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任何时候,都不缺少描写纸醉金迷生活的文字,那些华丽的辞藻、过度的形容,很容易让人忽视掉时代的背景,沉溺其中,误认为彼时人人如此。《金粉世家》、《上海滩》这样成功的文学作品,更是让无数不了解史实的人以为民国时期是个“盛世”。

只有拨开历史的云雾,穿透层层文字加工,才能看到那些年代真实的样貌,了解酒池肉林背后的世界实景。那个无数少男少女为之倾倒的民国时代,无论被公知们吹捧成怎样自由美好的“盛世”,都掩盖不了它肮脏的实质。

如果走近真实的民国,很多人内心对那个时代的幻想都会随着距离的拉近而破灭。毕竟不管极少数人的“盛世”有多绚烂,绝大多数人苟延残喘的惨状都足以让人望而却步。

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上层社会过着令人艳羡的奢靡生活

民国时期可以说是资本家的天堂,那时候最著名的“四大家族”,凭借着各方面的关系混得如鱼得水,攫取了大量的财富供其挥霍无度。以他们为首的资本家们,可以说是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人物。

很多经典小说和影视剧作品的原型,也多来源于此。站在这些人的角度来看,民国时代确实可以称之为一个“盛世”。

他们的生活中满是一派歌舞升平的画面,谈个恋爱可以包下全城的花只为那一瞬间的浪漫,富家公子哥和风尘女子风花雪月的时候声势浩大,好像全世界只剩下这些非必需的事情需要关注。

四大家族中最出名的宋氏家族中的宋美龄更是满足了几乎所有少女情怀的幻想:蒋介石为宋美龄在南京种满梧桐树,还建了形似镶绿宝石的珍珠项链的美龄宫……

不过很多人只看到了这些浪漫和奢靡生活的剪影,却忽略了在这些奢靡生活的背后,是庞大的资金支持。没有物质条件的加持,这一切都将烟消云散。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美国联邦调查局曾经试图查清四大家族转移到美国的财产究竟有多少,然而因为各大银行的不配合,最终没能得到想要的结果。不过美国联邦调查局还是调查到了四大家族一部分的财产,即便只是一部分,也已经是相当可怖的财富了。

在已经调查过的两家金融机构内,宋子文名下有7000万美元的财产,宋霭龄名下有8000万美元财产,而作为蒋介石夫人的宋美龄,名下财产竟然高达1.5亿美元。

如此巨大的财富,在经济不景气的民国,宋家人是怎么做到的呢?据华尔街上的相关金融人士保守估计,四大家族单是在美国的财产,就至少有20亿美元。如此巨大的财富,供给了四大家族无比奢侈的日常生活,也是他们能够维持“盛世”的根本原因。

每个人都能看到四大家族的光鲜亮丽,却少有人关心,如此巨大的财富,四大家族从何而来?

和四大家族巨额财富相对比的,是当时十分严重的通货膨胀。在通货膨胀的后期,民众常常要拉着一牛车的钱去采购物资,别误会,这一车钱也不过能换一袋米而已。再后来,一车钱只能勉强买一个鸡蛋而已。

民国末期的通货膨胀之所以如此严重,大抵都要归功于这些上层社会的“盛世局面”。四大家族等资本家转移到外国的财产,多数都是压榨国内劳动人民或干脆直接篡夺国库财产换来的。国库里的黄金和外汇储备都被“转移”走了,通货膨胀自然也就随之而来。

因饥荒、战乱、贫穷等原因,普通民众连生存都成问题

可以说,这些资本家的富足生活,是用全国人民的钱换来的。那些浪漫、风花雪月和奢靡的生活,都是吸着全国人民的血堆砌起来的象牙塔,而真正创造了这些财富的大多数国民们,却过着另一种完全相反的生活。

在民国时期,真正能过上上述生活的人,不到10%,剩下的人民中,中产阶级勉强维持温饱,而比中产阶级差些的,则连起码的温饱都无法维系。

就在四大家族等资本家疯狂搬运国库财产时,外面的世界正是连年荒年、战乱频发的时候。

饥荒是普通民众最难以忍受的自然灾害,它能直接导致人民无法生存下去,连活着都做不到,更遑论其他?生存需求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也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想要发展起来,必须首先满足人民的需求。然而很多人口中的“盛世”民国,根本无法满足这最基本的需求。

1920年到1921年,华北发生旱灾,从而引发饥荒,1000多万人活活饿死;1925年,川黔湘鄂赣再次发生饥荒,数百万人死亡;1928年到1930年,北方有八个省发生饥荒,西北更是连续3年饥荒,1300万人被饿死,渭河以北损失人口高达40%,见树不见皮,草根老鼠洞都被挖个底朝天。

与此同时,蒋介石为宋美龄修筑了美龄宫,在南京种满了梧桐树……

除了饥荒,帝国主义的侵略和蒋介石一意孤行同共产党敌对还导致民国时期战乱不断。战乱,则必会给人民带来两个恶果:苛捐杂税,和朝不保夕。

战争一起,肯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民国国库又被掏了个干净,这笔钱自然会算在人民头上。而且民国时期的政府腐败不堪,征收上来的税款,能够交给中央一半已经算是非常多了,大多数的税收,都进了当地官员的口袋。

为了填补战争带来的政府赤字和官员们的腰包,普通民众过得十分艰难,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的贫困问题。在民国,卖儿卖女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如果有人能多出几块钱,卖儿卖女的家庭甚至会感激涕零地下跪磕头。

