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60年九月,赵国长平前线。
此时的赵军已经被困两月有余,断粮也有四十六天了,赵军军心涣散,赵军统帅赵括为了放手一搏,组织剩余赵军先后五次向秦军包围圈发起了进攻,结果因赵军将士断粮已久,战斗力急剧下降,五次进攻悉数失败。
赵括见状,便亲率精锐部队强行突围,为后续大军突围打开缺口,可惜白起早已严阵以待,赵括被射死在阵前,赵军最后的精锐部队也损失殆尽。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军,且主帅战死的情况下,赵军全军向秦军投降。
而秦军方面白起见俘虏过多,将他们放回赵国便就是放虎归山,将他们押回秦国或者是就地关押,又怕自己也陷入粮草不足的窘境,给赵国反败为胜的机会。于是乎,白起下令将四十余万降卒全部坑杀,只放走了两百多名未成年的赵军士卒回去报信。
至此,长平之战以赵军全灭为结局落下了帷幕,每每提到这场战役,很多同学都想不通当时的赵国名将如云,就算要临阵换将,为何赵孝成王不选其他名将,却偏偏选择了一个初出茅庐的赵括呢,难道一国之君就这么容易被反间计蛊惑?
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问题,看看身为一国之君的赵孝成王,为何会执意选择赵括去取代廉颇指挥长平前线的赵军主力。
纵观整个战国历史,秦赵多骁勇善战之名将,这两个国家诞生的名将数不胜数,赵国也曾有过肥义、廉颇、赵奢、李牧、乐毅、田单等一众名将。那么,我们现在需要先了解一个问题——在长平之战爆发时的赵国,除了廉颇,还有能带兵打仗的将军吗?
答案是肯定的,前面我们提到的赵国名将,此时除却肥义在沙丘宫变中殉难、赵奢在长平之战前夕病亡,其余的将领都健在,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这些将领在历史上的战绩如何吧。
乐毅:主持五国伐齐,克暴齐七十余城
乐毅,故中山国国都灵寿人,战国初期名将乐羊后裔,在中山国为赵所灭后,加入赵国新军之中。公元前295年,沙丘宫变爆发,老将军肥义、公子章、主父偃先后在这场政变中殉难,安平君赵成、权臣李兑为了扫清异己,在赵国国内大肆捕杀公子章余党,引起政局动荡,乐毅见此,为了明哲保身便离开了赵国,前往燕国。
此时的燕国正是那位锐意改革的燕昭王执政,燕昭王的父兄皆死于齐人之手,自己也是靠着秦赵两国的干涉,这才得以登上君位,他从即位的那一天起,心中便有着一个灭亡齐国的执念。为了实现这一执念,燕昭王向天下广发求贤令,渴求贤才入燕,得知乐毅入燕的消息后,燕昭王扫榻相迎,将其拜为亚卿(相当于燕相,地位仅次于燕王),命其全权主持改革事宜。
公元前286年,齐国独吞宋国,引起了天下各国的不满。燕昭王与秦昭襄王、赵惠文王、魏昭王、韩厘王会盟,组织五国联军,由乐毅挂帅,讨伐暴齐。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乐毅率军连克齐国七十余城,为燕国一雪前耻。经此一役,乐毅闻名于天下。
田单:离间燕国君臣,巧施火牛计,以一城复一国
田单,齐国临淄人,是齐国宗室之后,起初为临淄市掾,负责管理临淄的市场秩序。可惜好景不长,齐闵王即位之后,四处用兵,穷兵黩武,且毫无天下战略可言,把天下各国都得罪了个遍,这就招致了五国伐齐,齐国走到了亡国的边缘。
在临淄陷落之后,田单没有跟随齐闵王的车驾前往莒城,而是一路辗转来到了即墨。不久,即墨守将战死,田单临危受命,出任即墨守将,率领全城军民抵御燕军。
