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梅伯的趣味历史课 西方最弱小的时候,反而是他们最自信的时候丨西方的兴起和危机

前面一篇已经讲述西方文明内部的差异,本文讲三个问题:西方文明的兴起,西方文明的扩张,西方文明的危机。

(一)西方文明的兴起

西方文明成型于1000年前的中世纪。中世纪的西方文明,主要就是指西欧。

那时候的西欧,有两个反常的特征,一方面他们极为落后,无法与东边的拜占庭、阿拉伯、波斯相提并论;另一方面,他们极为自信,他们斥责东正教的教义,蔑视伊斯兰教,对古罗马的辉煌传统一无所知。

但是他们不停地学习,他们在穆斯林的眼中是野蛮人,他们学习的对象最多的就是穆斯林,比如穆斯林在欧洲的重要据点,西班牙的托莱多。古希腊语、亚里士多德、阿维森那医学、会计方式、建筑、国际法,都是从伊斯兰世界引进的。同样,西方文明额课程在讲述这一段时选择性地忽视伊斯兰世界对西欧的重要影响,更多强调的是中世纪的西欧“复兴了古典文明”。

这种模仿其他文明的过程一直到工业革命才基本停止,从那以后的欧洲基本上是观念、制度和技术的输出地了。

而从文艺复兴到工业革命四五百年的进程中,教科书倾向于把西方文明抬高到整个世界中心的地位,并非因为西方在实力上超过了东方,而是,东方历史真的没有什么好写的,东方那些叛乱、战争、帝国内部腐败、庞大的官僚体系本质上并没有什么改变,而且也未造成全球性的影响。而西方的一举一动都会在将来给世界带来深刻的变化,比如哥伦布发现美洲,比如佛罗伦萨的银行,比如莎士比亚的戏剧,比如伦勃朗的绘画,比如一艘开往北美的船。

那么,在这四五百年里,欧洲发生了什么?

15世纪文艺复兴,16世纪宗教改革,17世纪科学革命,18世纪启蒙运动,19世纪工业革命和民主革命……在这过程中,有些领域进展神速,比如科学、商业、城市。也有很多方面几乎没什么动静,比如农民、村庄、贵族阶层、封建制度。

▲洪堡的自然志笔记

那些已经变化的领域,一位重要的社会学家查尔斯·蒂利总结了四个大的方面:

一、商业的变化最明显。商品经济比传统的自然经济更加有利可图,商人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从而过去农业社会地主—农民为主的社会组织形式变成了有产者—无产者为主的社会关系。紧接着,商业化向所有的领域渗透:关税、贸易保护、剥削、消费观念、商店、广告、时尚、自我认可,等等。有人一定会想起来《鲁宾逊漂流记》的描述,而且,小说作为休闲读物也是在这个时候兴起的。

二、政治领域的巨变。中央政权的权力增大,逐渐摆脱教会的约束,官僚体系日渐形成。以往国王的权力仅限于自己所拥有土地的微薄收入以及自己直接管辖的若干人员,但现在,官僚体系进入了监狱、法庭、警察、军队、医院,干预经济和贸易事务,官员任免等。以前的老百姓大多数不需要和国家机器打交道,他们一辈子所接触的圈子可能就是邻近的村庄,附近的领主和贵族,田地和牛羊,但现在,他们成为了国家的一个成员。这是西方文明带给世界的一项创举——民族国家(nation-state)。

有一个极好的例子说明这个过程:

一名历史学家兼人类学家对一座跨西班牙和法国边界的村庄进行了研究。在16世纪,那里的居民并不在意居住在边界的哪一边,他们可以在边界线上自由穿越,最开始也只对他们所住的村庄表示忠诚。但到了17世纪,西班牙和法国开始有所区别,边防戍卫增加了越界难度。两国有着不同的法律和经济规则。伴随着诸如此类的变化,像英国、法国、西班牙等有着全国性统一政府的地区,民族国家观念开始形成。(第80—81页)

