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有关绘画的名人轶事数不胜数人,但是看完之后令人感到毛骨悚然的却不多。比如,北宋历史上曾有一幅名画,创作完成之后竟然当即被毁,而他的作者王希孟也被迫下狱招来杀身之祸,因此这幅也被称之为“凶画”。究竟王希孟画的是什么呢?他被杀害的真实原因又是什么呢?如果您也想知道,下面小编就来揭秘,探索名画背后的历史。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史料记载,王希孟是北宋晚期的天才少年画家,因此很多人对他还都不太熟悉。王希孟出生于公元1096年,幼儿时期在无人教授的情况下就已经会作画,因此也被人们称之为神童少年。后来,王希孟稍大一点便准备拜师学艺,而当时最好的画院即宫廷宣和画院,于是他经过重重选拔成功进入宫中专心学习绘画,而这一年他年仅十岁,是当时最小的画生。
王希孟如此小的年纪,竟然有如此高的成就,因此很快就引起了宋徽宗的注意。在画院的数百名画生中,唯独王希孟得到了宋徽宗赏识,还将他调入中文书库成为宋徽宗的关门弟子,这在当时来说算是莫大的殊荣。其实,宋徽宗在书法和绘画上的成就要远高于王希孟,所以宋徽宗亲授其法,而王希孟在宋徽宗的指导下画艺也不断提高,并且还更上一层楼。
王希孟为了报恩,他准备创造一幅画来赞美宋徽宗的政绩。王希孟经过几番思考,后来用半年时间独自创作完成的一幅鸿篇巨画——《千里江山图》,也是如今唯一一幅可以媲美《清明上河图》的古代绘画。《千里江山图》长约12米,细致入微地展现了北宋千里江南山水图,而这幅画也奠定了王希孟在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地位。
但可惜的是,王希孟一开始对当时的民间社会不够了解,当他后来出宫游历天下的时候才发现,原来人间还有如此多的疾苦,尤其是遭遇到恶劣的自然灾害,百姓颗粒无收流离失所,根本就不是《千里江山图》中描绘的祥和景象。王希孟回宫之后陷入了沉思,他决定再创造一幅写实画作,希望能将真实的社会情况反馈给宋徽宗,以望他能够正视社会问题。
王希孟内心十分纠结,但他还是花费了一年多时间,创造了一幅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画卷——《千里饿殍图》。在这幅画中王希孟将人间的生灵涂炭描绘得淋漓尽致,就如同是现在拍摄的照片一样,最关键的是王希孟画技高超,他通过流民的神态将其内心的悲怨也都展现出来。值得一提的是,在如今看来《千里饿殍图》绝对是佳作,但宋徽宗却不这样认为。
宋徽宗看到《千里饿殍图》后不仅没有赞赏,反而一把将画卷撕烂丢在地下,还声色俱厉地痛斥王希孟,并将他打入牢狱。几天之后,王希孟就被宋徽宗下令斩首,而且还没有一个人敢为王希孟求情……王希孟作为宋徽宗的学生,或许到死都想不明白为何自己会招来杀身之祸,但是那些局外人却很清楚其中的缘由,是因为《千里饿殍图》让宋徽宗颜面扫地。
我们回望宋代历史,虽然也同盛唐一样繁荣富裕,但实际积贫积弱,尤其到了宋徽宗时期,国家的很多问题都开始暴露出来,然而宋徽宗却又成迷于绘画和书法,对于治国理政可以说一窍不通。因此,在奸臣的蒙蔽之下,宋徽宗自以为自己将国家治理得很好,天下百姓也都安居乐业,但现实并非如此,这一切假象都被王希孟的《千里饿殍图》揭露的一览无余,所以说这就好比在大庭广众之下给了宋徽宗一耳巴子。由此可见,王希孟虽然精通绘画,但是对政治也一窍不通。
在一开始,宋徽宗赏识王希孟完全是因为其画艺和天赋,而不是他的政治见识,然而王希孟却偏偏要在政治舞台上动点脑筋,所以最后玩火烧身。其实,王希孟画《千里饿殍图》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他完全不懂政治“套路”,也摸不清宋徽宗的脾性,还以为宋徽宗会因此为改变,但结果却并没有像王希孟想的那样美好。王希孟忘记了自己的角色,对宋徽宗来说这就是背叛师门,如果王希孟每次都画《千里饿殍图》,那岂不是在给自己的老师脸上抹黑,所以宋徽宗才要杀他。
有幸《千里饿殍图》临摹卷保存至今,绘画专家们经过研究发现,王希孟画得确实很出神,甚至还融入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感,但是很可惜宋徽宗并没有接受这份感情……再看王希孟的画作,我们除了惊叹更多的还是遗憾,真的是痛失英才。
参考资料:
《国宝档案—王希孟》作者:徐凯凯,出版社:湖北美术出版社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
1.《历史店 王希孟真的冤枉吗,从宋徽宗的角度说,这个少年画家不能留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历史店 王希孟真的冤枉吗,从宋徽宗的角度说,这个少年画家不能留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68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