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少年丧母

李世民的母亲窦氏是李渊的正室夫人,她也是北周文帝宇文泰的外孙女,可谓是出身贵族大家。窦氏嫁给李渊后生下了四子一女,分别是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和平阳昭公主。不幸的是,就在李世民15岁的时候,45岁的窦氏便去世了,年少的他从此没了母亲。

母亲对于儿子来说是一生的依靠和温暖,即便外边风雨再大、路途再坎坷,母亲在,儿子的心就有所归属,如今这个依靠从此不再,这份温暖就此散尽,心头的归属也自此消失。

往者已往矣,来者犹可追。李世民只能这样安慰着自己,路还得继续走。

02 青年弑兄杀弟

隋炀帝上任后,大兴土木、数征高句丽、劳民伤财,人民苦不堪言,隋朝政权岌岌可危,当时年仅19岁的李世民看到了机会,于是力劝李渊起兵造反,而李渊也许诺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但李渊建立唐朝后,按照传统礼法规定,立嫡长子李建成为太子。当时的李世民也并没有对此很介意,他也没有渴望这个太子之位,但这对李建成影响很大。

李渊建立大唐时,只是占据了关中大部分地区,河北、河南、江南等地被其他起义势力占据,要统一全国就必须一一平定这些势力。李建成身为太子,国之储君,不能轻易外出打仗,否则一旦有个意外,那国家的根本就被动摇了,所以就派嫡次子李世民出兵。

李世民虽是贵族家庭出身的孩子,但完全没有一点官二代的不良习性,反而有勇有谋。从20岁起,他便常年在外出征,分别平定了陇西(今甘肃)薛仁杲、山西刘武周、河南王世充、河北窦建德,自此威望大涨,诸如“大将军”“上将军”等现有的封号已经不能彰显他的功劳了,于是李渊封他为天策上将,下诏特许李世民的天策府设立一个小的政府班子,李世民风头一时无两。

李建成这下坐不住了,弟弟如此优秀,有功劳、有名声、有人望,现在都有了自己的政府班子了,这完全就是隋文帝时期晋王杨广的模样。当年隋文帝立嫡长子杨勇为太子,但杨勇能力平平,而嫡次子杨广在隋朝平定天下过程中建立了大功,而且仁义贤王的名声传之四海,最终杨勇被废为普通老百姓,杨广被立为太子。李建成爱喝酒、好美色,李世民常年在外征战,他却在家里经常搞娱乐活动,他知道自己处处不如弟弟,心里便惴惴不安,担心自己成为第二个杨勇,于是联合弟弟李元吉开始对付李世民。

李建成和李元吉开始迎合讨好李渊的诸多嫔妃,谄媚贿赂,无所不至,以求她们多在李渊边上吹吹枕边风,夸夸自己,顺带损损李世民,说李世民位高权重,名望太盛,其心可疑,如此这般。李渊性格也是优柔寡断,枕边风吹多了脑子就不太清楚了,他也不听李世民的辩解,于是父子二人逐渐疏远,而且越来越相信李建成和李元吉。李世民一边想着怎么平定其他起义势力,一边还要防范着来自兄弟的处处陷害,自己为大唐天下不顾性命地去打拼,换来的却是父亲的怀疑、兄弟的陷害,真是寒心。

李建成这边一直进攻,李世民这边一直防范,双方冲突日益加大。有一次,李元吉把李世民请到自己的家里,预先埋伏下刀斧手,打算直接杀了李世民,然而李建成性格比较软弱老实,此时他还下不了狠心杀了自己亲弟弟,暂时作罢。

李建成原来只是想打击李世民,让他对自己的太子之位不构成威胁,然而李世民每次的逢凶化吉,李建成只能处处紧逼,无意中就做了很多违法的事。开弓没有回头箭,李建成知道自己和弟弟,不是我死就是他亡,于是下定决心杀了李世民,然而后来此事泄露了,李渊大怒,李建成叩头谢罪、痛哭流涕,心软的李渊还是宽恕了他,而这更加剧了儿子们之间的斗争。

一计不成,再生一计。李建成把李世民叫到自己的家里,装作要缓和兄弟之间的关系,实际是打算用毒酒毒死他,李世民没有防备,喝完酒后心绞痛无比,一直吐血,幸好被自己的堂叔带回府邸及时救治,侥幸活了下来。

李建成决心杀了李世民,整天和李元吉以及后宫嫔妃在李渊面前说李世民坏话,李渊也架不住身边的亲人挑拨,也怀疑李世民有不臣之心,经常训斥他。

面对自己哥哥和弟弟的步步紧逼,李世民一味躲让,可他的属下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人坐不住了,如今太子府和秦王府势如水火,双方矛盾已经无法平复了,一旦太子抢先一步,那秦王府死的就不止是李世民,所有的文臣武将都会被诛杀,那时候血流成河,后悔就晚了。

后来,突厥侵犯唐朝边境,李建成向李渊建议,由李元吉做统帅讨伐突厥,李世民在东宫的眼线悄悄告诉李世民这是李建成想借此控制秦王的兵马,并准备在昆明池伏兵杀了他。事情发展到了这个地步,已经退无可退,于是李世民决定先发制人。

公元626年7月2日,玄武门之变爆发,李世民射杀了太子李建成,尉迟敬德射杀了齐王李元吉,而且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所有子女全部斩杀,并将他们从宗籍中除名。三天后,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李渊交出权力,一切军国大事全部委任李世民全权处理。

三个月后,李渊退位称太上皇,禅位于李世民,28岁的李世民登基为帝,一切就此尘埃落定。

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这三人都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然而为了太子之位却互相残杀,可见权力面前,亲情一文不值。

身在帝王家,何谈兄弟情?