三、欧式家庭结构。特征是晚婚、注重小家庭,大量少数族裔不结婚。家庭子女数量减少,女性经济地位提升。新教世界鼓励结婚,并且歌颂爱情的美好,整个社会氛围因此改变,这也是西方文明的独特现象,现在几乎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固有观念。

四、大众文化的变化。比如利己主义,阅读普及,理性思考,这一点不仅发生在精英阶层,也发生在大众阶层。简·奥斯丁和勃朗特姐妹的小说,很能代表这种趋向,贵族和平民百姓对遗产的关注,远远超过他们对其他事物的渴望,也有少数人把爱情当作最高的追求,但是结局往往是沮丧的,最后还是财产说了算。

还有一些有趣的细节,一个渴望浪漫的的女人会更喜欢购买时装,而不是使用魔力药剂;人们丢失了东西不再失去寻求巫师帮助,而是在报纸上刊登寻物启事。

人们甚至对某种情绪的界定也开始发生变化。在16、17世纪,许多欧洲人赞美某种程度的忧郁,因为它显示出与尘世的分离和宗教的谦卑。但到了18世纪,许多人开始追求愉悦开朗。微笑开始受到赞美,这部分是因为从那时开始,较好的牙科产品已能使牙齿更加洁白。

而这一系列变化带来的影响就不仅仅是西方的,而是普世的。上述特征在21世纪的许多发展中国家,也都是能对号入座的。

▲凡戴克画笔下的儿童是缩小版的成人

(二)西方文明的扩张

工业革命以后,鲜少有西方文明效法其他文明的案例。仅仅两三代人之前,西方还把波斯、印度和中国的一些事物奉为上宾,并且认为东方的政体、风俗和道德都是有史以来最佳的。学者们已经考察出,那时候的学者在论述东方时,往往都是想象的异域,实际上是针砭自己所处的现实环境。对西方道德的忧虑,对政府的腐败无能,对贵族的浮夸浪荡,启蒙思想家引用异域故事来表达其愤慨。

但是,真正进入了现代世界,古老的帝国都要接受西方的冲击。科学技术、民主制度、全球贸易、资本主义、基督教、司法系统、现代公务员制度……现代世界诞生的各种各样的新奇玩意儿,无一不来自西方世界,也无一不马上影响到古老的奥斯曼帝国、俄罗斯帝国、伊朗帝国、莫卧儿帝国、清帝国。古老的帝国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原封不动地统治,因为新的思想进来了,防不住,更廉价的布匹和更丰富的商品进来了,防不住。只能改变,问题就在于多大程度上改变。

事实上,这也是我们理解亚非拉现代历史的立足点之一:面对西方,你作何反应?这是一个现今仍未解决的问题,在本土和西化之间,全盘西化、部分西化、中体西用、固守本土、基要主义路线皆有。即便伊朗、巴基斯坦和中国等渐渐退回到保守的本土路线的地区,他仍然不得不接受资本主义、全球贸易、现代科技和人权观念等的洗礼,而印度、土耳其、沙特、菲律宾等地区依然要在自身传统和西方特质之间摇摆权衡。

▲19世纪的亚洲

除了必须接受冲击的古老世界,西方文明也在新世界开疆拓土,最明显的就是北美和澳洲。他们几乎就是西方文明从欧洲本土延伸过去的样板,他们挑战的对手不像土耳其、印度和中国这样拥有深厚的传统而难以替代,他们往往是直接取代原住民而开发一个新世界。

这些新开辟的世界延续了过去西方文明的种种特质。刚到到北美的清教徒和移民首先做的事情就是建立教堂,然后开设大学,其模板来自欧洲。常春藤大学起初的样式都是牛津、剑桥的翻版,而后来的新式大学如约翰霍普金斯、斯坦福、加州大学则是欧洲第一所现代大学柏林大学的后代。

美国拥有更加自由的市场,更多对人的权利的强调,更优越的使命感,更迫切的传道精神。同时它也有一些欧洲最糟糕的事物的囤积,比如奴隶制,欧洲人把不齿的事情都安排在新开拓土地上,同时新移民也把欧洲的痼疾带到这里——黑帮、反犹、种族主义等。

