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由于家世和身份的不同,百姓被划分为三、六、九等。众所周知的便有“士、农、工、商”的划分。当然在此基础上,最高实权者还是皇帝。在历史长河中等级制度的核心并没有发生改变,但在不同朝代具体实行的制度却有着千差万别。清朝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了维护各民族之间的平衡和各族间的利益链条。制定了等级森严的八旗制度。该制度与清王朝政权相辅相成,直到清朝灭亡才彻底消散。

清朝的八旗制度实际上是一种军事管理制度,八旗里的满人都是兵籍。八旗最初起源于满洲女真人的狩猎组织,后被努尔哈赤整顿并重新编制。将原来的狩猎小组按人数划分,用于军事管理,规定300人为一“牛录”,五个牛录为一个“甲喇”,五个甲喇为一个“固山”。“旗”便是固山的汉语翻译。这样的形式像是在大部落里划分为无数个小部落进行管理。也可以看成现代军队师、旅、团、营、连、排、班的组织编制。这样的划分不仅让军队等级更加分明,更完善了军队管理。

因为清朝统治政权为满族,后来为了开疆扩土和巩固统治,重用汉族与蒙古族。皇太极修改完善八旗制度,将它分为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八旗按等级高低排序分别为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正红旗、正蓝旗、镶白旗、镶红旗、镶蓝旗。八旗中的前三个为上三旗,由皇帝亲自率领,后五个为下五旗,由诸王、贝勒或贝子分别统领。八旗子弟平时享有不用缴纳赋税,免除劳役等特权,但战时需用服从军事调派。

上三旗地位高的原因在于清朝皇帝和开国功勋都出自上三旗,是清朝的核心利益集团,所以一般上三旗都是由皇帝亲自统率。皇帝在选拔亲信时也常常在上三旗中挑选。如历史上著名的清代诗人纳兰性德,就出自叶赫那拉氏隶属于满洲正黄旗。纳兰性德因出身显赫,其母亲出身皇室,曾祖姑母又是皇太极的生母。被选为御前侍卫,多次随康熙出巡。所以八旗中的上三旗算是皇帝的亲信集团,这大概就是他们优越感的来源吧。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很多人认为清朝是不允许满汉通婚的。这种说法其实是错误的,因为清朝实行八旗制度,将人也分为旗籍和民籍。就如现代户口也分为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满人中的民籍是可以和汉族通婚的。与现代截然不同的是,旗人不能与民人通婚。旗人作为社会地位较高的存在,如果与平民百姓通婚,就相当于自降身份,不仅当事人会受罚,他所在的家族也会被牵连,甚至开除旗籍。

都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八旗子弟准确地证明了这点。清朝在中原建立政权靠的是八旗子弟,清朝王国可以说也是亡于八旗子弟之手。清朝巩固政权后,进入了长时间的和平盛世,八旗子弟不需要打仗却享受着特权,渐渐的习惯了安逸和享受,八旗子弟再也不像先辈那样勇猛,开始坐吃山空。清朝大烟的流行是从八旗子弟开始,清朝大烟难禁也是因为八旗的阻力,到战争爆发,八旗子弟已经被掏空了身体和精神,再也提不起刀枪,骑不上快马。

所以,八旗身份实际上只是部队编制而已。在清朝时期,八旗子弟有点优越感还情有可原,但到了近代,可以说是八旗子弟拖垮了清朝,掏空了中国,现在还来秀优越感就有点可耻可笑了。

1.《古今之言 八旗子弟不愿了解的八旗制度》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古今之言 八旗子弟不愿了解的八旗制度》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52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