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反攻,驱逐吴军,吴国大败,楚国对吴取得最终胜利,重夺群舒之地。郢都失陷,使楚国损失惨重,几至灭亡,楚国战略地理形势以及战争的形式发生了重大改变。楚国不得不调整对内对外政策,对内集中兵力以救亡,对外寻求盟军以解燃眉之急。楚国向秦国寻求助援,秦给予援助。虽然楚在秦国的帮助下不久复国,但因为常年与吴国征战,楚国国力已经大损,一时之间,也难以与吴国再次争夺江淮之地,东进事宜暂时搁浅。从公元前495年至公元前473年,楚吴边界比较稳定。
这一时期在今安徽境内楚国的东界与吴国的西界,由北至南,大致是:楚国的东界为乾溪、城父(今毫州市)——胡(今阜阳市)——英(今金寨县)——舒庸(今霍山县)——宿松(今宿松县)。吴国的西界为房钟(今蒙城县)——州来(今凤台县)——六(今六安市)——舒(今舒城县)——涌(今潜山县)。国力渐己恢复的楚国和秦国的军队在沂、雍迸、军祥、麋、公塥之溪等地多次击败了吴国军队。楚国在西面联合秦国,在东面结盟越国,增加实力,整军备战,准备卷土重来,击退吴军并在群舒地区乃至整个江淮流域,再次图霸。在这里就不能不提到吴国的近邻越国。就在楚吴两国互攻正酣之时,吴国的背后突然间崛起一个强大的越国,直接威胁吴国的统治中心江南地区。
越国,又称于越,夏商周时期南方诸侯国
越国为夏君少康庶子于越的后裔所建。越国与吴国相似,在春秋晚期才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在此之前,虽已立国,却以一种相对闭塞落后的状态存在。越国前期统治的核心区域主要是在今天的浙江及其周边地区。吴国的统治中心江南地区直接受到渐已强大的越国的威胁。春秋晚期,越国强盛灭吴后,将吴地尽占,势力范围空前扩大,北达苏北,南抵闽台,东临大海,西达赣东、皖南,雄踞东南一隅。起初,虽然吴国和越国临近,各自居民却相安无事,但自从吴国自寿梦称王,逐渐强大,交通晋国以后,与越国发生冲突,两国变成了宿敌,所以吴越的交恶有一定的必然性。
吴越兴起时,楚国和晋国都为争当中原霸主而频繁战争。楚国、晋国还各自结交与国,向与国借助兵力。晋国联吴制楚;而楚国则联合与吴国有过节的越国来制约吴国。对越国来说,楚国的距离较远,相对威胁较小;吴国则处于卧榻之侧,时时威胁着自己的安全,因此在吴、楚关系紧张,战争不断升级的情况下,越国基本上站在楚国一边,与吴国则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
楚国与越国的邦交也由来已久
《左传·文公十六年》“庄王左抱郑姬,右抱越女”,《左传·宣公八年》“楚为舒叛故伐舒、蓼……盟吴、越而还",可见,楚国与越国很早时期就已经联姻、结盟了。吴国与越国崛起后,战略上楚国与越国互为犄角之势,在面临共同的劲敌的前提下,楚国与越国的邦交越发巩固。越国大夫范蠡和文种原是楚国人,楚王让文种和范蠡赴越国支持越王允常,助越富强进而攻吴。吴越两国都认为与彼此不能共存,不能相容。越国则将吴国看成北接江淮,扩大疆域的障碍;吴国视越国为争霸中原的心腹之患,后顾之忧。《国语·越语》“夫吴之与越也,仇傩敌战之国也。"吴、越百姓之间也有冲突,则使得两国交相怨伐。
吴国与晋结盟,脱离楚国的牵制,成为楚国的劲敌。越国则继续与楚结盟,随着吴国与晋结盟,吴国的强大,楚越联盟越发的紧密,吴越的冲突在所难免。其实,吴越相争,是吴楚争战的延长,实际上也是晋楚之争的继续。公元前537年冬,楚率陈、蔡、许、徐、顿、沈等国之师与越军在琐邑(今安徽霍邱县东)合兵攻打吴国,是楚与越两国第一次对吴采取联合军事行动。楚越两国多次联合对吴作战,两国邦交关系因此不断加强,形成了强大的政治军事同盟。越国在吴人攻郢时有派兵进攻吴国,帮助楚国击退吴国。