在燕国一雪前耻后,支撑了燕昭王一辈子的执念不复存在,燕昭王的身体也一日不如一日,最后于公元前279年病逝,燕太子即位,是为燕惠王。田单得知乐毅与燕国新君有过摩擦,燕国新君对乐毅并不信任,他利用这一点,在收买燕国臣民,进一步离间了乐毅与燕惠王的君臣关系,导致燕惠王临阵换将,乐毅被迫出走赵国。
随后,田单又利用新任燕军主将骑劫好大喜功,急于求成的性格,使出了连环计,激起了即墨军民的血性,而后以火牛计大破燕军,收复齐国全境,迎回了蜷缩在莒城数载的齐襄王,从此扬名天下。
李牧:以一己之力,身系赵国社稷
李牧,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与廉颇并称为“颇牧”,成为了后来名将的代称。李牧的一生都在为赵国操劳,前半生为了抵御北方劲敌——匈奴,常年驻守长城一线,使得李牧之名在北方草原成为了能止小儿夜啼的凶神;后半生则是为了抵抗西边强敌——秦国,而四处征战。
在宜安之战中重创秦军主力,使得秦国上将军桓齮羞愧难当,自尽身亡,而后又在番吾之战中连却秦军,迫使秦国放弃了首灭赵国的打算,转而选择吞并韩国,对赵国徐徐图之。
可惜,公元前229年,赵幽缪王轻信郭开谗言,冤杀李牧,使得赵军群龙无首,一触即溃,赵国由此灭亡。
介绍完这些名将之后,我们就可以很好地回答刚刚的那个问题了。可是,为什么赵孝成王还是选择了一个初出茅庐的赵括呢?
答案也很简单,摆在赵孝成王面前的选择不多了,赵括是综合来看的最优解。
我们再来明确一个点——经过了近两年的拉锯之后,赵国国力不继,赵孝成王急需前线赵军由守转攻,尽快结束这场长平之战。
赵国上将军廉颇老成持重,往往都是作为赵国最坚固的“盾”出现在战场上,而非赵国所向披靡的“矛”,所以,廉颇并不适合率军反攻。那么,在上面提到的将领中,谁又适合充当赵国由守转攻的“矛”呢?
李牧?不,李牧是活跃在赵孝成王晚年,而此时的赵孝成王刚刚登基不过五年,正是壮年之时,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的李牧都还没有崭露头角,这种关乎国运的大战,自然也就轮不到他。
田单?不,田单是齐人,而且还是齐国宗室之后,他最擅长的是在防守中找到反攻的时机,此时的赵国国力不足,粮草不足,俨然没有了给田单继续防守寻找时机的时间了。更不用说,在阏与之战后,赵奢与田单论兵,直接给田单打上了一个“不知兵”的标签,使得赵孝成王每每用田单之时,都要慎之又慎。
乐毅?乐毅虽然算是赵人,但是燕昭王对他有知遇之恩,他的儿子乐间又在燕国身居高位,此时的燕秦两国又在眉来眼去,这就使得赵孝成王不敢将这副身系赵国国运的重担交到乐毅手中。
如此一来,身为赵人,又是名将赵奢之子,在与父亲赵奢论兵之时,屡屡击败父亲的赵括,无论是出身,还是兵法水准,都让赵孝成王十分放心,如此一来,赵括便成为了赵孝成王的最佳选择。
再加上秦国离间计起到的“催化作用”,更是坚定了赵孝成王的信心。于是乎,赵孝成王不顾赵括母亲、卧病在床的蔺相如等人的苦劝,执意命赵括率二十万大军增援长平前线,接掌兵权,发起对秦军的反击。
如此一来,便就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1.《古今兴衰多少事 赵国在长平之战时名将如云,为何赵孝成王临阵换将却选择了赵括?》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古今兴衰多少事 赵国在长平之战时名将如云,为何赵孝成王临阵换将却选择了赵括?》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64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