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种黄巢起义走向衰落之时,朱温迈向灭亡唐廷的政治舞台。朱温“宋州砀山人”,家道中落,母亲只得带其就食于萧县。唐懿宗乾符二年(875 年),连年饥荒,加之官员腐败、税役负担沉重,民不聊生,王仙芝自称海内诸豪都统率领众三千于长垣起义。随后黄巢率众响应王仙芝起义,朱温与次兄朱存加入黄巢起义军中。朱温自小“尤凶悍”,在义军中更是以骁勇著称,后因战功彪炳而得黄巢重用。广明二年(880 年),命朱温攻打仍归从于唐廷的邓州。朱温军大获全胜,抓获邓州刺史赵戒,并成功扼制住唐廷从荆、襄方向调集的援军。

朱温率兵攻陷的邓州

旋即被唐廷派遣杨复光收复。此时唐廷为了镇压起义,将人才的选拔任用权下放到各个藩镇之手,地方藩镇可以自行任命僚佐以辅助对黄巢军的作战。权力放易收难,此举加重了藩镇割据,使得各藩镇对于唐王朝的政治认同无限制的降低,但对提高当时镇压黄巢起义的作战效率却有着难以企及的帮助。由此,原先对黄巢军畏惧与漠视的各藩镇,均积极响应讨伐唐廷号召出兵围剿起义军。在多次交战中,朱温所部屡败于王重荣,损失惨重遂不得不求援于巢,但由于自身与大齐中尉孟楷不合的缘故而未果。

朱温亲历黄巢军由盛转衰,见证着起义军内部的割裂与衰落,故而在胡真、谢瞳的劝说下,决定刺杀监军严实,并携州降唐。这让僖宗喜出望外,“是天赐予也!”诏以重任并赐名全忠。朱温审时度势地背叛了黄巢的大齐政权转而降唐,使得唐、齐双方势力在战略层面产生分化,唐廷及节度势力由衰复盛,而僖宗对得到朱温这一骁勇之将也甚是欢喜。中和四年(884 年)黄巢兵败被杀,农民起义的烈焰暂告熄灭。但在平息农民起义过程中,唐廷中央权柄涣散,难以对朝廷内部及四方藩镇产生有效震慑的事实,也为各方势力所捕捉。

唐廷内部南衙北司的矛盾

被唐廷与藩镇间的矛盾所取代,此时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上升为唐廷所急需处理的主要矛盾。农民起义在揭开唐廷干弱枝强的同时,也使藩镇的异心逐步失去掩饰的必要。藩镇的变质也预示唐将走向衰亡,与此也昭示着藩镇对唐王朝的政治认同坠向深渊,此后“国命所制者……数十州”。在唐与黄巢起义军相持不下不下之时,朱温的归顺迫使黄巢军华州部亦随之归顺唐朝,此举极大动摇了黄巢起义军必胜的信念。朱温的归顺让唐廷在短时间内拥有邻近长安的同、华二州,为战略反攻铺平道路,同时将黄巢军占据的长安与东部地区相割裂,切断了黄巢军在东部地区的补给,使唐朝获得了战略优势,逐渐扭转局势。

基于朱温的贡献,因此唐廷礼遇并重用朱温为宣武节度使,宣武治所汴州作为诸镇之首,自古以来便为军政要地。而之所以将如此重地交付朱温,是因为朱温与更相自立后迫使中央追认的藩帅不同,朱温在关键时刻归顺,并由唐廷任命后赶赴驻镇,参与唐廷对黄巢军的作战,扭转朝廷与黄巢起义军战争局势,颇为“中和动乱潮”中的一股清流,故颇得唐廷信赖。唐廷寄希望于朱温为己所用,而朱温也表现出与其他藩镇不同的低调和对唐廷的顺从。最终,唐廷出于对河南道诸镇的制衡与对降将笼络的需要,遂将宣武镇如此重要的区域交由朱温掌控。

