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朱祁镇前后两次当皇帝,共君临天下二十二年。其中第一次称帝时年号为正统,当了十四年皇帝。复辟后改年号为天顺,又当了八年皇帝。尤其是复辟后的称帝,朱祁镇贬斥了景泰帝朱祁钰时期的朝廷官员,处死了被朱祁钰委以重任的兵部尚书于谦、内阁大学士王文等人,使明朝的政治格局出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此过程中大多数景泰朝被重用的官员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政治迫害,严重的被处死或流放,可唯独吏部右侍郎李贤逃脱了这次灾难。他不但没有被朱祁镇降罪,还受到重用,以翰林学士和吏部尚书的官职入阁。

自从明成祖朱棣时期建立内阁制度开始,入阁便成为明朝文臣的终极政治理想。尤其是在仁宣二帝之后,内阁的权力走到巅峰,阁臣的政治地位堪比之前的宰相。所以文官们都以入阁为荣,将内阁首辅当作宰相来看待。因此皇帝对内阁学士人选的任命,也代表了他对皇权和朝权的掌控情况。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皇帝即位后的第一件事必然是调整内阁的人选,以达到对内阁权力掌控的目的。朱祁镇复辟后也不例外,他将朱祁钰时期的内阁大臣全部贬斥和降罪,换成了自己的心腹大臣。

可在新的明朝阁臣之中,李贤却是比较特殊的一位。在朱祁钰时期,李贤就已经受到重用,官至从二品的吏部右侍郎,先后在兵部、户部当过侍郎,受到名臣于谦的推崇。这样的大臣按照惯例,应该是新皇帝排斥的对象。在于谦、王文等朱祁钰时期的重臣被降罪处死的背景下,李贤这样的大臣理应被牵连获罪。然而让人意外的是,朱祁镇贬斥和降罪了绝大多数朱祁钰时期的大臣,却独独留下了李贤。李贤不但没有获罪,还升至吏部尚书,并以翰林学士的身份入职文渊阁,其地位仅在新任内阁首辅徐有贞之下。

朱祁镇如此重用李贤,不但拥立他的石亨、曹吉祥、徐有贞等人想不到,就连朝廷老臣们都感到意外。从功劳上看,李贤自然是是比不了夺门之变中拥立朱祁镇的文官武将,也不如朱祁钰时期全力维护朱祁镇和皇太子朱见深的王直、胡濙等人。就这样一个看起来对朱祁镇没有太多功绩的人,竟然逃脱了复辟后的政治追杀,还入阁成为内阁学士,实在是让很多人大跌眼镜。朱祁镇这种反常操作也让很多人感到疑惑,不知道他的目的何在?然而从天顺朝八年的政治变换来看,却体现出他手段的高明之处。

结合天顺朝八年的史料,尤其是曹石之变前后的政治动荡来看,朱祁镇重用李贤的目的,就是为了除掉权倾朝野的夺门之变三大功臣。夺门之变后,徐有贞、石亨和曹吉祥被认为是三大功臣,成为朝廷权力中最大的三人。徐有贞为内阁首辅,掌握了最大的权力。石亨作为军队和勋贵集团第一人,掌握了京营十团营和禁军的兵权。曹吉祥是太监,成为内官之首,掌握了宫内的大部分权力,权势熏天与石亨并称为“曹石”。由此可见,夺门之变后虽然朱祁镇复辟称帝,但皇权并不掌握在他手里,皇帝的地位兵部文档。

在这样的局面下,朱祁镇自然要有所操作,逐渐地收回皇权,否则皇帝就是有名无实的傀儡。为了收回皇权,朱祁镇在三大功臣中安插了三枚棋子,其中之一便是荣升为翰林学士的李贤。而李贤进入内阁也成为限制三大功臣的权力,促使曹吉祥和石亨联手对付徐有贞的关键所在。

如果说徐有贞成为内阁首辅靠的是夺门之变的谋划和功绩,那李贤入阁则完全靠的是朱祁镇的宠信。徐有贞在夺门之变中联合石亨、曹吉祥等人,推动拥立朱祁镇复辟,其功劳自然是文臣之首,理应成为内阁首辅。从内阁的权力机构设置来看,李贤的权力却不住徐有贞之下。

徐有贞作为内阁最高的决策者,自然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和权势。可从李贤掌握的权力来看,虽然地位较低,却刚好卡住了徐有贞的权势。他在内阁的地位虽然不如徐有贞,却在权力上处处占据先机。李贤是吏部尚书,所有官员的任命必然先走吏部流程,才能进入内阁讨论。徐有贞虽然是内阁首辅,但要任命自己的心腹也得走这个流程,如此以来徐有贞就没办法独自把持所有的内阁权力。同时李贤又是翰林学士,这个职位在明朝非常不一般,他掌控着朝廷的一个关键机构制敕房,这是起草和下发圣旨的机构。