贫穷碰上饥荒的时候,往往一袋小米就能买来一个孩子,没人会质疑这件事的合法性,因为民国时期买卖人口并不犯法。

法无禁止,必有人钻漏洞。因为饥荒和战乱,民国时期经常出现人口迁移的现象,每逢这个时候,不少家庭都会走散,而很多走散的孩子,最终都会人贩子拐走,然后卖掉。

回到民国时期,绝大多数的普通人只不过是挣扎在生存线上的蚂蚁罢了,尤其是十四五岁的孩子,要么会被卖掉,要么会被送进工厂里做童工,根本没有体验“盛世”的可能。

教育贫乏程度令今人难以想象,大文豪也不过是幸存者

曾经写出过《金粉世家》小说的作家张恨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着重于描写民国时期上层社会的爱情故事,直到他亲眼见到了普通人民生活的惨状,含着悲凉的情绪作下一首诗:“树皮剥尽东西东,吃也无时饿得越凶。百里长安行十日,赤身倒在路当中。”

这首诗后来放在了他另一本小说的开头,自此之后,张恨水再也没有沉迷于上层社会的故事,而是把绝大多数的笔墨都放在了描写底层人民生活上。能让一个作家只见识过几天普通人民的生活就受到如此大的影响,可想而知,当时的人民过得究竟有多凄惨。

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其他的需求就都成了奢望,更遑论教育这么耗费财力的活动。今天的义务教育让很多人都忽略了教育所需的高额投入,更想当然地以为读书真的用不了多少钱,影视剧里经常出现的民国学生更让很多人认为民国时能读书的人并不少。

但事实上,民国时期的纯文盲率大概在80%左右,也就是说,民国时一个字都不认识的人,占全国的五分之四左右。剩下的五分之一中,还有很多人只认识一些简单常用的汉字,连报纸都读得磕磕绊绊。

不少现代的知识分子都喜欢鼓吹民国时期的“文化繁荣”,认为那个时代是个文化自由的时代,是个民众言论几乎不受限制的时代。然而这些人却忽略了,如果回到民国时代,他们很可能根本没有识字的机会。

且不说民国时读书需要大量的财力投入,即便你家里有钱,也未必能找到良好的师资。在民国时期享有盛名的很多文豪大家,更多的只是思想上的先驱,实际上的文化水平,很可能连现在的一个普通大学教授都不如。

影视剧中,很多大学生因为参加各种运动被捕后,往往家里都能想办法把他从监狱里捞出来。这不是因为捞人容易,而是能读得起大学的家庭,本来就非富即贵。要知道,在民国时,只有上层社会的子弟,也就是大地主、资本家和上层官僚的孩子,才读得起大学。

当然,不排除有些极为勤奋且有天赋的人能靠着自己的努力考进大学拿到奖学金,但那毕竟是凤毛麟角的少数,根本不在正常的考虑范围之内。

影视剧和很多小说中所表现出的“文化繁荣”,只不过是一种被时代背景衬托出的假象而已。生活在一个天灾人祸的时代,为了挽救自己和自己的国家,人往往能爆发出无穷的潜力,这是被逼上绝路后的绝地反击,而非常态。

绝大多数的普通民众在天灾人祸面前没有任何尊严可言

简单的生存成了问题,教育更是无从谈起,如果这些还不能让很多鼓吹民国“盛世”的人认清现实的话,那么普通民众的生活没有任何尊严可言,或许能让他们清醒几分。

前面提到的卖儿卖女问题中,很多父母在出卖自己的骨肉时,不仅要表现得感激涕零,而且还得为自己的“商品”大力推销,将其描述成“好养、能干、懂事”的形象。被卖掉的孩子,从小就要被迫学会察言观色,讨好“主家”。

因为贫穷,人命变得不值钱,“公道”更是无从谈起。无论是军阀混战时期各军阀的队伍,还是后来蒋介石领导下的国民党军队,都对普通民众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剥削。

当时的农民这样形容:“他们要多少粮食,从来不说一句付钱的话。如果我们不给,就把我们当共产党逮起来。如果我们给他们,就没有钱缴税。”

面对这样的不公正待遇,民众只能忍气吞声,甚至还要赔笑讨好,免得被这些士兵砸了家。在饥荒和战乱这些天灾人祸面前,尊严早就已经变得不重要了,为了活命,人们无所不用其极。

民国时期的大街上,随处可见跪着磕头的普通百姓,理由多种多样:为筹钱埋葬亲人、为给亲友治病筹钱、甚至单纯想要求一口吃的喂养家中人口……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持续了三十几年的时间。

影视剧中那些民国“花魁”,看上去风光无限,实际上也是没有任何尊严可言的。富家子弟追捧她时,她是天上月,可一旦稍有不从,就很有可能成为他们泄愤的工具人。

这些女子也不是从出生起就注定该进入这样的场合供人娱乐的,她们曾经也不过是外面的普通百姓,甚至有些姑娘还算是出身书香门第。会到这样的地方做事,要么是家中实在养不起被卖到了这里,因为这里的出价高一点,要么就是逃亡途中和家人走散被骗到了这里。

这些人的一生都会被葬送在这种肮脏的地方,即便有朝一日离开,这些没有尊严曲意讨好的日子也将永远留在她们心里。在乱世之中,尤其是政府无能的乱世,民众是没有讨论尊严的资格的。

这样的民国,才是真正意义上真实的民国,是很多人口中所谓的“盛世”。在看待历史时,不该只关心少部分人的情况,只有多看多思考,才能认清真实的历史情况,看清楚当时究竟是“盛世”,还是荒年。

1.《青山读文史 民国富人纸醉金迷的生活,全靠穷人卖儿卖女,啃树皮吃草根换的》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青山读文史 民国富人纸醉金迷的生活,全靠穷人卖儿卖女,啃树皮吃草根换的》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54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