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出自鲁迅的自嘲诗,后半句不清楚,但是前半骂句,那真是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代的文人基本上都没能逃过鲁迅的毒嘴,尤其是胡适。
在文化阵地上,鲁迅胡适虽为“双子星座”,但二人却并未因此成为互敬互爱的知交,和生死与共的战友,相反,他们之间还发生过很多不快,鲁迅还在文章中多次讥讽胡适,将他作为自己批判的对象,本来可能的文坛佳话,却以二人互为陌路而留下了文化史上的遗憾。
胡适和鲁迅的关系本来不错,两人都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而鲁迅之所以从一个小吏,成为中国的文豪,主要是在于为《新青年》写稿。而胡适就是《新青年》的重要负责人。没有胡适的大力支持,鲁迅不可能有后来的地位。其实在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和鲁迅是并肩作战的,在这场运动中,胡适是帅,鲁迅是将,两人都提倡白话,提倡民主与科学,可谓是志同道合。
在胡适看来,骂他并非全是坏事,只要不过分,都是可以接受的。相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骂你痛处,反而让你觉醒。这就是他被鲁迅骂十余年而不还口的最真实理由。
他是折服鲁迅的才华,也认可了鲁迅的为人。他了解鲁迅的脾气。梁实秋等人就是例证。鲁迅差不多把那些所谓的文人骚客都骂光了,正愁找不到人来骂,胡适怎么会去撞枪口?
鲁迅一向主张“痛打落水狗”、“绝不宽容”,连亲兄弟都能恩断义绝、形同陌路。而胡适天性就具备很高的情商,在政界、文人交往都能左右逢源,对人更能急公好义、倾囊而助。在政治主张和社会改良上更反对暴力和极端,所以他俩的分道扬镳是必然。
胡适的度量和社会地位就决定了他绝不会跟鲁迅对骂。而且这样的骂战根本不是学术的或者对于政治上不同观点的辩难,纯粹沦为了谁骂得更生动、更巧妙、更不堪的比拼,这是胡适不屑为之的。
胡适能够担任民国政府驻美国大使,就能说明问题——他的思想和感情不是与当政者很接近,便不会接受任命;同样,不是这样,当政者也不可能任命他。而鲁迅,同样作为知识分子,无疑是站在中国大多数老百姓一边的。是非曲直,总还是要尊重历史;从历史真实中,也才能看清是非曲直。
鲁迅去世后,有人在发文中攻击谩骂鲁迅时,而胡适则发文替友奋力反击之,力为好友辩护。胡适说:凡论一人,总须持平,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方是持平。
鲁迅生前,胡适对鲁迅的谩骂,从不公开应战,屈身以下,不是怕鲁迅,不是不如鲁迅,不是不知鲁迅,不是有什么短处可避,而是知鲁迅,爱鲁迅,欣赏鲁迅,怕失去好友鲁迅,此乃忍让之故也。明知其误会与过分,也不争辩,不生气,也不怨,也不恨的一人君也。
1.《最文化醉历史 鲁迅多次谩骂胡适!为何胡适从来不还口?》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最文化醉历史 鲁迅多次谩骂胡适!为何胡适从来不还口?》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57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