为国家贡献那么大,向组织提出分个房子根本就不算啥。因为那时又不是买房,大家住的房子都是国家分配的,像彭总这么职位的人,多分个房子有什么不应该吗?并且他又不是自己住的。某种意义上说,他也是为烈士子女要的,完全可以说得过去,他完全不必自责。事实上,烈士左权的女儿左太北结婚后没有房子住,彭德怀还把自己的房子让给左太北住了。在彭总的心里,根本没有私利这两个字。

在彭德怀的侄子侄女们中,彭钢是最具有彭德怀个性的人。在部队,她有个外号叫"军中女包公",大家都这样评价她:"讲原则,办事认真,踏实;厉害得很,不讲情面,见到她都躲着走。"她一生像她的伯父彭德怀一样,秉公办事,刚正不阿,胸怀磊磊。

(四)彭德怀的最终归宿

彭德怀因为性格太过耿直,脾气太过火爆,因此也得罪了不少人,在晚年也受了不少罪。1974年11月29日,受尽折磨的彭总与世长辞,享年76岁。在去世之前,他便选好了自己的身后事。其实他曾经为自己的归宿做过另外两种考虑。

中央曾在一次会议上,作出了一个特殊的决定,以自愿的形式表明,干部们死后火化,不保留尸体。当时彭德怀等国家军政领导人都相继签字同意了。那天会议结束后,彭德怀回到家,对彭钢说:"今天我们都定了,死后不留尸体,不埋葬,都变成骨灰,你把我的骨灰烧好了,放到家乡的那种葫芦里。"

彭帅还诙谐地说:"你把葫芦盖严后,就给我扔到大海里头,生前没有机会去世界各地,死后我要去周游世界,看看各地的人民……我可是把这个交给你了,恩格斯就是把骨灰交给他孩子这么办的……"

那时候的彭钢才十几岁,觉得伯父这个想法挺好玩的。可她记在了心里。

1960年以后,被免职的彭德怀曾谪居在吴家花园。这天,他曾如此对彭钢说:"你看,鱼死了以后,这个骨头可以做肥料。等我死了,你就把我的骨灰埋在这里,上面栽一棵苹果树,让你们吃苹果。"

然而,最终彭德怀没有选择把自己的骨灰装到葫芦里,在大海里漂;也没有选择把骨灰埋到苹果树底下。

在离世前几天,彭德怀还思念着他英年早逝的两个弟弟。本来结过婚的男人,死后都是同妻子合葬的,但彭德怀已经跟妻子离婚,所以就没有同妻子合葬的机会。于是这天,一向意志如铁的他,眼含热泪拉着侄女彭刚的手说:"孩子,大伯有个要求,我死后想和你们的父亲葬在一起。可他们是革命烈士,我现在成了反gm,我怕玷污他们啊!"说完,彭德怀又小孩一样地哭了。

彭钢心里特别难受,她知道伯父是被冤枉的,但她没有任何办法,只能郑重地点了头头,安慰伯父说:"我和哥哥姐姐们一定会满足您的愿望的!"

可这又谈何容易。彭德怀去世之后,他的骨灰在成都东郊殡仪馆放了4年,直到1978年恢复名誉后,被放入八宝山公墓。

然而,彭总的侄子侄女们没有忘记他临终时的遗愿,就是同弟弟彭金华、彭荣华葬在一起。于是1999年12月28日,在彭德怀离世22年之后,他的骨灰终于在彭刚、彭梅魁等一众侄子侄女的护送下,返回故里,埋在了两个弟弟的墓旁(当然不可能像夫妻俩合葬那样同一个墓穴)。

血浓于水,根脉相连。彭德怀元帅终于可以和他一奶同胞的亲兄弟一块长眠了。

还我之故乡兮,孝我之爹娘;葬我之青山兮,伴我之兄弟;解我之羁绊兮,列我之宗堂。

嗟乎!像彭总如此重兄弟情义之人,天地间罕有也!

参考资料:《彭德怀传》《帅府家风》等。

(文/说历史的女人·夏日漱冰)

1.《说历史的女人 血浓于水:彭德怀无一子女,却抚养7个侄子侄女,遗嘱与弟合葬》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说历史的女人 血浓于水:彭德怀无一子女,却抚养7个侄子侄女,遗嘱与弟合葬》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50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