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开始,千古名相诸葛亮在网络上招来了无数黑粉。

他们不断攻击诸葛亮的用人为,政甚至个人品行,意图就是将千古一相拉下神坛。

(千古一相诸葛亮)

那么这群人为何如此做?就我个人归纳而言,这群黑子无非如下几种。

第一种,道听途说之辈。

这样的人,对于诸葛亮的了解仅限于网络上看过的几篇揭秘文章。

然后结合《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就断然否决了诸葛亮的事迹,为了反对而反对之后,致力于表达的意思就是,诸葛亮并没有那么神。

第二种,理解错误之辈。

有这样的人出现,皆因为读书不多,他们大多听过一句鲁迅先生的“诸葛多智而近乎妖”。

因为鲁迅先生的名人效应加持,这群人不明所以开始大肆攻击诸葛亮。可他们从未想过,真去探究历史的真相,或者说研读研读诸葛亮的事迹,甚至考证一下鲁迅说这话的根源为何?

这句“诸葛多智而近乎妖”其实评价的是《三国演义》这本书,而不是评价的诸葛亮。

第三种:商业炒作之辈。

这样的网红商业炒作,因为自媒体的兴起也有不少。

比如网红大V高晓松就是这样的人,为了提高知名度,整日里以还原历史为由头,标新立异表达自己的曲解和歪论,带坏了不少听众。

(这话很经典)

除了这三种之外,还有如为了标新立异而语出惊人的震惊党,为了反对而反对,见不得人好的心里扭曲党。

这样的人多了,难免形成团体,而他们为了黑诸葛亮最长论证的三件事也很有意思。

无非是街亭用马谡,治蜀法制严,选姜维当继承人,还有不懂放权提拔人才上。

这几件事,一个个谈谈,看诸葛亮真有黑点吗?

首先:用马谡失街亭,最后杀了马谡!

因为这一点,诸葛亮被人诟病用人不当还有不珍惜人才。

至于原因吗,也很简单,让适合做参谋的马谡作为前敌统帅,当然是用人不当,最后再战败之后杀了才华卓越的马谡,这不是不珍惜人才吗?要知道蜀汉小国寡民,如果不是刘备时代积累的全国人才,哪有在三国鼎立时候争霸的人才资源啊?

(诸葛亮深知人才重要性)

那么这两个问题,是问题吗?

在我看来,用人不当应算是小瑕疵,马谡其人不可大用,这是刘备临终时候特意叮嘱过的。

可诸葛亮面对刘备的善于叮嘱,依旧坚持用马谡去街亭当前敌主将,无疑是有问题的。

但这个问题要结合时局来看。

什么样的时局,那就是当时北伐的阵容。

诸葛亮第一次初北伐是两路分兵,一路老将赵云带着邓芝作为疑兵牵制曹真主力,第二路是诸葛亮亲自带队,用魏延为先锋攻略雍凉。

战略意图可知,第一次北伐的重点是攻略雍凉,次一级的重点是赵云的疑兵要起牵制作用。

进攻先锋用魏延是必须的,在诸葛亮时代能冲锋陷阵的猛将唯有魏延和赵云。

魏延性格刚猛,适合打头阵,赵云性格持重适合做疑兵,这安排毫无问题。

但街亭也很重要啊,可诸葛亮手头没人可担大任啊?总不能用刚刚投降的王平当主将吧?

于是,诸葛亮选择了马谡和王平配合,一个足智多谋,一个持重老成。

这两个人只要配合得当,还是可以完成任务的。

马谡为何犯下严重错误?答案就在于它没有想到魏军张和部来得那么快,打乱了部署节奏。

马谡之败除了用人有稍许问题之外,也和当时蜀汉高阶带兵人才少有关,诸葛亮虽然神但是也控制不了人才成长还有敌军进军速度啊。

(铸下大错的马谡)

说完这个在看杀马谡这件事。

杀马谡的关键原因从不是马谡战败了,而是马谡在临阵的时候,居然丢下了部队私下逃亡了,他根本就没战败,而是逃了,这才是杀马谡的关键。

这点王平传写的清清楚楚:蜀军战败,马谡开溜丢下了大军跑了,王平用参军名义稳定军心,安全带回了残军。

按照这个逻辑看,马谡被杀是一点也不冤枉。

这里说点题外话,撰写《三国志》的陈寿老爹,当你正好是马谡的部下,还因为一起逃跑受到牵连被惩罚过,这让陈寿写《三国志》的时候用了春秋笔法,并没有在马谡记录中说清楚这件事,反而在王平传和向朗传中将事件经过写清楚了。

所以这个所谓的诸葛亮最大黑点,用人不当的责任确实有,但杀马谡并没有什么好苛责的。

而且因为这错误,诸葛亮还向刘禅专门汇报自请处分,自己给自己降职。

这举措,又有几个人能做到?

