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自成立以来,就一直坚持走群众路线,得到了人民群众的一致欢迎,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我军与老百姓之间的关系,就好像鱼与水一样,谁也离不开谁?

今天,让我们来回顾一段历史,通过陈毅元帅与一个普通农妇之间的军民故事,来了解军民鱼水情的真正含义。

一、从国务院来的一封信

1962年的初春,刚刚过完春节的江西信丰县县委负责人就收到了一封来自北京的信,信的落款人是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元帅。

陈毅元帅在信里面千叮万嘱,一定要找到一个叫做“周篮嫂”的农村老大姐,并且交代了在找到这个老大姐之后,一定要安排她到北京,去陈毅元帅的家里面做客。

一个普通的农妇为什么要让陈毅元帅在百忙之中,专门做出这样的安排呢?这背后到底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信丰县县委的几个负责人心里面不敢多想,只是按照陈毅元帅的吩咐去自己的辖区内找到“周篮嫂”这个农妇即可。

在经历了多番寻找之后,信丰县县委终于找到了这个叫做“周篮嫂”的农妇,当县委的同志将陈毅元帅的要求转达给周篮嫂的时候,她的心里面十分激动,但是由于刚刚生了一场大病,不能远行,前往北京的机会只能就此错过了。

得知此事的陈毅元帅几次想要亲自登门去看望这个老嫂子,但是由于公事繁忙,都未能成行,只好安排自己的妻子张茜带着礼物前往周篮嫂的家里进行慰问。

二、陈毅元帅与周篮嫂的不期而遇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作为一名老病号以及红军的高级将领,陈毅元帅遵照遵旨的安排,留在了南方八省坚持斗争。

当主力红军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之后,陈毅元帅带着留下来的部队转移到了赣粤边游击区,采用化整为零的方式与敌人继续展开斗争。

在1935年3月中旬,陈毅化名“老刘”潜入了重兵把守的油山地区,在这一带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

陈毅元帅的腿伤是在1934年视察红三军团6师前沿阵地时被敌人的炮弹造成的,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有继续恶化的趋势。

所以,留下来的同志都十分担心陈毅元帅的身体,多方寻找民间医生为其诊治,效果都不是很好。

所以,当陈毅元帅一行人到达油山的时候,所有人的心里面都感到十分的沉重。

油山的山脚下住着几户村民,常年遭受地主老财的剥削和压迫,听说红军游击队来到了油山,大家心里面都挺高兴的。

经过一番仔细地识别,好几个村民都加入了红军的游击队伍。

在这个时候,陈毅元帅就与一个叫做“三娣子”周姓女子认识了,她的丈夫是一个庄稼汉,替地主种田耙地,十分辛苦。

因此,二人也就成为了游击队在村里面的眼线,陈毅等同志多次在他家的瓜棚歇息,躲避反动派的追捕。

由于山上缺少吃的,“三娣子”就悄悄地通过自己的方式给山上的战士们送粮食,由于每次送粮食都是用一个大竹篮,陈毅便给取了一个“周篮嫂”的名字以示尊重。

反动派得知之后,就加强了对各个路口的盘查和管控,导致山上的战士们很长一段时间都吃不饱肚子。

三、危机中救了陈毅元帅一命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陈毅元帅的伤势由于每天的东躲西藏而反反复复,为了彻底根治好创伤,组织在经过了周篮嫂和她的丈夫同意之后,将其安排进“三娣子”的家里,并委托二人进行照顾。

当周篮嫂看到陈毅元帅肿得像大冬瓜一样的腿时,忍不住留下了眼泪。

她想到自己的爷爷曾经告诉自己一个土方子也许 可以治疗这个伤口,便对陈毅讲了,陈毅想都没想,就同意了“三娣子”的治疗方式。

于是,周篮嫂上山去才药,找到了治疗伤口的狗贴耳和辣蓼草,将其砍了一大抱抱回家,加上食盐熬成了汤水,然后用这样的汤水让陈毅泡着。

一开始,清理伤口的时候,由于这种盐水浸入了腐肉,疼得陈毅几乎昏死过去。

周篮嫂见到陈毅疼痛难忍,就停了下来。

陈毅见状,强忍剧痛,对周篮嫂说道:“莫怕,尽管洗得去!”

于是,周篮嫂继续替陈毅西伤口,就用蚂蚁窝和贴耳草做成的药饼用布条缠在了伤口处。

经过一段时间的疗养,陈毅的腿伤竟然渐渐痊愈了,这让大伙儿都十分高兴。

后来,革命形势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留在南方八省的红军被改编为新四军参加抗日战争。

陈毅领导的游击队离开了油山地区,与对自己有救命之恩的周篮嫂一家就断绝了联系。

直到进入六十年代以后,陈毅才有时间来与自己的恩人联系,一段军民鱼水情才被披露了出来。

1.《花样历史1 军民鱼水情,陈毅与周篮嫂在江西的一段往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花样历史1 军民鱼水情,陈毅与周篮嫂在江西的一段往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51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