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汉室倾颓,刘备作为帝室之胄,为了匡扶汉室,从而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不惜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辅助自己。

第一次去,刘备心里大概是这样想的:“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汉家天下,名存实亡,汉室宗亲,备受凌辱,我作为汉室宗亲一员,素有英雄之名,内心也确有匡扶社稷,以正朝纲,重振我汉家威名,书写我皇室尊严的不凡之志,所以,内心尤为耻辱痛苦,一定要寻求到能辅助我实现壮志的贤人,一定,一定……”好事多磨,这一次,刘备没能见到诸葛亮,而诸葛亮这边呢,应该早听说刘备这位名士了,——素有才名而又寄人篱下,颠沛流离,郁郁不得志。时间推移到临近三顾茅庐的时候,刘备离诸葛亮应该不远,后者即使不知道前者的确切位置,也应该对他的临近有所耳闻。不出山,不出山的诸葛亮似乎在想:“天下大乱,生灵涂炭,你汉家身居领导位置,没有责任?”

壮志未酬不甘心,第二次顾茅庐,这一次一样没见到孔明,刘备这时候大概已经鲜明地感觉到孔明不情愿见自己,不想出山,这时候他可能会想:“天下大乱,生灵涂炭,我汉家是有责任,但也不能全怪我汉家呀?像曹操等群雄对我汉家也太轻视了吧?羞辱也太过甚了吧?”而孔明这边可能会想:“汉家是被羞辱得不轻,但皇室居于正统地位,处于领导位置,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等到第三次顾茅庐,刘备在路上应该也有反思,也做好了最后的打算:是啊,这孔明想得也是,目今天下,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造成这种局面,我汉家确实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汉家有愧于天下,对不起黎民百姓啊!孔明的不情愿也在情理之中,再作最后的争取吧,这一次再见不到他本人就算了。而孔明,这一次肯定在想:是啊,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汉家也确实有责任,但也不能全怪人家呀,像曹操等辈也太轻视皇室了,没把刘备等皇室宗亲放在眼里,天下之乱责任也不能归于一部分人,君王有责任,做臣子的就没有责任了吗,就一点责任都没有吗?再说,人家都第三次来找我了,事不过三,盛情难却啊,再不出山,再不去就不近人情了。于是,刘备,终于见到了孔明这位大贤,也终于用实际行动和真情打动了孔明,终于取得孔明对自己的鼎力相助。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三顾茅庐。

隆中古地 万古流芳

1.《傲山之虎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傲山之虎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57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