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几名河工修筑河堤的时候,在河道下面发现了一个独眼石人,背部刻着12个大字“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这些河工本就是朝廷强征来的普通百姓,看到这一幕,大家伙的反抗情绪彻底被点燃,有一个人恰到好处地利用了这一点,从此改变了历史走向。

这个人叫韩山童,是白莲教的一名信徒,他和一名叫刘福通的同伴公然聚众造反,宣称韩山童是宋徽宗的八世孙,以“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为口号,吹响了元末农民起义的号角。这支义军头戴红巾,因此被称为红巾军,后来韩山童兵败被杀,他的儿子韩林儿被奉为天下共主,称小明王。

当然,所谓的独眼石人、宋徽宗后人,可以肯定都是韩山童和刘福通编造的谎言,其目的无非是为了让造反看起来“名正言顺”,类似的事情在历史上发生过太多次。

就在全国各地接连不断爆发起义时,我们文章的主角朱元璋刚刚结束四处流浪的生活,原因是闹饥荒,当和尚就是为了吃饱饭的他不得不离开皇觉寺,成了一名游方僧人。在3年的流浪生涯中,朱元璋到了很多地方,也接触到了白莲教,但是当韩山童和刘福通领导起义后,他却没有选择参加义军,而是回到了皇觉寺。

朱元璋为什么没有直接参加起义军?有些学者认为他是在审时度势,为了等待一个最佳时机。因为历史上的大规模农民起义,凡是率先起事的人多半没有好下场,像陈胜、吴广、黄巢、张角最后结局都很凄惨。但是在我看来,这纯属是站在上帝视角考虑问题,朱元璋祖上时代务农,自幼父母双亡,这样一个没有接受过文化教育,大字不识几个的人,会有那么高的见识?

当然,朱元璋在日后军事生涯和政治生涯中,经验变得越来越老道,战略眼光也变得越来越独到精准,这是长期学习的结果,我们不能因为朱元璋后来成为了明朝开国皇帝,就认为他还是个青少年的时候,就拥有强大的政治洞察力。笔者个人认为,朱元璋起初没有选择造反,就是害怕失败后连命都保不住,这是人之常情,没必要因为朱元璋的伟大成就,刻意将他“神化”。

不过,在那段时间里,朱元璋一定进行了无数次心理斗争,如果留在皇觉寺,至少能不饿肚子、保住小命,将来说不定还能成为受人敬仰的高僧;如果参加起义军,虽然凶险万分,但若是将来取得成功,就能成为王侯将相。究竟是成佛还是拔刀,朱元璋陷入到严重的纠结中。

正巧此时,定远县土豪郭子兴等人起兵反元,并在濠州城拥兵自重,他麾下有一名将官叫汤和,是朱元璋的儿时玩伴。汤和听说朱元璋在皇觉寺当和尚,就给他写了一封信,劝他加入郭子兴的义军。

直到这时,朱元璋的想法才逐渐确定下来,从小就是孩子王的他不甘于在寺庙中度过余生,在好朋友的呼唤中,他决定投身起义军。至正十二年(1352年)闰三月初一,朱元璋带着几件破衣服,离开了入庙8年之久的皇觉寺,踏上了前往濠州的旅途。

濠州城里只有数千兵马,却分为好几个派别,相互之间较着劲,元朝充分利用这一点,派大将彻里不花率军围城,红巾军数次突围不成,只好后退休整。就在郭子兴紧张地思索破敌之策时,突然有人报告说,城外有一个自称要来投军的年轻人,看起来像是元军派来的探子。

确实,濠州城处在元军的包围下,早就岌岌可危,怎么可能还有人前来投军?郭子兴很纳闷,就决定亲自去看看,朱元璋就这样见到了他人生中的大贵人。

根据《明史太祖本纪》中,以郭子兴的角度对朱元璋的描述:

此人相貌甚是奇特,地包天,下巴突出,额头也向前凸出,头部呈上下凸出,中间凹陷形状,侧看如月牙。气质也不凡,正是“志意廓然,人莫能测”。

当然,这段描述多少有些夸张,历朝历代开国皇帝的相貌都比较独特,朱元璋也不例外,这显然是明朝史官们为了神化皇帝,故意采用的写法,清代名臣张廷玉等人编纂《明史》的时候,采用了这段记载。

一般情况下,平民百姓看到郭子兴这种昔日财大气粗的土豪,今日杀人不眨眼的义军首领,往往都会很紧张,说话也会显得畏首畏尾。但朱元璋却不惧威严,眼神里充满镇定和坚毅,这让郭子兴眼前一亮,认定他绝非等闲之辈。

仔细问了问情况后,郭子兴才知道,原来是他的部下汤和叫这个人来投军,并不是什么探子,顿时大喜过望。就在当天,朱元璋正式加入红巾军,开始了长达15年的军事生涯,人生命运也彻底发生改变,这一年他25岁。

从朱元璋弃佛从军的故事,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启示,一个人想要成功,必须具备3个条件。首先是打铁还需自身硬,朱元璋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是他在皇觉寺出家期间,抓住机会阅读了大量文献典籍,肚子里还是有一些墨水,再加上游历四方见多识广,这让他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做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其次是要有好的时机。元末天下大乱,红巾军起义遍布全国,这是一个创造英雄的时代,只要有胆识有谋略,就有机会成就霸业。实际上,任何时代想要创造一番事业,都需要拥有天时,否则终其一生也只能做打工仔,所谓努力改变命运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有没有赶上时代机遇。

最后是要有人提携。一个人能力再强,如果找不到发挥自己的舞台,得不到他人赏识,久而久之也会信心尽失,最终泯然众人。朱元璋犹豫不决的时候,儿时玩伴汤和的一封信帮助他坚定了下山从军的想法;朱元璋投军被当成探子的时候,郭子兴的慧眼识珠,让他得到了开启梦想的机会。

事实证明,郭子兴是朱元璋能够取得成功的大贵人,虽然后来他对朱元璋有很多猜疑,但总的来说还是以提携、重用、培养为主,他留下的义军部队,后来也成为朱元璋参与群雄争霸的重要资本。因此,一个人想要成就事业,必须有人提携,否则很难有出头之日。

1.《豪哥读史 成佛还是拔刀?他因好朋友的一封信遇见贵人,25岁彻底改变人生》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豪哥读史 成佛还是拔刀?他因好朋友的一封信遇见贵人,25岁彻底改变人生》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59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