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75年,噩耗不断的西北突然传来一个惊天好消息:西域的戊己校尉马循大破鲜卑阿罗多部,俘斩一万三千余人。

这场久违的胜利给西晋糜烂了六年的西北打了一针强心剂,是自曹丕恢复对西域的掌控以来,中原政权在西域取得的最大军事胜利,西晋朝廷自晋武帝以下都振奋不已。

大功臣马循在历史中名不见经传,就像他的官职戊己校尉一样鲜为人知。据说十干中甲乙丙丁庚辛壬癸都表示某个方位,只有戊和己没有具体指向,所以戊己校尉的意思就是指驻所或管辖范围不定的校尉。这个官职自西汉元帝设置以来,一直驻在西域,协助西域都护掌管屯田练兵等事务。通俗来讲,马循是西晋派驻西域的高级军事代表。

一直以来,晋人在西域的日子并不好过。东汉以降,连接西域和中原的河西走廊动乱不定,两地的联系时断时续,中原政权在西域的影响力骤降,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宗主国的地位。曹丕在平定河西走廊后,为了宣示主权,在高昌派驻了戊己校尉,维持中原对西域的影响力,西晋篡魏后延续了这一设置。然而马循的直属部队也就几百人,西域各国并不是很卖他面子,马循事实上是远悬万里的孤军。万一有事,中原是一点儿忙都帮不上,一切要自己解决。这样的故事,两汉发生过,后来唐宋年间也发生过,远悬万里的孤军都没落下好下场,马循似乎也就成为悲剧故事中的一员。

自公元270年,鲜卑渠帅秃发树机能在河西发动叛乱以来,西北各族掀起了一股反叛西晋的浪潮,五年间西晋在这里接连损失了三位刺史,河西的战局是一片糜烂。而更往西的西域的晋人势力也受到了冲击,马循的日子是着实不好过。好在西域暂时还不是鲜卑人的攻略重点,马循还能坚持。可到了公元275年,终于,生死攸关的考验到来了。

活动于塔里木盆地东部一带的鲜卑部落阿罗多部于275年向北进发,进犯高昌,意图打掉晋人在西域最后的据点。阿罗多部全民皆兵,少说也有两万人,而马循所部只有区区数百人,双方实力悬殊,西域晋军命悬一线。

戊己校尉马循临危不乱,他精确地判断了现今局势。晋军无非三条路,一是凭城固守,待鲜卑人自退;二是避敌锋芒,先躲一阵子再说;第三条路,便是主动出击,搏一把。前两条路看似稳妥,但成功希望渺茫,晋军一旦在鲜卑人面前露怯,西域各族很有可能会落井下石,转而同鲜卑人合作,到那时晋军不管是守还是逃,都会死无葬身之地。

所以,晋军一定不能退,活路只有一条。

马循立即联络高昌附近交好的部落,晓以利害,组建联军。而这一切,鲜卑人还蒙在鼓里。鲜卑人一直不认为兵微将寡的马循敢主动出击,而马循就是要打个出其不意。

他趁鲜卑人不备,率兵突袭阿罗多部的大本营。鲜卑人完全没有防备,一战大溃,连渠帅都被当场斩杀,族众们四散而逃。马循纵兵追击,又接连取得几场大胜。斩首四千余级,生擒九千余人,余部尽皆投降。此战打出了晋人的威风,西域诸国震撼不已,纷纷撇下鲜卑人,回到西晋的大旗之下。

马循一战保住了西域,可他的胜利只是局部的。阿罗多部只是西部鲜卑中不入流的边缘部落,他们的败亡对关键的河西战局并没有多大影响。马循没有意愿,也没那个能力征调西域诸国的军队去河西走廊帮助中原军队平叛。

河西的战局仍然对西晋不利,马循的胜利反倒迫使本有意离开的部落民回到河西,致使叛军势力更盛,这是事先没人能想到的,也是马循预料不到的。

西晋的西域保住了,但此战之后,大英雄马循便和其他的小人物一样,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1.《生物学家讲历史 西晋版的班超,戊己校尉马循大破鲜卑》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生物学家讲历史 西晋版的班超,戊己校尉马循大破鲜卑》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54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