03 中年丧妻

李世民15岁的时候,娶了13岁的长孙氏,后来登基做了皇帝,长孙氏被立为皇后。长孙皇后年轻时候喜欢读书,行为举止端庄有礼,可谓是贤良淑德。难能可贵的是她不仅有德,而且还有才,她的才能不是武则天那种权力熏心的才,而是识大局、知进退的才。

当初,李建成和李元吉不断在李渊面前诬陷李世民,而且李渊也不听李世民的解释,此时的长孙皇后作为秦王妃,竭诚孝顺李渊及其后宫各位嫔妃,为李世民争取下了李渊其他嫔妃的支持,同时也缓和了父子二人之间的矛盾。

有一次,魏征和李世民在朝堂上争地面红耳赤,魏征让李世民下不来台,李世民回到后宫后怒气冲冲的告诉长孙皇后,他将来一定要杀死魏征这个老匹夫。长孙皇后听了后不言不语,马上回到寝殿换了一身只有国家举行大型礼仪活动时才穿的朝服出来,然后就向李世民行叩拜大礼,李世民很惊讶,皇后这是怎么了,长孙皇后说:“臣妾听闻君明则臣直,今日魏征大人如此直谏,可见陛下必是明君圣主,臣妾喜不自胜,故有此拜。”听完这话,李世民顿时懂了,长孙皇后这是在给他提醒,他立马气就消了,而且还赏赐了魏征。长孙皇后就是以这样的聪明行动规劝着李世民,她就是一个德才兼备的贤内助。

除了德和才,长孙皇后还有爱。李世民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断断续续病了好几年,一直都治不好,他每次发病的时候,长孙皇后就亲自侍奉,昼夜不离开,而且随身带着毒药,如果李世民一旦驾崩,她也不会独活于世。

后来长孙皇后病重,弥留之际她告诉李世民自己死后一切从简,此前皇家陵墓都是平地建陵,耗费巨大,一个陵墓修建几十年,长孙皇后说自己死后因山为陵,直接在山里开凿墓室即可,不可用金玉雕饰,一切以瓦器代替。大唐皇后简朴至此,实在难能可贵。不久后,35岁的长孙皇后不幸离世。

李世民少年时就没了母亲,兄弟之间也不和睦,父亲也不信任自己,自己内心的孤独和痛苦唯一能倾诉和理解的人就是长孙皇后了。两个人执手走过22年,相互扶持、鼓励,如今人生之路才走了一半,长孙皇后便撒手而去,李世民悲痛欲绝。

(图片来自网络)

04 晚年废子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有三个儿子,长子李承乾、次子李泰、三子李治。李世民即位后,按规定立嫡长子李承乾为太子。都说虎父无犬子,可英明如李世民,太子李承乾却庸劣异常。

太子喜欢听靡靡之音,又好奢侈,而且宠幸宦官,太子府的属臣于志宁经常上书劝谏,结果太子大怒,派刺客去于志宁家里杀了他。太子奢侈挥霍,毫不收敛,大臣张玄素苦心劝谏,然而太子一句也听不进去,而且十分厌恶,派奴才埋伏在张玄素上早朝的路上伺机偷袭,结果张玄素差点被打死。此类事情比比皆是,张玄素、于志宁等人都是李世民为太子选的属臣,其实也相当于老师,太子做的不对,臣下提出意见,结果太子就要把当朝大臣给打死,实在是太任性。

在学习辅政方面,太子没什么兴趣,但在“演戏”方面,他可是天赋异禀。太子担心自己好色、爱玩、奢靡等事被李世民知道,于是就在平时公共场合经常和大臣讨论忠孝,以博取一个好名声,说说历史上这个人忠正,那个人孝顺,自己也要向他们学习,有时候说得连自己都被感动了,哭的是稀里哗啦,然而一回到太子宫,马上就是另一番模样,各种娱乐活动搞起来。

除此之外,太子还有点心理扭曲。他特别喜欢穿突厥的服装,说突厥的话,把府里长得像突厥的人凑到一起,然后告诉他们自己扮演突厥可汗,现在死了,让他们模仿突厥人办丧事,于是手下人全部躺到地上,嚎哭不已,用刀在脸上割,血流不止,此时太子再突然起身哈哈大笑,说:“如果我继位为皇帝,我的理想就是帅一万士兵去突厥那边打猎,解开头发,成为突厥将领。”这哪是一个大唐当朝太子该说的话,该做的事?

