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最推崇的贤臣,动不动就是伊尹、周公,乐毅、诸葛亮等人,那么我们就说说这几个吧!

伊尹,帮助成汤夺取了江山,第一功臣这是跑不了的。

伊尹放太甲于桐,乃自立。《竹书纪年.太甲》

七年,王潜出自桐,杀伊尹,天大雾三日,乃立其子伊陟、伊奋,命复其父之田宅而中分之。《竹书纪年.太甲》

看到没有,伊尹放逐太甲,自立了,三、四年后,太甲杀了伊尹,搞了一个小的推恩令,让伊尹的两个儿子将父亲伊尹的财产均分了。

这跟史记描述不一样,但是史记上也是写着伊尹放逐太甲,三年后迎回太甲,没有写伊尹自立,和太甲回来后杀了伊尹,哪本史书正确?这不得而知了,但是史记中已经有很多错误已经被证实,司马迁只是写了自己心中的那份史,那个年代他没有手段考证,或许这是儒家们心中完美的伊尹,可以随意放逐一个王,想要你回来的时候就能让你回来。

再看看周公吐辅

说周公当然要说周武王活了多少岁数

冬十有二月,王陟,年九十四。《竹书纪年.武王》

文王九十七乃终,武王九十三而终。《礼记·文王世子第八》

相差不大,都是九十多岁,那么问题来了,武王活了九十多岁,八十多岁才有孩子的么?而且八十多岁一下子五个孩子,那么八十岁前没有孩子么?显然不可能,古代的王女人多的是,只要能生孩子,就能说明能力还是有的,为何不立一个成年王子为王?而是将国家命运交给一个孩子(成王姬诵)呢?

史书上是说,是武王立的,个人觉得逻辑上有问题,这不可能,从武王分封七十一个诸侯,五十三个姬姓诸侯,搞出遥封大招,还有三监就能说明,武王帝王之心不是一般般的,而是很强很强。

也就是说周公旦自己立了一个孩子,目的是什么?

再看看周公旦辅政期间,三监连同武庚造反,说起造反,难道不可能是清君侧?

这里要说一个逻辑问题,如果帝辛将国家搞乱,那么武庚根本造不了反,因为百姓不会跟从啊!还能连同三监?三监可都是姬姓王族,所以要么是清君侧,要么就是当年帝辛实际上并没有搅乱商朝天下。

以我看,清君侧可能性更大,只是他们没打过周公旦的王军。

这时候你们还认为周公是忠臣么?这段不管是哪本史书记载都是一样的。

现在看看乐毅,乐毅伐齐,用了半年就打下七十城,之后五年无法攻下即墨和莒,虽然有说化齐入燕一说,但是其他国家(除了秦国)已经拿到了自己想要的土地了,那么作为燕王会怎么想?

养贼自重?

当然,只是后来燕王没有更好的牌,而且其他五国也希望齐国能复国,因为他们不希望燕国变成超强国,其他国家有没有偷偷接济齐国就不知道了,但是两城能撑五年,没有其他势力接济是不可能撑下去的。

一场火牛阵齐国就复国了,燕军兵败如山倒,化齐入燕变成笑话,如果真的化齐入燕,那么田单复燕不会那么容易。

那么为何这么多人吹乐毅呢?

因为结果是齐燕双弱,满足了其他势力的需求。

至于诸葛亮,我专门有文章写,五月十四日发表的《用数据分析一下诸葛亮》一文。

从这四个例子中可以看出古代士族特别喜欢权臣,可以说是随心所欲的权臣,实力可以废掉自己君主的权臣,只是都没走出这一步,而且这四位都是符合儒家人心中的权利最高点,只要动动嘴皮子,可以废君主平定天下。

或许我们所看到的史书,史记上是儒家或者士族想给我们看到的史书而已。

实际上本人认为史书就应该跟竹书纪年的古本部分一样,只需要作者不偏不倚地记事,不需要作者用自己的意思表述,更不需要误导后人。

1.《抱着足球品三国 读竹书纪年后,看看古代士族最推崇的贤人们》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抱着足球品三国 读竹书纪年后,看看古代士族最推崇的贤人们》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52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