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王十一年(前530年),在完成了对淮北汝颍地区的布局后,楚灵王再次挥师东进,“使荡侯、潘子、司马督、嚣尹午、陵尹喜帅师围徐以惧吴”。徐国在钟离以东,位于今洪泽湖一带。拿下徐国,将彻底阻断吴国通过陆路北上以联络北方诸侯国的道路,楚国也将彻底完成对吴国的陆上包围,确立楚国对吴的地缘战略优势。但是次年爆发的叛乱使得楚灵王永远失去了完成战略目标的可能。通过观察楚灵王时期楚国对外发展战略的执行效果,楚国在这一时期的楚吴对抗中总体处于战略攻势。虽然楚国未能在任何一场战役中重创吴国,反而多次被吴国反击,但是楚国庞大的国力始终对吴国造成了巨大的战略压力。

楚吴之间的四次战役

除了棘、栎、麻之役是吴人主动发起的(为了报复朱方之役),其他三次都是楚人首先发动进攻的。其次,房钟之役后,楚灵王致力于淮北汝颍地区的布局,暂缓对吴进攻,而吴人此时也停止了对楚国的军事行动,直到楚灵王被政变推翻前,吴人都没有再主动进攻楚国。可以说,在楚灵王时期的楚吴交战中,虽然楚人未能从军事上对吴国造成重大打击,但战略主动权基本在楚人之手。这与之前的共王、康王时期和之后的平王时期的情形很不相同,那时吴人往往主动进攻楚国,楚人被动防御、多有失败。相对的,楚灵王时期的吴国在战略上基本处于守势,这在出土史料中也有体现。

“灵王伐吴,为南怀之行,执吴王子蹶由,吴人焉又服于楚。”“吴人焉又服于楚”并不是楚灵王时期的真实情况,其理由是“吴人焉又服于楚”一句置于“南怀之行”和“执吴王子”之后,应该是这两件事发生后的结果;但是之后又爆发了房钟之役,楚人依旧战败,无论如何也不能使吴人臣服。吴人服于楚并不是楚人南怀之行和执吴王子的直接结果,也不是指吴人主动臣服,而是指楚灵王在位时期对吴国采取的种种措施(包括与北方国家交好、对吴作战和建设新攻防体系),不断压缩吴人的生存空间,使得吴国最后在客观形势上被动地形成了“服于楚”的态势。至于单独列出南怀之行和执吴王子,只是在叙述时选择了两个代表性的事件而已。

楚灵王在执政期间采取的一系列政治措施

可以简要概括为:在保证自身统治的基础上带领楚国成就霸主事业。一、加强巩固统治基础,用人政策多元化。楚康王死后,郏敖即位,任命出身于公子群势力的公子围为令尹。手握大权的公子围抓住郏敖幼弱的时机,通过打击公族小宗和公子群中的敌对势力,扫清了篡位的障碍。在篡位为王后,楚灵王警惕于公子群篡位的可能,将令尹、太宰等中枢核心官职交给公族小宗成员担任,事实上继承了楚康王扶持公族小宗势力、将公子群挤出中枢政治核心的统治策略。

此外,与楚共王、康王时期相比,楚灵王的统治基础更加多元,其亲信臣僚中除了公族小宗成员外,还有非公族成员。为了强化王权,楚灵王还吸收贵族阶层外的逃人成为自己的私属。种种措施,都是为了维护和加强王权,以便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制定和实施积极的对外战略,东向攻吴,北上争霸。《左传·昭公十三年》载:“初,灵王卜曰:‘余尚得天下!’不吉。投龟,诟天而呼曰:‘是区区者而不余畀,余必自取之。’”带领楚国成就霸主事业,是楚灵王最根本的政治目的。由于东方的吴国对楚国形成了军事上的牵制,使楚国无法全力北进,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楚灵王把打击吴国作为楚国对外发展的第一步。

为此,灵王首先致力于与晋、郑、宋等国保持和平关系,为集中力量对吴作战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避免两线作战。楚灵王三年(前538年)到五年(前536年),楚国先后与吴国进行四次战役,未能从军事上有效打击吴国。灵王七年(前534年)至十年(前531年),楚人在淮北汝、颍流域大规模灭国、迁人、设县和筑城,致力于加强对该地区的直接控制,隔断晋、吴交通,建立新攻防体系,为接下来降服徐国、完成对吴战略包围做好准备。楚灵王为什么会因叛乱而最终失败呢?主要有两个原因:根本原因是楚灵王的政策措施过于激进,触犯了一大批贵族(包括国内公族和陈、蔡等国公族)的利益,又使得民众劳苦不堪,不得人心。

楚灵王在位后期犯了不该犯的错误

将具有潜在王位继承权的公子弃疾外放到淮北汝颍地区担任大县县尹,掌握了边境的重要军事力量。趁着楚灵王率楚军主力东向围攻徐国,与陈蔡等国复国势力、失势贵族联合起来的公子弃疾整合陈、蔡等地军队,攻入方城之内,占据了楚国核心地区。历代学者对楚灵王多评论为暴君。的确,楚灵王操切的政策执行使民众背负了沉重的生活负担,但也不应该对楚灵王的所有行为“一刀切”。楚灵王在位时期对吴国采取的种种措施(包括与北方国家交好、对吴作战和建设新攻防体系),不断压缩吴人的生存空间,使得吴国最后在客观形势上被动地形成了“服于楚”的态势。这是楚国在灵王统治之前和之后都不曾出现过的局面,也是楚国解决吴国问题最好的机会。楚灵王死后,楚国对吴战略优势很快消失。

吴楚交战吴胜楚败的原因:吴楚两国都处在边缘国家中原化的进程中,而吴胜楚败则是因为二者处于中原化的程度不同。楚国发展到平灵时期,“中原化”已深,带来了巨大的负面效应,国内贪污成风、阶级矛盾激化、尚武精神流失。反观吴国,正处于“中原化”的初始阶段,大量的中原文明涌入,规范了国家的制度,强化了统治秩序,积累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吴楚两国的发展历程上有明显的强人政治的色彩。国家的发展过于依靠国君的个人能力,忽略了制度的保障和人才的培养。二国同处于强人政治的模式下,吴国君主的个人能力优于楚国君主,在敌对关系中,自然是吴国占上风。

结语:

军事能力的差距。楚国是一个进攻型国家,长期的扩张使其形成了好战乐战的性格,所以一直奉行用兵于他国,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战略,连都城郢都都没有高大的城墙。然而吴楚交锋多是防御战,就使得楚国极其不适应。只要楚国向吴国进攻,往往能获得一定的战果,而楚国防守则几乎惨败。楚国有如此明显的战术瓶颈,加之对吴国缺乏了解、地形不熟,无法大规模进攻,这就导致了屡败于吴。而吴国士兵蛮性未退,作战骁勇善战,又有伍子胥、孙武这样的名将训练和带领,自然屡战屡胜。

1.《等等我说教育 楚灵王在位时期,为实现自己霸业采取了哪些措施?》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等等我说教育 楚灵王在位时期,为实现自己霸业采取了哪些措施?》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59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