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号是封建社会一大特色,很多帝王使用寓意比较好的年号,然而有几个年号则有别的特殊意义,经过拆分,成为新的寓意。

南朝梁时期萧栋称帝,新君继位要有自己的年号,在众人商议下用“天正”二字作为新年号,谁知两月以后他就被他人赶下了皇位,一年后萧纪称帝,也使用年号“天正”,同样,不到一年就被人杀了,于是有好谶讳之学的人分析:“天”字为“二人”,“正”字为“一止”,合起来就是二人皆一年而止,这样拆分确实有点意思。

后梁末帝萧琼改年号为“广运”,两年后就被隋朝所灭。同样,五代十国后晋的晋出帝石重贵改年号为“开运”,不久就被后汉所灭,因为两年号都有“运”字,于是好谶纬之学的人便解释了:“”者,军走也,君王被军队所胁迫而走,也就是国灭皇帝成了俘虏。

北朝齐时期高洋定年号为“天保”,取上天保佑之意,高洋只做了十年的皇帝就。好谶之人便解释道:“天”字,“大一”,“保”字,“人只十”也,合起来就是一大人只十,表示高洋只能做十年皇帝。

北齐高严宗是北齐后主高绎的宗室,这时北周军队来进攻,高严宗临危受命坚守晋阳,被众人拥立,做了皇帝,定年号为“德昌”,第二天就被北周军打败了。于是好谶之人便分析说:“昌”者,国有二日也,另说只二日也。说的是一国有二君,而且国家再有两天就会亡。

唐末黄巢起义,恰逢唐僖宗改元“广明”,黄巢得知后大喜,认为是天助我也,因为“广”字为“廣”,“唐”去掉“丑”“口”加填上“黄”字便为“廣”字,后面“明”字为“日月”,这表示唐下边是黄家日月,黄姓代替唐姓称帝。唐僖宗听后大惊失色,又连忙改元为“中和”。

宋太宗驾崩时年号“太平兴国”,由于古人写字竖着写,能从其中看出“太平”含有“一人六十”的字样,而宋太宗去时恰好60岁,正合谶语。

北宋时仁宗赵祯年幼即位,太后刘娥垂帘听政,期间先后使用年号“天圣”和“明道”,于是欧阳修等人为博取太后欢心,便附和道:“天圣”为二人圣”,“明道”为“日月同道”。太后听后大为欢喜,这也让她的野心逐渐膨胀。

北宋徽宗曾用“崇宁”二字作为年号,而钱币需铸上年号,于是请蔡京题年号,蔡京将“崇”的“崇”字山中间一竖一笔到底,“寧”字写成“寧”,当时便有人传扬:蔡京是“有意破宗,无心宁国”,北宋亡国始末缘由,蔡京的确难脱干系。

徽宗最后一个年号使用的是“宣和”,当时有人便分析:宋朝为火德,木能生火,而“宣”字为“宋”

字去“木”而换为“一旦,昭示着宋朝衰微,宋亡只在旦夕之间。

北宋末帝钦宗即位时,定年号“靖康”,取义虽好,但是事与愿违,在金兵的大举进攻下,一年后钦宗与老爹徽宗便做了金人的阶下囚,与此同时康王赵构即位称帝。而有人分析“靖康”年号说,“靖”为“十二月立”合字,“康”正指康王,合起来便是十二月后立康王,于是赵构便名正言顺、心安理得地做了皇帝,此分析虽牵强附会,倒也有些意思。

南宋开国皇帝赵构第一个年号选定的过程真是煞费苦心,因为作为开国的年号,如人的名字一样,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国运,最后经过多方考虑,选定年号为“建炎”。

按照五德始终说,宋朝属火运,北方属水,也就是说北方的辽、金都属水运,宋朝国运衰微是因为火太弱,被水所克,所以用“炎”字,来增强自己的火运。

南宋宁宗时,改年号“嘉泰”,当时就有人解释:“嘉”为‘‘有力者喜”,“泰”为“大夫为小人”,合起来就是士大夫成小人,而有军事实力的人受重用。翻开那段历史,确实如此,朱熹、彭龟年等五十多名赫赫有名的道学名家被扣上“伪学逆党”的恶名,受尽非难,与此同时韩侮胄等手握兵权之人却地位飞升、如日中天。

年号跟谶语联系在一起,现在看来确实很有意思。其实君主用年号是期待有好的寓意,倘若从谶语拆字来看,确实又是那么玄乎。中国历代年号大约有九百多,没有一个不是寄托美好的愿望。而这些年号能和谶纬之学联系在一起,应该是后人发现的巧合而已。

1.《唐南郡公张御丰 这几个年号拆分后竟然有这样的意思,难怪政权不长久》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唐南郡公张御丰 这几个年号拆分后竟然有这样的意思,难怪政权不长久》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57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