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从秦朝到清朝,两千多年以来,中国一直都是亚洲乃至世界最大的国家之一,经常会出现别的国家慕名来向中国递交国书,或者朝拜、朝贡我国的情况。

“万国来朝”这个成语初次出现于《隋书卷十五·音乐志》:“每岁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为戏场”,形容众多的国家前来朝拜。

图|万国来朝

这些向我国朝贡的国家、民族或者部落,向我国上交“保护费”以寻求依附,然后借助我国的文化和科技发展自身。而由于他们几乎都与我国接壤,他们也会相应地承担起我国的边防责任。

曾经就有一个民族,他们为中国守护了8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但是现在却不属于56个民族之内。

01

费雅喀人很早就出现在中国的历史上了,他们在唐朝的时候被称为“郡利”和“窟说”;到了明朝的时候则被明朝人改称为“吉里迷”;再到清朝的时候,满族人又称他们是“费雅喀”。

图|今日的费雅喀人

费雅喀人大约有50个氏族,共2250户人家居住在黑龙江下游的沿岸地带,还有大概148户被称为“六姓十八噶珊之人”的费雅喀人定居在库页岛上,他们一共使用6个姓氏,这6个姓氏分别是:武噜、陶姓、耨德、都瓦哈、雅丹、绰敏、舒隆。

费雅喀族中的大多数男子都追随满洲八旗入关,剩余的族人则留居祖籍之地,为清朝守卫边疆,也因此成为清朝政府划分的四十一个民族中的一支。

图|今日的库页岛

02

费雅喀“六姓十八噶珊之人”所居住的库页岛占地面积大小接近8万平方公里,它曾经是中国最大的一个岛屿,可由于其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位于日本和俄国远东之间,两国都争相侵占。

清圣祖康熙廿二年至廿三年(1683年——1684年),俄国人派兵入侵大清国的库页岛。当时驻守在库页岛上的费雅喀人一面向宗主满族求援,一面英勇地拿起狩猎用的弓箭与船坚炮利、武器先进的俄国哥萨克兵搏斗。

图|康熙帝

1864年,费雅喀人得到宗主大清国的援助,消灭了入侵的俄国人。因为抗击沙俄的胜利,康熙皇帝龙颜大悦,不仅封赏了库页岛的费雅喀人,而且还把皇室宗室家的年轻女性嫁到常年寒冷的、距离遥远的库页岛,可谓是皇恩浩荡了。

此后,费雅喀一直以自己的“特产”貂皮向清政府保持着朝贡。乾隆十五年(1750年),清朝政府甚至下令将黑龙江下游和上游的费雅喀族编户定额,划为清朝的四十一个民族,其进贡貂皮的数量永不需要再增加。

04

到了晚晴时期,随着清政府的腐朽,国势日渐衰落,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来爆发,主要以英法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大清国的侵略。1858年5月28日,在俄罗斯帝国的胁迫下,黑龙江将军奕山与俄罗斯签订了《瑷珲条约》。

图|《瑷珲条约》签订蜡像

同年6月13日,俄国又逼迫大清国政府签订了《清俄天津条约》,并于1860年11月14日,再次逼迫大清国政府签订《中俄北京条约》。至此,沙皇俄国吞并了我国东北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区域。

俄国人野蛮地占领了费雅喀族的领地,袭击当地地费雅喀人不说,还将国内的许多罪犯流放到库页岛,导致费雅喀人染上了天花、鼠疫等传染病。纵然被清政府划分了出去,被俄国侵占,费雅喀人也并没有忘记向宗主朝贡,其在同治十二年(1873年)时,依然向清朝君主进贡。

即便是清朝灭亡之前,费雅喀人见到了路过的清廷派出的外交官,仍然向其诉说了希望回归到清朝的想法:“自罗刹(俄罗斯)来,欲我等截发易服,心实不愿,女人畏忌更甚,惟望大国如数百年前将罗刹尽驱回国方幸。”

图|晚清大臣

然而,那时内忧外患的清政府早已无力收复库页岛。最终费雅喀人和他们的祖籍所在地都融入了俄国,也就不属于现在中国的56个民族了。

结语

成语“身在曹营心在汉”出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这句话比喻虽然身处与自己一方相敌对的阵营,但心中却始终想着自己一方。移时易地,曾经的费雅喀族人也“身在俄营心在清”,也是那忠义无双的“关二爷”,值得我们铭记!

参考资料:

《隋书卷十五·音乐志》

《三国演义》

1.《秉烛鉴史 此民族为中国守护8万平方公里领土,如今却不在我国56个民族之内》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秉烛鉴史 此民族为中国守护8万平方公里领土,如今却不在我国56个民族之内》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59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