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份,央视一套播出了一部名为《楼外楼》的年代抗战剧。该剧拥有非常扎实的制作班底,诸如张铎、秦海璐、叶璇、奚美娟等老戏骨,共同奉献了极其精彩的演出。
楼外楼,是一家位于杭州西湖桥畔的饭馆,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该剧主要讲述“楼外楼”的当家人洪家两兄弟,在军阀混乱直至抗日战争20多年的乱世之际,始终诚信经营的故事。
可《楼外楼》里有这样一个桥段,引发无数网友热议。剧情是一个军官拿着逮捕令去楼外楼抓捕鲁迅。鲁迅十分淡定地看了下逮捕令,随即说道:“你们抓捕周树人,和我鲁迅有什么关系?”
就这样,这个不学无术的军官被彻底忽悠了过去,鲁迅得以安然脱身。
大家都知道,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鲁迅”是他在1918年,发表中国现代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用的笔名。换句话说,鲁迅、周树人这两个称谓,其实是代表一个人。
央视播出的年代抗战剧,居然犯下如此常识性错误,也真是让人哭笑不得。那我们从《楼外楼》的这个虚构桥段,来结合历史真实故事进行合理分析。
在真实的历史上,会不会出现有人用化名取代自己本名,从而逃过一劫的先例呢?
说起这个话题之前,先和大家简单聊聊,鲁迅(周树人)的生平履历。1881年9月25日,鲁迅出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战士。
鲁迅一生颠沛流离,早年间因家道中落,愤而求学。先后进入江南水师学堂、矿路学堂学习工科知识。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鲁迅于弘文学院结业,远赴日本仙台深造。
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鲁迅决定弃医从文。两年后,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鲁迅师从章太炎,成为“光复会”其中一员。
直至1918年,他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彻底走红,鲁迅也成为中国近代史上,首屈一指的文坛先辈。
可以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的地位恐怕没有几人能超越,即使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等人,面对鲁迅也是自叹弗如。
那为何鲁迅会起这样一个笔名呢?根据他自己的回答是,一是母亲姓鲁,二,周鲁是同姓之国,三是取愚鲁而迅速之意。所谓愚鲁而迅速便是“洞察世态之炎凉,才会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一生给自己取了181个笔名(也有说140个),从一个字到六个字,应有尽有。早年间,鲁迅化名飞、树、华约瑟。晚年时期,鲁迅居然给自己取了一个笔名,叫“上海三闲书屋”,后来干脆就直接变成书店。
鲁迅尝遍人间疾苦,看惯世态炎凉,造就了他千变万化的性格,如同他笔下的文字一样,有许多不同的诠释。
鲁迅只是他一生中最为著名,又被普通人熟知的一个笔名。但是也代表了鲁迅气势坦荡,令人震撼不已的精神品质。
现如今,鲁迅已成为网络上最为热门的“网红”。不少同学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遇上社会不公或者人心阴暗之处,都会拿起所谓的“鲁迅语录”。
比如,“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的地方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包括最著名的“傻人有傻福,傻x没有。”
很多人都在传是鲁迅说过的名言,鲁迅虽然被冠以“怼界一哥”,但这些话语,其实还有待考证(基本都是玩笑话)。
所以,绝大多数流传于网上的“鲁迅名言”,其实与鲁迅没有任何一点联系。
鲁迅一生写作了1000多万字,还有不少无从考证的日记。同学们如果有兴趣检索鲁迅名言,可以使用由鲁迅博物馆主办,专门给大家公开查询“鲁迅说过的话”检索网站。
书归正传,从鲁迅一生共有180多个笔名,不难看出,迅哥为人较为拧巴,甚至有点执拗和倔强。再加上远赴日本留学的经历,让鲁迅稍稍有些“同人”。
当然,并不是只有鲁迅一人取笔名。唐代诗人杜甫,自号少陵野老,后人称其杜少陵、杜草堂。包括民国时期著名侠妓朱筱凤,她都有所谓的“艺名”(小凤仙)。
每个人文化背景出身、经历、心理特质,以及其他种种个人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到笔名与化名的使用。之所以那些文人作家,包括近现代演艺圈明星,常用笔名和化名,无外乎有4种原因。
首先,在华夏文化中,君子美德往往体现在是否懂得自谦。一辈子呕心沥血,著书立说,却可以隐去真名,留待世人品鉴,这样的品质值得后人尊敬。
其次为了自保,封建时期大兴“文字狱”。采用化名和笔名,也能更好地避免政治、法律等各方面的麻烦。
再者,取个有内涵的笔名,可以让自己显得更加高明、理想化,更富有想象力,这便是所谓的附庸风雅或雅俗共赏。
最后,许多明星本名并不朗朗上口,为了给他人留下辨识度,便取了与自己本名毫不相干的艺名。大帅哥明道本名叫做林朝章,而林朝章这个名字太拗口,经纪人帮他取了个艺名,叫做明道。
取了艺名之后,有着自我包装炒作,以获得某种功利或商业效用,帮助自己飞黄腾达的效果。
其实无论是笔名还是化名,就如同各朝各代的文化现象一样。由于其本人主观动机不同,往往造成不同的效果。
文人作家的笔名大多没什么定性,属于插科打诨。艺人包括近现代的影视圈明星,他们取的艺名往往还是想让自己更进一步。
说完了化名与笔名的由来,再来和大家聊聊,历史上是否有用化名躲过一劫的先例?
