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颇有心计的人,对于这些小人作为我们通常会称之为“阴谋诡计”。爱耍手段、耍心机的小人也非常可怕,他们报复人从来不在明面上来,而是喜欢背地里放冷箭,冷不丁就会被他们重伤。
当然,最厉害的其实还不是“阴谋”,而是与之相对应的“阳谋”。所谓“阳谋”,意思就是说你明明知道对方在谋划着什么,也很清楚他的意图,但你还是会义无反顾、心甘情愿地陷入其中。如此一想,“阳谋”是不是比“阴谋”还要恐怖几分?
中国古代历史上就曾出现过多个成功的“阳谋”的案例,其中最为著名的三个案例分别是:西汉时期的“推恩令”,春秋时期的“二桃杀三士”和战国时期的“围魏救赵”。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介绍,这三大阳谋的绝妙之处吧。
推恩令汉高祖刘邦在建立汉朝之后,为了避免重蹈秦朝孤立无援的覆辙,他选择吸取西周和大秦灭亡的教训,在国内实行“郡国并行制”。然而,郡国并行最终的后果就是皇权被不断分割,“七国之祸”就在这样的情况下爆发。
可反叛的终究是自己刘氏家族的子弟,打断骨头还连着经。且不论汉景帝能不能下得去手,就算他肯大义灭亲,史官也不会放过这个可以记他一笔的好机会。于是,汉景帝面临着进也不是退也不是的尴尬境地。
一直到武帝时期,这样的问题才得以解决。为了削尖郡国的权力,武帝采纳了大臣晁错的建议,在国内实行“推恩令”来巩固皇权。在实行“推恩令”之前,每个郡国都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只有郡王的嫡长子才能继承他的王位。其余的儿子,在他死后自动降级。
但按照“推恩令”的标准来,老郡王死后,他的所有儿子都可以合法继承他的领地。也就是说,儿子越多,郡国的权力就越分散。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都会面临分无可分的情况。不仅如此,在瓜分的过程中,可能还会出现内部斗争,这些都是皇帝希望看见的。
虽然郡王们都知道皇帝此举是为了削减郡国权利,但是原本得不到任何好处的庶子们却可以从中受益。因此,拥戴“推恩令”的人并不在少数。任何一项政策,只要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支持,最终就都能顺利开展。
二桃杀三士春秋时期,齐景公手下有三员大将,分别是公孙接、田开疆和古冶子。他们三人原本都是赫赫有名的将才,后来因为志趣相投,就一起做了拜把子兄弟。如此一来,三人间的利益紧密相连,反而让齐景公担心得睡不着觉了。
三个大将皆为一家,安知他们将来不会联手将自己退下王位?齐景公向心腹大臣晏子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担忧,晏子听后,当下就给他出了个绝妙的解决办法。齐景公按照晏子的建议,召唤三人一同进宫宴饮。
在宴席上,齐景公给了三人两个大桃子,让他们按照自己功劳的大小来分配。然而,这三个人都觉得自己的功劳很大,都不肯将桃子让出去,最后争执不下,古冶子选择以死明志。剩下两人见古冶子因为得不到相应的肯定而自刎,纷纷觉得羞愧难当,最后都选择了自杀。
围魏救赵庞涓在围住赵国都城邯郸的时候,赵国的国王派遣使者去向齐国求救,齐国派出了著名的军事家田忌出战。田忌本来想与庞涓决一死战,然而军师孙膑却觉得不妥,在他看来,要想救下赵国,只需派兵去攻打魏国就好了,何必非得和庞涓正面刚呢?后来,一切都像孙膑所预想的那样,庞涓大惊失色,连夜带兵回了魏国都城大梁。
总结:除了上文所提及的“推恩令”、“二桃杀三士”、“围魏救赵”这三个案例,历史上的“阳谋”案例还有很多。纵观浩瀚史海,古人的智慧在今人看来依然是叹为观止、拍案叫绝的存在。
虽然历史的车轮还在滚滚向前,但前人的智慧还在延续。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也可以巧妙运用“阳谋”的战术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即使是用计,也要用保持君子风度,不玩暗箭伤人那一套。
1.《文化小书童 史上最厉害的3大阳谋,明知道是陷阱,对手还不得不跳》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文化小书童 史上最厉害的3大阳谋,明知道是陷阱,对手还不得不跳》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59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