不经过制敕房和内阁,直接从司礼监下发的圣旨叫做中旨,是不具有完整法律效力的。不但内阁和六部、六科的官员有资格封还中旨,就连地方上也可以将其束之高阁。李贤掌握了制敕房,也就掌握了圣旨下发的通道。这样一来徐有贞想要把持朝政,就卡住了传达命令的主要途径。同样权倾朝野的曹吉祥和石亨也没办法走正常途径下达命令,只能从司礼监攫取私人权力。这样三大功臣的权力都受到了限制,而朱祁镇则掌控了其中的关键点。这个关键点的掌握,为朱祁镇除去徐有贞、曹吉祥和石亨三人占据了政治上的先机。

李贤在内阁不但能够掣肘三大功臣的权力,也挑起了三大功臣的内斗。从永乐年间开始,文官集团和勋贵集团就已经开始了明争暗斗。在仁宣二帝时,朝廷重用文官集团,使得勋贵集团受到很大的打击,双方的矛盾日渐加深。徐有贞愿意和石亨、曹吉祥共同策划和实施夺门之变,是为了政治投机,通过复辟皇帝而得到朝廷权力。他掌握内阁后,便开始与武将勋贵争夺权力,这其中曹吉祥、石亨便是首当其中。于是这两人联合起来对付徐有贞,双方斗争非常激烈。李贤在此过程中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借曹石二人之手,除掉了徐有贞。

徐有贞被除掉,夺门之变后依附于他的文官便树倒猢狲散,内阁和朝廷则完全被朱祁镇所掌控。有了这个大的根基,朱祁镇对付曹吉祥和石亨就容易多了。明朝的大多数权力都来自于朝廷,掌控内阁就是掌控朝廷,这对与朱祁镇来说是占据先机了。石亨和曹吉祥虽然权势熏天,在军队和锦衣卫中安插了不少亲信,但所有流程都得从内阁过。朱祁镇从内阁权力上限制了他们,又抓紧了锦衣卫的权力,石亨和曹吉祥就成了砧板上的肉。可惜这两人居然看不出来这手段,糊里糊涂地被逼到了绝境,最后政变不成而身死。

对于上述分析,有人提出了疑问,为什么朱祁镇如此信任李贤,让他在内阁承担了如此重要的作用?其实这个事情还得从李贤的出身,和土木堡之变说起。李贤是宣德八年的进士,在正统初年收到朱祁镇的重用,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是他和内阁首辅杨士奇有矛盾。当时三杨内阁把持朝政,年轻的朱祁镇就是摆设皇帝,朝廷大臣纷纷依附于三杨内阁,使得朱祁镇非常不满。恰好年轻的李贤却不给杨士奇面子,在朝廷上多次驳斥内阁的政策,于是受到朱祁镇重用,先后出任吏部考功司郎中和吏部文选司郎中。

土木堡之变前,朱祁镇想要御驾亲征,受到朝廷大多数大臣的反对。朱祁镇一意孤行,并要求六部派侍郎以上的官职随行。当时的吏部侍郎称病不行,李贤则扈从朱祁镇出征。收来土木堡明军崩溃,数十万大军全军覆灭,李贤等少数大臣逃过劫难,历尽艰难才回到北京。可以说他是景泰朝大臣中,少有的既参加过土木堡之变,又受到于谦和朱祁钰重用的文臣。从政治派系上看,他又是参与拥立朱见深为太子的文官。从年龄上看,不但资历丰厚,而且正当壮年。这样的经历让他成为朱祁镇的首要选择,并认为是可以托付朝政的对象。

朱祁镇由于被软禁了八年,所以在朝廷中可信任的对象不多。像王直、王骥、胡濙等人虽然资历和地位都很高,但要么病死,要么致仕,没办法出任内阁学士。正当壮年的官员,大多数是朱祁钰和于谦提拔的,自然不能重用。而少部分却也依附于夺门之变的三大功臣,所以朱祁镇的选择不多。李贤既是正统朝的旧臣,又曾经硬刚杨士奇,还随驾出征土木堡,还正好身在壮年,符合了朱祁镇的各项需求。由于两人有过同时落难的经历,反而使李贤得到了朱祁镇的信任,让其出任翰林院学士,承担了掣肘徐有贞的重要责任。

综上所述,朱祁镇在大批景泰朝的重臣之中只留下李贤,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从复辟之初便已经决定要拿下三个夺门之变的大功臣,但在操作上却是用尽了各种政治斗争的手段,而这些手段的关键就是李贤。虽然他还安插了岳正和逯杲两颗棋子,但他们起到的作用远不如李贤。而李贤也正是因为帮助朱祁镇夺回皇权而受到重用,一直到去世他都作为朱祁镇的心腹重臣。甚至在传位给太子朱见深的问题上,李贤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保证了明朝政权的平稳过渡。因此他在天顺和成华两朝的声誉极高,被认为是“自三杨以来,得君无如贤者”。

1.《惊心鸟 明英不英(饵酒)朱祁镇复辟后贬斥景泰朝官员,为何独重用李贤?》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惊心鸟 明英不英(饵酒)朱祁镇复辟后贬斥景泰朝官员,为何独重用李贤?》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55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