从当时情势来看

朱温主要职责为镇守潼关,以阻遏黄巢军队向东退守河南道,与唐廷联军形成拉锯战。此项使命,于其时来看不仅相当重要且相当危险,而朱温不辱使命,出色的完成此项考验。正是由于其负责对潼关进行把守,方使得黄巢自长安败退后,不能走由潼关入河南的捷径,而只能“声趋徐州,出蓝田”,如此一来便为唐廷剿灭黄巢起义创造了条件。为此,从黄巢最终对撤离路线选择的结果来看,唐廷用“宣武军节度使”这一要职来笼络朱温的做法收到了奇效。

黄巢起义被逐出长安后,河南道作为接下来起义军与唐军交战的重灾区,它的形势走向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唐廷对藩镇的掌控力度。撤出长安后,黄巢军虽情境已衰,但势头仍不可小觑,尤其在联合秦宗权后,实力仍远非一般藩镇所能阻挡,纵兵四掠,“自河南、许……等数十州,咸被其毒”。朝廷于是命朱温“讨宗权”,黄、秦联军所活动的数州皆居汴州左右,任朱温其目的正是借用其能力与忠诚,来翦灭黄巢余部及河南道的不安定因素。

朱温在宣武镇的举措

朱温被唐廷任命为宣武节度使后,重用武将,整顿军纪,对原起义军旧部,竭力予以收服,并委之重任,使之成为自身左右臂膀,在与黄巢义军作战过程中,不断收复旧部,而黄巢领地被朱温攻破后,将领“降于全忠”,这些起义军名宿旧将,为朱温日后得以雄踞中原,做出难以磨灭的贡献。除了收服起义军为己所用,朱温亦启用汴州旧将扩充队伍。朱温任用良将并委以重任,朱温虽空降汴州,但在短时间内通过集聚汴州及周边的大量富贾、贤才迅速巩固地位,其中既有杨彦洪部将等军团加入、又有王檀、贺德伦等个人自愿加入。而且朱温选才不拘一格,因此无论是未成年即被“擢在左右”寇彦卿;还是汴州富人李七郎及家僮高季昌等都加入朱温。

等朱温在扩充军事实力的过程中,除了募兵,也通过与其他藩镇的战争来扩充自身实力。秦宗权割据蔡州,四处侵吞扩张,宣武与蔡州相接,因而屡次进攻宣武,但多次被朱温打败。光启二年(886 年),朱温兼并秦贤。光启三年(887年),秦兵力相较朱温十倍之多却多败绩,心中甚是不服,想要举全部兵力攻打朱温所在的汴州。朱温亦展开积极的备战,派遣朱珍募兵于缁青,又派遣牙将于河阳、陕、虢募兵,使宣武军兵力达六万。朱温联合朱瑄、朱瑾多次打败秦宗权,即使在秦宗权率十五万大军“逼汴”的危机形势下,朱温集四镇兵力大破秦宗权,朱温乘势占据郑、许、河阳及东都。

结束语:

自此,秦宗权势弱,朱温取得汴州保卫战的胜利,并将秦宗权的领地兼并,宣武军日渐强盛。打败秦宗权后,朱温开始向四周扩张兼并。首先便是与兖、郓战于刘桥,在此同时,派人攻打徐泗的时溥,最终兼并了徐泗、兖、郓三镇,加之缁青王师范主动归降,朱温自此占据河南全部。接下来便是对河北、河东的用兵,朱温凭借谋略借力打力,魏博、成德、义武、昭义镇皆为朱温所兼并,天复元年(901 年)河东地区已大体为朱温所控,而河东李克用实力亦不足以与朱温抗衡。在北方大部皆为宣武所控之后,兵力强盛的朱温开始向南兼并,志在夺取江南财富,大举进攻杨行密,清口之战的失败遏制了朱温势力的向南扩张。

1.《我倩说历史 朱温为何投降于朝廷,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我倩说历史 朱温为何投降于朝廷,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68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