新的移民也有创举,比如不要国王,没有贵族和农民阶层,不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他们的共和政体实验比欧洲大陆更稳定,经历了四年大规模内战的国家很快就能从灰烬中死灰复燃,并且内战的遗产最终演化成民权运动的旗帜,给更多的人带来更大的权利,这种自我修复能力,远远超过欧洲。

北美的多元化、流动性、活力,让他顺利接过了西方文明的旗帜,至少他们自己是这么认为的,成为捍卫西方文明的坚固堡垒。这一点在20世纪的世界史尤为明显。美国就如同顺应天命一样,登上了再造世界的舞台。

▲托马斯·科尔笔下的北美原始风光

(三)西方文明的危机

霍布斯鲍姆的“年代四部曲”描述了从法国大革命到苏联解体之间两百年的现代世界史,其中第三本《帝国的年代:1975—1914》讲的是鼎盛时期的西方如何主宰全世界,也讲到了西方文明内部的危机。

一战以前的世界,西方文明有一些特征延续了过去,比如城市,英国在1850年成为第一个城市化比例超过50%的国家,紧接着欧洲各国都达到了这个水平,而发展中国家也常把这个标准作为现代化的衡量指标之一。

另一个强化是科学观念延伸到更多领域,比如关于人的本质、起源和心理层面的问题,比如其他文明的生活方式、言谈举止也必须拿到科学的标准下来检验以判断其进步与否。面对任何问题,人们都想获得科学的解释,以至于“科学”这个词渐渐取代了过去的“神意”成为新的上帝,新的意识形态。商业化和消费主义更加扩张,娱乐方式越来越多,反过来影响科技、商业等。

不同时代的人总结西方的崛起会使用不同的参照体系,其中有一项,西方的崛起与西方特质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西方的崛起因素是否包括某些西方文明独有的特质,或者某些独有的特质促进了西方的崛起。

二战以后亚洲经济腾飞,某段时间拉美经济爆发,都提出了不同的解释体系,现今中国崛起也似乎要挑战过去的西方特质因素。这个问题完全取决于视角,而非论证。

明显的危机来自一战。没有一个国家事先想到过一场战争怎么可以打四年多,英国征兵设定的目标是这场战争三个月之后就能结束,一如以往的欧洲战争,大战、和谈、重新分配势力范围,很贵族,很节制。

▲马克沁老爷爷

在艺术家那里,早就可以嗅到新时代的危机气息。对新生代的艺术家比如梵高、塞上等人来说,严谨、典雅的古典绘画在表现力上已经远远不够,整个时代太复杂,人的心灵太丰富,过去那种供贵族消遣的艺术品太过狭隘,于是出现了新的技法、新的色彩、新的构图。卡夫卡、乔伊斯、普鲁斯特、伍尔夫所使用的艺术手法放在以往的年代都会被看作平淡无奇的发神经,可是传达出来的焦虑、混沌和人性阴暗等方面,确实是先知先觉。

二十年代的繁荣被大萧条冲垮,西方文明引以为傲的自由市场突然失灵,反倒是德式和苏式的极权主义、计划经济模式成了最受瞩目的明星,而且在绝望的西方知识分子眼中似乎可以掩盖它的一切弊端。二战更加树立了这种观念,很少能有知识分子保持长远的目光,纷纷左转,为苏联辩护,支持工党,同情东欧阵营。

二战和冷战的胜利方付出的不仅仅是生命的代价,更多的是所赖以存在的核心特质被侵蚀,在为了取得胜利的不折手段中奄奄一息。

纳粹的兴起带给西方文明的反思则是,这到底是西方文明本身内部的肿瘤爆发还是外来入侵。

现在学者对于这个问题已经没有什么争议,并非德国的“特殊道路”带来了纳粹,而是西方文明本身拥有的一些特质被扭曲了就自然而然地发展成一套扭曲的意识形态。

比如,民族国家带来的民族主义认同,既可以带来祖国统一和一致对外,但是很容易流于军国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种族主义。另外,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张很容易形成国家政权与资本家和民族主义者相勾结的局面,不计代价地实行殖民扩张和军备竞赛。