1929年5月6日,时任中共上海沪东区行动委员会书记恽代英,在杨树浦韬朋路附近的老怡和纱厂门,与他人联系工作时不幸被捕。
敌人将恽代英押往巡捕房,三番屡次对他进行毒打,想让其供出中共在上海的地下党秘密。1929年5月7日,上海公安局派出审讯专家,对恽代英进行更加严厉的审讯。
恽代英虽肉体上承受巨大的折磨,但他坚决不吐露任何实情。面对敌人的讯问,恽代英始终坚持自己叫做“王作霖”,只是一位普通的工人,与中国共产党无任何联系。
最终,警察局对恽代英冠以“共产党嫌疑犯”的身份,关押在上海龙华国民党警备司令部看守所。
恽代英始终坚持假口供,承认自己是王作霖,敌人无可奈何,于1929年6月初,把恽代英押往漕河泾监狱,判处他5年有期徒刑。
直到1931年4月底,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危险的叛徒顾顺章,点明恽代英的真实身份,蒋介石才急令军法司司长王震南到狱中进行核对。
此时,恽代英知道自己身份暴露,面对王震南,他高声大呼“中国共产党万岁”!蒋介石闻讯亲自下令,将恽代英就地处决。
1931年4月29日中午12点,敌人将恽代英从牢房押往狱中刑场。恽代英神色坦然,高唱国际歌。临刑前,他面对刽子手还发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说,让在场众人无不大惊失色。
彼此虽是敌人,却也不得不佩服恽代英的革命精神。最终,刽子手连开三枪,恽代英身中数弹,壮烈牺牲。
可见,若是没有叛徒顾顺章的指认,恽代英所使用的化名王作霖,还真的能掩人耳目,让他躲过一劫。
然而,《楼外楼》编剧太过想当然。再怎么说,鲁迅乃当时有头有脸的大人物,即使当局想逮捕鲁迅,也会制定详细的计划,确保万无一失后再动手。
根本不会出现电视剧里那样,一个不学无术的军官,带着一伙目不识丁的伪军,公开冲进饭馆抓鲁迅。
总的来说,《楼外楼》里,鲁迅用来嘲讽地方官员无知的话,已经成为大家熟知的“梗”。
不少网友还将这句台词替换为其他词,常见的就是“抓捕蜘蛛侠,和我帕克有什么关系?”等等。
而鲁迅要是知道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以另一种方式鲜活地存在于我们的世界,想必这位民主斗士也不会说什么。
正如鲁迅说的那样“学医救不了中国”,鲁迅先生其实对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人有着深沉的爱。不然的话,他也不会对当时的“愚民”怒其不争了。
事实证明,鲁迅,包括他的文字具有极大生命力。闲暇时间,同学们也应该经常读读鲁迅的作品,肯定会有很多益处。
抛开网络上那些乱七八糟的新潮文化,鲁迅背后意味着的东西,要比这些“梗”多得多。
有人问,读鲁迅的作品有什么好处?
鲁迅的很多作品其实都是取材于平民百姓,并没有说显得很官方,很高大上。比如《孔乙己》、《药》、《祝福》、《白光》等作品,借着批判当年的封建制度,从而提出一种“立人”的思想。
他的文章,最大的内涵就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他倡导个人精神自由,对于奴役人的行为,都坚决要批判到底。他是永远的批判者,自始至终都站在底层人民的一方。
上面是鲁迅的正版相关作品,大家有兴趣,可以买来看看。
1.《一更历史 抓周树人,跟我鲁迅有什么关系?这个情节真实发生过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一更历史 抓周树人,跟我鲁迅有什么关系?这个情节真实发生过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54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