《史记·楚世家》记楚昭王二十一年,“吴王阖闾伐越,越王勾践射伤吴王,遂死,吴由此怨恨越而不西伐楚",由于越国不断地扰乱吴国,使得楚国免于在西线吴国伐楚时疲于奔命。《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中,楚昭王取越王勾践之女,立其子为惠王,使楚国与越国关系得以进一步加强。在吴师入郢后,楚国元气大伤,仅存的实力仅能用来自保而再无余力争夺,恢复昔日霸业,所以吴国也开始剑指东南,着力与越国间进行战争。吴国在后期,纷争不断,外部有越师、楚师、吴师的夹击,内部又有夫概王擅自率部回国自立,吴国军队迫于国内的政局不稳,班师回朝,楚昭王得以复楚。
公元前473年越国灭掉吴国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勾践以平吴,乃以兵北渡淮,与齐、晋诸侯会与徐州,致贡于周。周元王使人赐勾践胙,命越伯。勾践已去,渡淮南,以淮土地与楚,归吴所侵宋地于宋,与鲁泗东方百里。当是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越灭吴,使得春秋中期以来吴楚长期争夺淮域的斗争遂告结束,楚人来自东边的巨大压力和威胁得到了缓解。但是一度属于吴国的江淮、皖南、江南等地区,均为越国掌控。这时越国版图最大,北至胶州湾,与齐国相邻,西接鲁国。
楚国对此虽然不甘,但由于战争损耗严重,亦不敢轻举妄动。其实越国的霸业也只是昙花一现。勾践以后不久,东部的各国各行其是,开始动摇越国的掌控,越国国力下降,于是,楚就借此机会打败越军,重返淮域。越国遗族退居南方,名存实亡。李学勤先生4认为这时楚国并没有占领整个越国的土地,只是取吴国故地。悼公二十年(公元前447年),楚国再灭蔡国,逐渐收复原本属于楚国“东国”,后被吴国占领的淮河上中游大片地区。四十四年灭杞,简王元年(公元前431年)灭莒。
楚东北境一度达到沂水
后来楚国国力恢复,进行全面大反攻,驱逐敌军,取得了最后胜利。楚人虽在春秋中期已东进到江淮地区,但由于吴、越的兴起,受到阻遏。其对东境的控制,断断续续,直到楚威王败越、楚怀王灭越以后,东境才全部归其掌握。群舒因位于吴、楚两大国交争的要冲,畏楚而附吴,结果除近吴的巢国为吴所灭以外,其余诸国均被楚所灭亡。1群舒一域,包括州、巢、权、宗、桐等国也应该为楚国所灭。2群舒的最终灭亡,应该是楚人势力重返江淮地区之后,应在战国时楚惠王的晚年。自此,以群舒地区为代表的江淮流域重新被楚国掌控,直至秦朝大一统前,为楚国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战争背后的思考
在楚、吴争夺战中,群舒地区一直作为主战场。吴采取罢楚政策,对楚国往往是骚扰,甚至是侵略。楚在收复失去的城邑后,一般会重新派兵驻守。楚、吴双方你略我夺,你攻我攻,一时间双方互有胜负,成为拉锯战的局面。楚、吴在江淮地区的争夺过程中,淮夷偃姓国六、蓼、舒蓼、舒庸、舒鸠皆灭于楚,但从六、群舒、桐都曾叛楚,舒鸠人在灭国之后尚助吴诱楚的情况来看,江淮诸偃对楚时叛时服,有的被灭之后还保持着一定的独立性,有的可能复国。
1.《你的明月 楚国和吴国之间的战争,群舒地区一直作为主战场》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你的明月 楚国和吴国之间的战争,群舒地区一直作为主战场》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59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