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夏日某天,福州军区的副司令皮定均忽然来到厦门胡山里广播站,并在那里布置重兵防守。
当天早上9点,曾在公安部门任职的罗瑞卿出现在门口,却被一个莫名其妙的小兵阻拦。正巧目睹全程的皮定均急忙叫人拉下小兵,向罗瑞卿道歉。
罗瑞卿笑笑,用一贯谨慎的态度让人把皮定均设下的一切全部换掉,包括水壶里干净的白开水。皮定均不敢有异议,乖乖听从罗瑞卿的指示。
如此异样令工作人员在心中嘀咕,不知是不是有什么“大人物”将来厦门。过了一会儿,答案自动“揭晓”。
第一个走入视线的是陈毅,紧接着贺龙、刘伯承、罗荣桓等人的身影相继出现,震惊在场所有人。
除却朱德、彭德怀和林彪,十大元帅中七位均到了厦门,而且据说朱德原本要来,他的专车已到厦门大学的门口,却被31军联络处的处长王泉激坚决拦了下来。
他告诉朱德:元帅到了7位,已然有很大风险,您再去,恐怕后果不堪设想。
朱德无奈,只得作罢。那么问题来了,胡山里的广播站到底有什么特殊之处?竟引得元帅们纷纷到访?其实理由很简单,要从1953年说起。
01,与众不同的战争:人可以牺牲,高音喇叭不能坏
那年春天,我军在朝鲜战场上俘获的“九头鸟”广播器材被悄悄运送到厦门角屿岛。那是一座环境恶劣、渺无人烟的岛屿,全岛面积仅仅0.19平方公里,非常小。
但由于它距离台湾非常近,是故一直渴望收回台湾的中央领导打算在那里组建一个特别的“单位”:对敌有线广播站。
既然要成立“单位”,那么“员工”的生存条件必须有所保证。角屿岛无淡水资源,没有药品和食物,也缺乏建造工事的材料,一切都需要船只从大陆运输。
守护在岛屿上的连队隶属28军,广播组刚开始“营业”时,紧缺物资的广播员即是与战士们在一起吃饭的。
海上风浪大,补给船无法确保到达时间。一旦延误,角屿岛上的所有人就只能“干熬”,淡水喝完了,用海水煮粥,那个味道,让吃过的人皆终身难忘。
苦中作乐的人们,为那道“独创”的主食起了个有趣的名字,唤作“角屿粥”。
居住条件同样糟糕。初上角屿岛,广播组和相关工作人员分成两批:
一批住在简陋的地坑,用两张桌子当工作台,不足8平米的区域即是他们生活、工作的全部场所;另外一批则住在芦苇搭建的棚子中,与两台轰鸣作响的发电机“朝夕相处”。
上厕所也很困难。岛上面积有限,没空地修建厕所,谁若有需要,只得独自一人跑到礁石堆解决。医疗队的女成员来岛上慰问,官兵们见她们不方便,才临时挖了一些简易厕所。
在角屿岛一待就是许多年的闽南语广播员戴鸿雁说:用海水清洗确实干净,那亦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啦!
角屿岛的喇叭响不到半年,对面的台湾人也从日本弄来了一个大喇叭,安装在角屿岛对面的金门马山,叫马山广播站。双方的广播员皆是来自大陆,说话字正腔圆,常常让人分不清究竟是哪边。
但分不清也要分,分别驻扎在两地的战士们理所应当把对方的广播站和大喇叭当作“特别关照”的对象,常常试图用炮弹打“哑”对面。如果成功,就会立下一定功劳。
广播组亦不甘示弱,将多长时间可以复播视为衡量彼此战斗力和士气的指标,与对面针锋相对,“死磕”到底。
戴鸿雁回忆当初,表示那时真的很惊险,角屿岛的广播一出声,对面的炮弹便随之而来。广播站的工作人员时不时背起40多公斤重的设备,与来自对面的炮弹“玩”游击战。
某一回,吴世泽刚刚在雾气中放下喇叭,回到地坑吃饭,谁知一阵大风忽起,吹散了雾气,暴露了岛上种种,他迅速丢下饭碗,拼命跑到喇叭前背起它即往地坑冲。
一颗炮弹果然立马炸响在喇叭原来所在地,倘若吴世泽晚上几秒,他就会和喇叭一起“四分五裂”。
02,六条保证我清楚:一天十六遍,“敌我”均熟悉
除却“喇叭保护战”的炮声,角屿岛和金门之间还有一种声音,即双方的广播声。
角屿岛的广播通常以国歌为开始,犹如狂风骤雨般颇具气势地“砸”向对面。接着才是广播的正式内容。
很长一段时间,角屿岛反复播放相同广播,告诉对面人员,我方对投诚者有“六大保证”:
保证他们的生命安全,保证不打骂不侮辱他们、不没收他们的财产;保证给伤病者进行治疗;保证人身自由,由他们自己选择日后去处,给予路费和就业帮助;保证投诚奖励。