其次:穷兵黩武,法律严峻让蜀汉最早灭亡。

关于这点,要先弄明白蜀汉在诸葛亮主政之前是什么情况。

刘备去世的时候,留下的是一个大大的烂摊子给诸葛亮,刘备还没死内部就叛乱,汉嘉太守黄元谋反了,外部吴国和魏国都虎视眈眈,看着这个经历大败的国度。

汉嘉太守黄元谋反之后,南中诸郡也应声而动谋反了。蜀汉原本就不多的地盘,危机四伏。

要不是诸葛亮主政之后,看清形势不急于平定叛乱,而是致力于修好东吴缓解外部压力,蜀汉眼见就要在内忧外患下灭亡。

(刘备去世后蜀汉格局)

那一刻的诸葛亮,用内政上的隐忍,外交上的怀柔,换来蜀汉的暂时稳定。

随后再积蓄了数年实力之后,才开始征讨孟获的军事行动,开始了所谓的穷兵黩武。

那么诸葛亮真就穷兵黩武吗?看诸葛亮数次北伐,貌似可以这样理解。

可,诸葛亮的北伐其实有个特点,出动大军声势浩荡的北伐,三年一次,按时间节点看并不频繁。

第一次大规模北伐,是在公元228年。

第二次大规模北伐,公元231年春。

第三次大规模北伐,公元234年春。

其他数次战争,有的是曹魏主动进攻,诸葛亮发起防守反击(公元230年秋),有的是小规模配合作战,并没有动员全部大军。

(诸葛亮北伐)

再说被广为诟病的蜀汉面有菜色问题,是因为诸葛亮执法严峻。

这事情发生在诸葛亮去世近25年后,哪个时候的面有菜色(公元261年),真就是因为蜀汉不富裕,还穷兵黩武弄的。

可这跟诸葛亮有关系吗?让老人家都去世25年了。

真实的历史是,诸葛亮治理下的蜀汉,没有内耗不说内部因为复兴汉室的口号,反而空前团结,政局也非常稳定。相较于曹魏和东吴的内乱不断,诸葛亮之下的蜀汉以及后续蒋琬、费祎治下的蜀汉,都很稳定。

所以,穷兵黩武之说和刑法严峻之说都站不住脚,总不能说蜀汉灭亡是因为去世三十多年的诸葛亮的罪过吧。

(诸葛亮做了能做的一切)

最后:选择姜维当继承人是失败的。

这是一个有悖于史实的事情。

因为诸葛亮的继承人是谁在诸葛亮给后主刘禅的信中说得明明白白。

密表后主曰:“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三国志-蒋琬传》

蒋琬之后,是诸葛亮培养的费祎总揽国政,蒋琬、费祎在世的时候,姜维虽然是大将军却只能管军事上的事情,对于政治没有影响力。

(蜀汉四相)

等蒋琬、费祎都去世了,姜维在慢慢崛起成了蜀汉带头人,这都过去二十多年了,跟他老人家有啥关系咧?

再说,姜维不是人才吗?虽然他是真的在穷兵黩武,可不打仗别人就不打你吗?

小国要求存,主动出击或许自不量力,可消极等待那就是自取灭亡。

而且诸葛亮任用姜维其实暗藏深意,这深意是什么?跟诸葛亮的战略目标有关。

在诸葛亮的设想中,只有拿下雍凉之地,才有进攻长安的可能,而姜维恰好就是凉州人。

马超在世的时候,勾连雍凉之地的首选就是马超,马超去世之后,这个任务就交给了姜维,因此姜维从始至终的职位都有凉州刺史。

(姜维也是忠肝义胆)

曹魏防御的重点也是姜维驻扎的区域。

诸葛亮安排的一切,其实都暗含深意,无论用人也好,打仗也好,还是继承人的选择也好,他其实都算了很多很多。

但诸葛亮终究不是神,算不到所有的一切,也会有失误。

可是将这失误无限制放大,无疑是不公平的!

作为少有的,几乎找不到黑料的存在,对待诸葛亮最多的态度应该是欣赏崇敬,而不是批驳和抹黑。

《蜀相》唐代: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阿斗不傻 不少人黑诸葛亮,诸葛亮真有那么多黑点?抹黑他的都是些什么人》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阿斗不傻 不少人黑诸葛亮,诸葛亮真有那么多黑点?抹黑他的都是些什么人》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68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