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杨坚生于公元541年,出身关陇士族。581年代周建隋,年号开皇,后改仁寿,在位24年。隋文帝是中国封建社会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是6世纪后半叶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促进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人物。在他为政期间,多有建树,但也有失误。现就其为政的得失做一评说。
隋文帝为政,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统一中国
结束自西晋末年以来,270多年的南北分裂局面隋朝建立以后,南方与陈朝、后梁对峙,隋文帝早有志统一中国。但王朝初建,需要安定民心,积蓄力量。北部边疆存在突厥的威胁,需要集中力量对付突厥。经过5年抵抗和斗争,至开皇五年(585)东突厥归附隋朝以后,解除了隋朝的后顾之忧,隋朝便倾全力指向江南。首先灭掉建都江陵(今湖北江陵)的后梁。开皇七年(587)隋文帝召后梁皇帝萧琮到隋都大兴(今陕西西安),予以扣留。接着派军进据江陵,于是轻而易举地废掉了梁国。其次,隋朝的统一事业,主要是平陈。隋文帝为了平陈做了充分的准备。
他采纳了宰相高颎的困陈策,派人渡江扰乱陈朝的生产,火烧陈朝的粮仓储积。军事上选用了隋朝最杰出的将领韩擒虎和贺若弼分别镇守长江中下游的两个战略要地庐江(今安徽合肥)和广陵(今江苏扬州),不断研究平陈方略。又令大将杨素到长江上游永安(今四川奉节)造了大量战船,以备水战之用。开皇八年(588),时机成熟,隋文帝适时地发动了平陈的战争。当年十月,隋文帝命次子晋王杨广为主帅,宰相高颎为长史,率50余万大军,西起巴蜀,东至于海,沿长江一线横亘数千里,兵分八路大举进攻陈朝。隋朝军队士气高昴,英勇善战。
开皇九年(589)正月,隋将贺若弼从广陵(今江苏扬州)渡江,克京口(今江苏镇江),控制了陈都建康(今江苏南京)下游门户;韩擒虎率军夜渡采石,克姑孰(今安徽当涂),扼建康上游咽喉。两路大军东西并进,进逼陈都建康。在隋军强兵攻击下,陈军纷纷溃散,隋军摧枯拉朽攻占了建康,生擒了陈后主。接着长江上游陈军水军皆降,陈朝灭亡。隋朝从出兵到灭陈,前后不到四个月时间。不久,南方陈地和岭南诸郡皆定。隋朝实现了华夏第二次大统一的局面。隋朝的统一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隋朝的统一使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在一个朝廷统治下统一起来,推动了民族融合,人民生活比较安定;消除了南北经济交流的障碍,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隋文帝励精图治,运筹帷幄,对于国家统一,功不可没。其功绩可与秦始皇比美。
推行政治经济改革,革除流弊
创制立章,开创了封建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新阶段隋文帝建隋以后,面对前朝北周留下的烂摊子,隋文帝为了振兴国家,长治久安,针对积习已久的各种弊政,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改革吏治,精简机构隋文帝总结了两汉至南北朝中央官制的经验,建立三省六部制。中央最高行政机构是尚书、门下、内史三省,三省长官分别是尚书令、讷言、内史令,皆是宰相职务。三省之名,隋以前早有,而三省并立,各有分工,三省长官共同向皇帝负责,则始于隋文帝之时。三省职责,或取旨决策(内史省),或审议(门下省),或执行(尚书省),分工明确,互相牵制,又互相补充,保证政令推行,同时避免权臣专权,加强了封建中央集权。
尚书省下辖吏部、礼部、兵部、邢部、户部、工部六部,每部设尚书,处理日常具体军政事务。六部制也是隋文帝时确立的。隋文帝定三省六部制,开创了中国官制史上的一个新阶段,对唐朝以后的统治影响很大,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末变。在地方行政制度上,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两级制。裁汰了一批冗官,精简了机构,节省了国家开支,提高了行政效率。同时,隋文帝又废除了汉代以来州县长官自辟僚佐的制度,规定九品以上的地方官一律由中央吏部任免和考核,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改革府兵制
隋文帝建隋以后继续实行西魏、北周以来的府兵制。府兵独立军户,其家属随营,住于军坊,不是民户。开皇九年(589)隋灭陈,标志战乱时期结束。第二年,隋文帝下令,凡是军人除另有军籍外,军人及其家属隶属州、县户籍,转为民户。军人及其家属皆可按照均田法令受田。军人平时耕作,免租调力役,每年有一定时间轮番宿卫,战时出征。府兵制下的军人,就是均田制下的农民,从而实现了兵农合一,寓兵于农。在府兵制的发展史上,是一个重大的改革。这既节省国家的军费开支,又为社会增加了农业劳动力,有利于巩固府兵制度和防止府兵将领拥兵自重。
改革法律
隋文帝针对北周政刑残酷的状况,在刑罚上也进行改革。开皇初年制成了《开皇律》。该律条目比较简要,除去死罪81条、流罪154条、徒杖等千余条。废除了鞭刑、枭首、车裂、宫刑等酷刑,以及孥戮相坐之法。与前代刑律相比,比较宽简。隋文帝对死刑的判决,持慎重态度,下诏规定:天下死罪,诸州不得便决,必须送大理寺(全国最高司法机关)复审,再送尚书省秦请皇帝裁定。又规定死罪犯人要经过三次奏请,批准后行刑。这些都反映了隋朝法律的进步方面。《开皇律》是对前代封建法律的总结,对后代封建法律影响很大,《唐律》就是沿袭《开皇律》而来。
创立科举制度
隋朝初年,官吏的选拔依然实行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门第是任官的标准,这种只重门资的选官制度积弊很深。隋文帝于开皇年间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度,就是分科考试选拔官吏。有秀才、明经两科,还有皇帝临时设立的特科。此时科举制度还是草创阶段。在科举制度下,选任官吏比较重才学而不重门第,为一般庶族地主知识分子参政创造了条件,扩大了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自隋文帝为之一变。从隋唐至清末,科举制度维持了1300年之久,对历代封建统治影响都很大。
改革均田制度
隋文帝建隋以后,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度,作为国家的基本土地政策。均田制内容基本上承袭北齐,但有三方面改变:一是受田对象和受田年限有改变。北齐田令规定男子16岁至17岁为中,中男不受田。18岁至65岁为丁,受永业田20亩、露田80亩,输租调。66岁以上为老,退露田,免租调。隋开皇二年(582)田令规定,男子11岁至17岁为中,中男也受田。18岁至59岁为丁,60岁以上为老。丁男受田数同北齐,60岁以上免课役,身死退露田,并无丁男至老而退露田的规定,农民获得了对露田的终身使用权。
结语:
不过隋文帝推行的均田制并不彻底,农民普遍受田不足;二是为了调整封建地主阶级的内部关系,官吏受田种类和名目比前代扩大。规定了官吏的永业田,限定了职分田,作为官吏俸禄。新设公廨田,作为各级官府的办公经费;三是新定军人受田。他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开皇之治”,是中国封建社会著名的治世,声震四海。隋文帝的一生,其成就是主要方面,他猜忌臣下的弱点以及晚年的失误,在他整个政治生涯中只占次要的位置,不影响其作为封建社会杰出政治家的历史地位,也掩盖不了开皇盛世的光辉。
1.《姗儿说历史 隋文帝在位期间,做了哪些贡献?》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姗儿说历史 隋文帝在位期间,做了哪些贡献?》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55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