太子把自己府邸搞的是乌烟瘴气,名声越来越不好,作为嫡次子的魏王便有了想法。大哥毫不自重,如此下去迟早被废,自己作为嫡次子便是太子的最佳人选,于是便开始了争夺太子之位的活动。

李泰的夺嫡手法和隋文帝时期的晋王杨广如出一辙,就是作秀。李世民喜欢儿子贤良,他就扮演起一个贤王孝子的角色,喜欢读书写字,在自己的王府里招揽人才,整日里切磋学问,好不热闹。

李世民在诸多儿子中最宠爱的就是李泰,按惯例皇子成年后都要回到封地,不得留在京城,但李世民太偏爱李泰了,特许他留在京城。李泰自己也努力上进,非常有才气,人也很聪明,基本挑不出错来,人人都夸魏王李泰最像李世民,魏王府是门庭若市。

隋文帝时期,太子杨勇资质平平,结果被优秀的晋王杨广取代,杨勇被废。唐高祖时期,太子李建成能力一般,结果被优秀的秦王李世民取代,李建成被杀。如今李承乾觉得自己也是处处不如弟弟李泰,前车之鉴乃后车之师,如果自己再不防备,那杨勇和李建成的结局就是自己的下场。

太子十分宠幸一个演奏音乐的少年,两个人睡则同眠、起则同起,李世民知道后觉得有伤风化,大怒,于是把这个少年给杀了,而且也把李承乾骂了一顿。太子怀疑是李泰为了夺太子之位告的密,于是派人去谋杀李泰,结果失败。

随后太子在叔叔李元昌的教唆下,打算造反,结果事情败露,李世民不忍杀他,于是废为庶民,流放于黔州。对于李泰,李世民痛心于兄弟两互相残杀,当初自己和李建成斗争夺得太子之位,现在自己的儿子也互相斗争,自己是给后代开了个坏头。李泰为了夺得太子之位而不惜和大哥李承乾反目成仇,如果立他为太子,那自己的其他儿子可能也会被李泰下黑手,于是把李泰降为东莱郡王,让他富贵了此一生。

李承乾造反的时候,李世民已经46岁了,他最终去世的时候也才52岁。当初自己被迫杀了亲兄弟逼迫父亲退位,如今儿子们相互残杀,太子竟然造自己的反,这或许也是自己的错。自己树立了一个坏的榜样,自己教子无方,自己能开创贞观之治,却没能把儿子教导好,真是有愧于长孙皇后,真是痛心疾首。

05 身后族灭

嫡长子李承乾被废,嫡次子李泰被贬,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最后一个儿子——李治便被封为太子。就在两个哥哥互相争斗的时候,15岁的李治从来也没有想到,自己将来会成为太子。令他更没想到的是,自己竟然会爱上自己的庶母。

李世民40岁的时候纳14岁的武则天为才人——后宫五品的妃子,武则天是那种类似于王熙凤泼辣性格的人,而李世民喜欢的是贤良淑德的长孙皇后这样的人,所以终其李世民一生,他都不喜欢武则天。武则天在后宫待了12年,也没有孩子,如果李世民去世,那她就要按照皇家规定去感业寺,接下来一辈子为李世民守活寡。

武则天不甘心这样,于是在李世民病重的时候,她拿下了当时的太子李治,后来李治当了皇帝,把她从感业寺接回宫里。武则天凭着自己的手段,从一个寺庙尼姑最终当上了大唐王朝的皇后,再后来又成为了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帝。武则天想要把李唐王朝改为武周王朝,反对最大的就是李唐的宗室,心狠手辣的武则天将他们一一灭掉,李唐宗室血流成河。

当初李世民只是听说14岁的武则天长得如花似玉,于是就召入后宫,却怎么也不会料到就是如此不起眼的举动,让自己打下的大唐江山差点毁于一旦。

提起李世民,人们能想到的就是“千古一帝”“贞观之治”“玄武门事变”“虚心纳谏”“圣人明君”等等这些他身上的标签,但这些标签背后所不为人知的是一个孤独的人,少年时失去母亲,青年时被迫杀了自己兄弟,中年时一起同甘共苦的知心爱人舍自己而去,晚年儿子造反,自己将其废为庶人,流放外地,永不相见。

人生最不幸的便是少年丧母,中年丧妻,晚年丧子,这些不幸基本全部发生在李世民身上了。李世民的事业是成功的,他开创的贞观之治以及大唐王朝成为历史中最耀眼的一颗明星,但他也是孤独的,寻常百姓家的父慈子孝、绕膝承欢他是没有的。

高处不胜寒,或许正是因为得到了常人所不能拥有的,所以必然要失去常人所拥有的。

想想,谁又不是呢?得到一样东西,另一样东西必定要失去。

1.《刘宝说历史 退无可退,李世民决定先发制人》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刘宝说历史 退无可退,李世民决定先发制人》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69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