一年365天,至少280天都在播放,强迫对面每日听上16遍,叫他们想遗忘也困难。戴鸿雁后来笑着说:“这种方法的确很管用,前来投诚的国民党士兵张口第一句往往皆是政策我知道。”
有的北方士兵更是在站岗无聊时,利用“六大保证”学会了闽南话。
当然,宣传投诚仅是广播站其中之一的作用,偶尔它亦会向隐藏在对面的地下组织人员传递消息,只不过具体内容,唯有地下组织人员和我方领导知晓。
1958年,马山广播站来了一个特殊的广播员,叫汤丽珠,父亲是国民党高官,在广播站一待就是几年时间,长相漂亮,说话却十足“泼妇”风,令人非常无语。
角屿岛的广播员联合起来,专门为汤丽珠制定一场“攻势”。他们先是收集大量汤丽珠故土亲戚的照片和特产、故居影像等等,然后用普通话和闽南语重复呼唤汤丽珠20余遍,“告诉”她:
现在将为你播放你姑姑、侄子的来信和录音,国民党说你的亲戚均被杀光,纯粹子虚乌有,他们现在的生活十分幸福……你记得你的故土金华吗?你姑姑做了你最爱的火腿,明天会有一艘礼船漂到金门,请注意查收你老家的特产……
所谓礼船,是角屿岛和金门的又一特殊“战斗”:金门利用风筝、猪小肚和海浪向角屿岛“发送”传单、日用品和食物等“糖衣炮弹”,角屿岛则“回敬”各地土特产,譬如茅台酒、龙井茶等等,你来我往,看谁先顶不住“诱惑”。
广播次日,角屿岛果真给汤丽珠“捎”去了金华火腿。至于汤丽珠有没有收到,那就不知道了。没多久,她便被调离金门,再无音信。
03,三十八年未停歇:蒋匪到兄弟,你来我往真怀念
角屿岛广播站建立没几年,厦门沿海又成立4个广播组,对大小金门区域形成“包围”之势,继续“对台心战”策略。
1962年,7位元帅视察的胡里山即是厦门对台广播站的总部。那一日,胡里山的女播音员先向7位元帅“表演”了普通话播报的“六大保证”,接着戴鸿雁又用闽南话播报相同内容,总过程不到3分钟,勾出了7位元帅的浓厚兴趣。
有人问:一个简单的演示工作,“招”来7位元帅,如此阵仗,是不是有点儿夸张?
实际上,听“六大保证”的播报仅仅是7位元帅至胡里山的一个公开行程罢了。幕后是不是还有其他“秘密任务”,则只有他们和相关人员知晓了,外人无法凭空猜测。
时间进入70年代,金门的广播内容有了变化,他们开始利用邓丽君甜美柔和的歌声当作“武器”,企图“软化”大陆人的“心防”。
虽然大陆斥责邓丽君的歌声是“靡靡之音”,可其实暗地里喜爱邓丽君的民众并不在少数。
不可否认的是,国民党的这一计谋确实很有用,譬如有证可考的背叛者吴荣根,他到了台湾的第一件事就是和邓丽君见了一面,并获得了邓丽君赠送的两张唱片。
1979年,刚刚经历一场“大变故”的华夏广播同样出现变化,他们不再高声指责台湾人,而是发出了有关亲情和同胞的真情呼唤,广播员们把昔日的“蒋匪”称呼改成“台湾同胞”与“国民党军官弟兄们”,并加上一句肉麻的“亲爱的”。
大陆方主动宣布“停止炮击金门”,又向台湾同胞提出“根据现实情况完成统一大业”的邀请。
此后,双方的播报内容愈加有人情味,不只互相播报天气预报,而且会在下雨前提醒对方及时收衣服。
1991年4月底,厦门对台有线广播完成最后一次工作。次日,喧嚣了整整38年的广播站正式“停业”。1992年,金门恢复地方自治,开放游客观光服务。
2004年底,昔年曾在广播站“隔岸喊话”的几位老播音员陆续登上曾经想也不敢想的“对面”土地,他们感慨万分地表示:倘若不是大家都迁居了,他们真的很想再去看看当年一直在打“嘴炮”的“老伙计们”。
于他们而言,华夏的血缘是割舍不掉的“关联”,哪怕旧日为“敌”,彼此也是双方最怀念的对象。那些“打嘴炮”的岁月,早就成为他们生命中别有“趣味”的难忘经历。
1.《决战陆海空天 1962年,7位元帅视察厦门对台广播站,只为了听不到3分钟的播报?》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决战陆海空天 1962年,7位元帅视察厦门对台广播站,只为了听不到3分钟的播报?》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65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