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无疑是战国七雄之中最受欺负的那个。

和春秋时期的郑国一样,韩国处于中原之地。西边是秦国,东边是魏国,北边是赵国,南边是楚国。

当韩氏和赵氏、魏氏一起还是晋国的时候,大家好歹还算一家人,能够一致对外。虽然实力最弱,韩氏也没人敢欺负。那时候的韩氏,过了好多年的好日子。

果然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当“三家分晋”之后,韩国成为独立的诸侯国,麻烦就接踵而至了。今天被这个欺负,明天被那个欺负。

战国最开始,是曾经的好兄弟魏国独霸天下,东征西战。后来魏武侯打红了眼,不管不顾的把韩国也欺负的不行。后来楚国强大,从南边欺负韩国。等西边的秦国又强大了,把韩国一口一口的吃掉。

在强敌环伺的环境中,韩国坚强的挣扎着。看看战国中期的地图,堪称强敌环伺。

到了战国末期,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候,韩国就是第一个撞到了枪口上的。

不过说回头,既然能作为战国七雄之一,韩国可不是一开始就这么弱的,人家的祖上也是阔过的。

- 1 -

祖上也阔过

韩国的故事,还得从历史上有名的“赵氏孤儿”案讲起。

关于“赵氏孤儿”案,《左传》和《史记》有着完全不同的记载。但是关于这场故事中的黄金男配角——韩厥,两者的描述是一致的。

韩厥,是当时韩氏的掌门人。他在拯救赵氏孤儿并帮助赵氏复兴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韩厥剧照

这位韩厥,就是晋国“六卿”之中韩氏的创建者。

除了拯救赵氏孤儿,韩厥后来担任了晋国的正卿,更是把“赵氏孤儿”赵武提拔成自己的接班人,从而复兴了赵氏一族。

从此韩氏和赵氏就结成了同志般的联盟关系。这种关系在整个战国都保持的很好。

韩厥去世之前,力挺赵武接任晋国的正卿。正是在赵武的主持下,晋国与楚国达成了“弭兵之盟”,为春秋后期的江湖创造了几十年的和平。

看看咱的创始人,好歹咱祖上也曾经阔过吧。

除了韩厥,韩氏还有担任晋国一把手超长时间的韩宣子。

公元前541年,担任正卿7年的赵武故去之后,又轮到韩氏当家。韩宣子接任赵武,担任晋国正卿兼中军元帅,开始了长达28年的晋国一把手生涯。

长达二十八年的正卿生涯,在晋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之中,只此一人。

虽然时间超长,韩起却没什么大的贡献。他为人低调,但贪心有余,对晋国的霸业漠不关心,韩起始终在六卿之间平衡,从中获利,壮大了韩氏的根基。

公元前497年,年过九旬的韩起寿终正寝,谥号为“宣”,故称韩宣子。

后来的韩氏,再也没出过什么雄才大略的领导人了。

- 2 -

弱国的选择:抱大腿

作为小国,想在乱世之中获得一份存在感,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合作。

合作,是冠冕堂皇的说法。换个说法,实际就是“抱大腿”。

当韩氏还是六卿的时候,韩氏的思路就是跟着大伙走,保存势力绝不挑头,有机会就捞一把。

首先,韩氏、魏氏、赵氏三位小兄弟,跟着智氏这个大哥,灭掉了范氏和中行氏。

接着,韩氏、魏氏两个小兄弟,跟着赵氏这个古惑仔,灭掉了智氏。

后来魏氏奋发图强,从小弟变成了老大,于是韩氏就跟着魏氏闯江湖。

最终,韩氏、赵氏在魏氏的领导下,把老东家晋国给分了,自己独立成了国。

这种“抱大腿”的策略,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这个大腿让不让你抱。

随着魏国的一步步强大,成了战国江湖上的一哥,这个大腿就抱不住了。

- 3 -

灭亡郑国,千里大国

韩国的崛起,就是伴随着“三家分晋”的过程,一步步瓜分晋国的地盘起来的。

这个期间的江湖老大是魏国,曾经的一家人以及一直以来的盟友。韩国在那时候着实捞了不少便宜。

韩国的一部分土地是从晋国瓜分得来,另一部分是从郑国抢来的。

身在中原之地,曾经敢欺负周天子的郑国,到春秋中期之后就不行了。而到了战国时代,郑国干脆从地图上消失了。

公元前375年,韩国灭掉郑国,一跃成为千里大国。

随着郑国的土地纳入韩国版图,韩国的版图扩展到中原一带,直接与楚国接壤。想想那时的韩国,也曾经是幅员千里的万乘之国。

要说起来,当韩国四处攻伐的时候,秦国、楚国、齐国,你们这些都还在混乱中挣扎呢。

- 4 -

申不害变法

在这中间,韩国也曾有过雄才大略的君主,他就是韩昭侯。

韩昭侯汲取魏国的经验,也希望通过变法,富强了那么十几年。公元前351年,申不害被任命为相国,开始在韩国实行变法。

那个时候的变法,基本就是那“老三样“——集权、练兵、种粮食。除了这老三样,有创新的只有李悝和商鞅,他们俩能够从制度上通过立法,将新法变成制度,实现“法治”替代“人治”。

就是这老三样,却也卓有成效。在申不害执政期间,韩国虽然处于强国包围之中,却能相安无事,成为与齐、楚、燕、赵、魏、秦并列的战国七雄之一。

“申不害者,京人也,故郑之贱臣。学术以干韩昭侯,昭侯用为相。内脩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

可惜的是,随着韩昭侯和申不害的故去,韩国迅速衰落。

- 5 -

沦为“盘中餐”,代代皆辛苦

韩国享受了郑国的土地,就得承担相应的代价。这个代价,就是沦为群雄逐鹿的“四战之地”。

与其他大国相比,韩国无论从国土面积,还是从综合国力,都不能算是一流强国。

从公元前386年到前341年,这个期间江湖大势的主旋律,是各国变法崛起,然后追着魏国报仇。

在这样的环境中,加上韩国实行的低调和抱大腿政策,韩国也算是过了几十年的好日子。

结果马陵之战之后,魏国被彻底打趴下,这个曾经能抱一抱的大腿不行了。

西边的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从西部病猫一跃成为西部猛虎。

南边的楚国,在休养生息三十年之后,沉睡的雄狮终于醒来。

东边的齐国,在齐威王、齐宣王、邹忌、田忌、孙膑的齐心协力下,成为如日中天的强国。

伴随着周边列强的崛起,韩国只能沦为“盘中餐”,代代皆辛苦。

熬到公元前230年,韩国在六国中第一个被灭。

- 6 -

最后的英雄

虽然一直弱小被欺负,但韩国也是有血性英雄的。

有一位韩国义士,一直想着为韩国复仇。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就喜欢满天下的巡游。公元前218年,在秦始皇第三次巡游中,走到韩国的谷地时,发生了意外。

这个韩国义士,找了个大力士,用一百二十斤的大锤子,袭击秦始皇的车驾。可惜砸中的只是秦始皇的副驾。

眼见袭击不成,此人便迅速逃走。后来他决定换一种方式复仇,于是他投靠了刘邦,辅助他把秦国推翻,为韩国报了灭国之仇。

这个人,就是张良,“汉初三杰”之一。

张良的身上,保存了韩国的最后一丝热血。

1.《冰额说历史 韩国:韩厥的温情、张良的热血》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冰额说历史 韩国:韩厥的温情、张良的热血》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62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