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自隋唐诞生以来,便对我们国家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如今的高考制度也有着科举考试制度的某些影子。科举制度确立的目的是为选拔人才,协助统治者治理国家,造福百姓,一直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在此期间科举制度经历了长期的发展,终于在清朝末年被废除,这是为什么呢?长达千年历史的科举制又有着怎样的社会意义?
一、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
在古代的封建社会,皇帝为了巩固自身地位,加强中央集权,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和制度为中央选拔官员和人才,察举制、九品中正制都是为了满足人才的需求,只是这些选拔人才的手段有“寒门歧视”,科举制度的诞生打破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这一现象。
图1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的方式挑选较为优秀的人才,只要有知识有能力就能到朝廷做官,极大地促进了寒门子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只要参加科举考试取得了名次就有机会做官,真的是读书改变命运。
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来源于孔老夫子的著作,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四书五经,由于三纲五常和四书五经的长期浸泡,也使得我国思想相对落后,在后期社会转型阶段难以吸收先进的西洋文化,导致社会经济发展滞后和国家落后。
隋朝时期,统治者意识到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君权,必须将精英人才集中在中央政府的手中,通过笼络知识分子,为他们提供参政的机会,才能保证中央的长久不衰;选拔大量的优秀人才为中央政府所用,不仅有利于削弱地方力量,对凝聚民心也有良好的作用。
隋文帝设立科举考试相对简陋一些,只设立了秀才科,之后隋炀帝又设立了进士科,在对科举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中,终于形成了较为完成的科考体系。众所周知,唐朝是古代历史发展过程中十分繁盛的一个朝代,为了更好更适应唐朝政治经济的发展,科举考试制度继续完善,设立常科和制科。
图2但唐朝科举允许士子推荐作品,这样一来就出现了文人与考官勾搭的不公平现象,特别是到了唐末吏治这种现象更为严重。值得一提的是,武则天首次开设武举,让武人也有了当官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唐朝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宋朝统一之后,为了进一步强大中央集权,统治者对重用文官,大力实行文官政治,这一举措也极大地促进了科举制度的发展。并对科举制度进行了大面积的改革和整顿,为了防止贵族子弟勾结考官,还实行了回避制度,对考卷进行弥封、糊名,一系列的举措使得科举体系更加完善。
到了元朝,由于统治者以蒙古族为主,因此科举考试制度也带有十分明显的种族色彩,比如科举考试按照种族分等级,汉人的考试次数不仅多而且题目也更加困难,反观蒙古族和色目人只需进行两场考试,而且题目也更加容易,即使中举后的汉人也低蒙古族一等,元朝这一时期的科举制度有较为明显的“排外”。
图3二、科举制度的衰落和废除
待明朝建立后,科举制度终于走向新的发展阶段,朱元璋积极吸取前人经验,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为了更好的巩固政权,十分重视知识分子和地主阶级,兴办学堂,建立起与科举制度相符合的学校制度,这一举措是中国教育史乃至政治史的大事记。这一时期也是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最高光最辉煌的时期,明末时期科举制度逐渐走向了衰败。
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主要是由于科举制度的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已经僵化,在思想上已经禁锢了人们的思想,甚至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在我国的发展,种种原因到底了科举制度一步步走向衰败。
由于科举考试与当时的社会现实发展不相匹配,清政府也进行了改革,即增加复试,但这一举措并没有解决科举制度的实际问题,仍然难以选拔真正有用之才。
图4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政治格局和经济发展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举考试内容的滞后性也被大家发现,光绪年间便将算学也加入到科举考试的内容中。但由于社会问题层出不穷,改革科举制度无济于事,1905年光绪年间,众多大臣联名请求废除科举制度,这也宣示着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被终结。
科举制衰落原因大概有以下4个:
1、官僚制度的腐败,导致科举制度内部腐朽;
2、未能顺应时代的发展,没能及时地对科举考试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创新,八股取士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觉醒;
3、明清时期我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阶级的出现与旧阶级的矛盾问题;
4、中央集权和君权的力量达到顶峰,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开始走向下坡路。
三、科举制度的意义
科举考试制度被誉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对国内甚至对国际都有着十分深远且广泛的影响;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我们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看待,科举制度的意义当然也是有利有弊的。
图5第一,我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诞生,在某种程度上宣示着门阀主义制度的结束,削弱了贵族势力,极大的加强了中央集权的力量,也有助于巩固统治者的地位,这对维护国家统一、增强国家凝聚力也有极大的意义。
第二,举制给普通百姓带来了读书改变命运的机会,让大家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激发了民众读书学习的氛围,也悄然地改变人们的思想习惯。科举制度帮助统治者更好的挑选人才,对后来选拔人才的制度也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第三,科举制度的诞生和发展对我国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激发了社会底层人民学习读书的兴趣和激情,也促进了学校的发展;科举制是读书改变命运的领头羊;对现代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也有着极大的意义。
图6虽然科举制度产生了不少的积极影响,但毋庸置疑的是科举制度了也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扼杀在摇篮中,直接导致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落后。由于科举考试的内容与现实社会严重脱节,使得文人学士们只关心书本知识,忽视了社会现实问题和政治经济的发展,更是促进了封建思想和文化的发展和封建观念的根深蒂固。
封建社会后期,科举制度的发展较为极端,人们为了考取功名谋得好的差事,一味得到追求和模仿四书五经,考试内容和形式僵硬乏味,导致“书呆子”们越来越多,不知变通认死理,严重的阻碍了之后我国的社会转型和激发人们思想觉醒的难度。
我们现在的高考制度和公务员选拔考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借鉴和参考了科举制度,为了更有效的选拔人才,在对科举制借鉴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精英人才,不仅局限于中低级的非领导职务,扩大招考范围和层次;考试内容多元化,不局限于应试教育,更要根据具体的社会要求进行审核,增加考试人员的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提高考试人员的道德标准,不仅要重视知识能力更要品行良好。
结语:
科举制度作为中国历史上十分重要的选拔人才的一项制度,始于随盛于唐直到清末被废除,它的创立和发展,都展现了我国封建君主专制的发展历程,是统治者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政治统一的强有效手段。
图7尽管在后期阻碍了我国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的进步和发展,但不得不说的是,科举制度对我国文化教育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难以忽视的作用,不仅对我国现代选拔人才和官吏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对世界各国选拔官员制度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科举制度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完善,最终仍遗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总的来说还是没能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实现质的改革和飞跃,这也告诉我们一定要顺历史而行,注重创新能力和提高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
参考文献:
《浅谈科举制度的兴衰》
《科举制度的发展及其现代影响》
1.《奈米历史 浅析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从科举到高考,传承千年的科举制度》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奈米历史 浅析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从科举到高考,传承千年的科举制度》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55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