▲穆斯林在欧洲各国的比例

二战以后殖民地解放运动,所利用的武器正好是西方国家大力提倡的“民族国家”观念,独立的国家此后所走的道路也是西方曾经走过的市场经济、全球贸易、重视科技和教育、理性政府和官僚体系等道路。这些新兴的国家对西方主宰的世界产生了挑战。

不仅是挑战,新兴的发展共同体对西方的改变才是当今西方最大的危机。比如欧洲的移民危机和恐怖袭击,已经远非过去的理论家所阐述过的社会现象和恐怖主义了。

最终带来的结果可能是西方会消失。

西方赖以存在和向世界输送的那些特质,自由市场、民主制度、科学、理性、全球贸易、民族国家、基督教信仰、消费主义,要么变成并非西方独享的特质,要么慢慢淡化,要么被植入新的信仰观念,最后,西方人会惊奇地发现:我们到底算哪门子的西方人!

#西方文明#

前情回顾

英国人为什么拒绝当自己是欧洲人?同样西方国家,差异不止一点点

常常挂在嘴边的「西方国家」,到底哪些国家可以被称为西方?

100年前,一门独特的课程在落后的美国诞生

全面盘点欧洲的南北差异,他们也有自己的苏南和苏北(长文干货)

1.《梅伯的趣味历史课 西方最弱小的时候,反而是他们最自信的时候丨西方的兴起和危机》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梅伯的趣味历史课 西方最弱小的时候,反而是他们最自信的时候丨西方的兴起和危机》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65338.html

上一篇

百姓关注 建冲说党史:青杠坡战斗 —— 拉开“四渡赤水”的序幕

下一篇

中国社会科学网 瞿秋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梅伯的趣味历史课 秦始皇的故事03秦始皇为什么出生在赵国都城邯郸?

  • 梅伯的趣味历史课 秦始皇的故事03秦始皇为什么出生在赵国都城邯郸?
  • 梅伯的趣味历史课 秦始皇的故事03秦始皇为什么出生在赵国都城邯郸?
  • 梅伯的趣味历史课 秦始皇的故事03秦始皇为什么出生在赵国都城邯郸?

梅伯的趣味历史课 秦始皇的故事06吕不韦只用了10年就达到人生巅峰,比预计早了10年

  • 梅伯的趣味历史课 秦始皇的故事06吕不韦只用了10年就达到人生巅峰,比预计早了10年
  • 梅伯的趣味历史课 秦始皇的故事06吕不韦只用了10年就达到人生巅峰,比预计早了10年
  • 梅伯的趣味历史课 秦始皇的故事06吕不韦只用了10年就达到人生巅峰,比预计早了10年
梅伯的趣味历史课 秦始皇的故事05一个商人决定从政,他的心机有多深?

梅伯的趣味历史课 秦始皇的故事05一个商人决定从政,他的心机有多深?

前情回顾秦始皇的故事01嬴政继承秦国王位的概率不到2% 秦始皇的故事02长平之战,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意外战争 秦始皇的故...

梅伯的趣味历史课 秦始皇的故事04赢在起跑线上的落魄王孙嬴政

梅伯的趣味历史课 秦始皇的故事04赢在起跑线上的落魄王孙嬴政

前情回顾秦始皇的故事01嬴政继承秦国王位的概率不到2% 秦始皇的故事02长平之战,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意外战争 秦始皇的故...

梅伯的趣味历史课 秦始皇的故事02长平之战,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意外战争

  • 梅伯的趣味历史课 秦始皇的故事02长平之战,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意外战争
  • 梅伯的趣味历史课 秦始皇的故事02长平之战,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意外战争
  • 梅伯的趣味历史课 秦始皇的故事02长平之战,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意外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