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惊梦/文
剧名《光荣与梦想》,实际是讲述的是从“梦想”走向“光荣”的光辉历程。
全剧从积贫积弱、民不聊生的旧中国起始,以毛泽东、周恩来等有志青年建立独立富强新中国这一梦想起步,到新中国成立不久,彭德怀中国人民志愿军远赴朝鲜保家卫国。
经过艰苦卓绝的五大战役,最终迫使美军签下停战协议,打赢了开国第一战,打出了举世震惊的国威,打出了生产发展的空间,也从此开启了新中国光荣灿烂的篇章。
《光荣与梦想》短短四十集的篇幅,《光荣与梦想》却有着将近四十年的时间跨度,期间交织无数大大小小历史事件,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
如何以清晰的时间线交代清楚这些看似没有关联,实则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历史事件;在全国上下如火如荼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当下,怎样把这些党史事件讲的生动准确又有深度。如何在极其有限的篇幅里刻画出这些曾在历史长河里熠熠生辉的人物和事件,这些无论对于导演还是编剧来说,都是富有极大挑战性的。
《光荣与梦想》用导演刘江的说法便是,用观众最在意的“一蔬一饭”,来展现“光荣与梦想”这个宏大的主题,也籍由无论是伟人还是凡人都所必须的“一蔬一饭”,来刻画着筚路蓝缕几十年里竞相登场的四百多名重要历史人物。
所以在《光荣与梦想》里,既有历史洪流里国家命运的大抉择,也有日常生活里个人生活的小细节。更是这些生活的真实和细腻的情感,连结起了与观众共情的桥。
《光荣与梦想》其中最让人动容的一个小道具,便是杨开慧送给毛泽东的木梳:在《光荣与梦想》的开头,毛泽东如寻常夫妻般边为爱人杨开慧梳头边说道,“我们两个为了共同的事业而奋斗,儿女情长的事情少了一些,但我们做的事情,就是为了天下的百姓都过上幸福平安的好日子”。
《光荣与梦想》在剧情中后段,毛泽东再用这把木梳给从苏联归来的毛岸英梳头,瞬间想到自己当年和她分别的场景,父子相拥而泣;
《光荣与梦想》当毛岸英在朝鲜战场牺牲后,毛泽东再度用它整理头发时,虽是无言,却胜万语。
《光荣与梦想》浓烈的情感,仅仅通过一把小小的木梳,便贯穿全剧始终。这种有温度有触感的人物塑造方式,在《光荣与梦想》里比比皆是。
像孙中山给不幸流产的宋庆龄亲自拌了一杯糖水,宋庆龄尝了一口后笑说:“这糖是我给你预防低血糖的”。
《光荣与梦想》为了支援抗美援朝,李济深卖掉了自己的宅子,在得知儿子也报名上前线参加抗美援朝时,他欣慰又略心疼地交代:“做勇士,不要做烈士”。无论是伟人还是凡人,《光荣与梦想》都通过细腻的镜头,让角色的情感厚度和生活温度能够真切地被观众感知感悟。
“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向来都是重大革命历史影视题材的创作要求。
如何在杜绝历史虚无主义的基础之上,以尊重影视艺术规律为基准创作出弘扬历史价值的影视精品,导演刘江的答案便是“见人、见诗、见细节、见冲突,以诗意的影像来升华人物和情节”。
《光荣与梦想》所以在《光荣与梦想》里,有着不少仪式感与诗意感的外化处理:无论是伟人还是平民,每个人物的牺牲都给设计了黑白仪式感的瞬间。
《光荣与梦想》像在朝鲜战场上普通战士提到自己未过门的媳妇“光荣”时,原本大可一句话带过,但导演依旧也给了这个龙套角色同等的仪式感。这种平视所有角色的处理,既是对人性人情的尊重,也是对每个为革命牺牲仁人志士的尊重。
《光荣与梦想》作为一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献礼剧,《光荣与梦想》以更多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通俗易懂触动人心的视听语言,将伟人平凡化,将纪实诗意化,给观众提供了一个感受到革命者激荡向上的生命活力、真挚饱满的情感世界,以及他们为信仰无私奉献精神的绝佳范本。
1.《纳兰惊梦 信仰之光照亮奋斗路,从梦想走向光荣,《光荣与梦想》缘何动人心》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纳兰惊梦 信仰之光照亮奋斗路,从梦想走向光荣,《光荣与梦想》缘何动人心》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59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