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帝国时期的罗马城与汉朝的长安城都是帝国的首都,是国家的象征,由于罗马城和长安城的建造有着不同的社会环境、地理环境和思想背景,因此两大城市的规模、占地面积、建筑风格也大为不同。
具体来说,罗马城基本是建立在罗马共和国时期的罗马城基础之上的,汉代的长安城则是独立修建完成的,仅有部分是以秦朝兴乐宫为基础。罗马城的城市分布比较混乱,而长安城秉持中轴对称的思想而切割了不同行业的分布区域,整体比较整齐。
罗马城和长安城的上述基本差别就已经反映出两者的差异,这种差异从小范围来说是两大城市设计理念、生活方式等的差异,从大的方面来说反映了东西方文明之间的差异。
长安城与罗马城相比,从空中俯瞰的结果显然是长安城的城市规制整齐有序,罗马城的则相对杂乱,从表面来看似乎是两者设计理念的差异,从更深层次来看却是国家行政管理在起作用,整齐有序的长安城便于官员封闭集市,更便于来往官员监督图谋不轨之人。
一、罗马城和长安城的差异
1.整齐有序的长安城和错落有致的罗马城
长安城的整齐有序主要是指城市内的功能区划分比较明确,商业区集中在东西两市,宫殿区和朝廷办公区主要集中在北部的内城,居住区毗邻东西两市却有明确的分界线。
从《周礼·考工记》所记载的汉代长安城布局来看,长安城近似一个不规整的方形,皇室贵族的建筑占了城市的三分之二,而且分布比较集中;居民区和商业区占地面积较小,公共生活空间也比较小。
罗马城则与之不同,罗马城的建造几乎没有统一的规划,不同时期的统治者凭借自己的喜好和国库丰裕程度予以建造。公元前8世纪左右,罗马城建造了城墙,共和国时期主要建造了广场,目的是扩大公共活动空间,帝国时期又建造了宫殿群和皇帝的行宫,之后又对城市的排水系统等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正是因为罗马城在建造的过程中缺乏统一的规划,才导致罗马城功能分区很多,但并不集中,甚至相互交织。
2.隔离作用的长安城墙和逐渐搁置的罗马
城墙
长安城和罗马城都有一个共性,即修建了城墙,最初的目的都是为了防御。罗马城的城墙作用有一个变化过程,最初的罗马城墙主要是军事防御作用,这是罗马共和国时期对外扩张所必备的基本条件。
帝国时期,随着罗马帝国的不断扩张,疆域日益辽阔,罗马城市的城墙也日益失去其军事防御作用;帝国晚期,罗马城的城墙再次恢复了抵御蛮族的作用,但效果并不显著。
长安城的作用分为军事防御和身份标识作用。据记载长安城有十二座城门,每个方向有三座城门,不同城门的地位有所不同,举办大型活动所经过的城门也有规定。
长安城的城墙在建立之初就考虑到军事防御作用,主要应对的是匈奴人的入侵;同时,长安城以城墙作为分割首都与外省的界限,保持首都的神秘性。
此外,建造城墙可以防止心存不轨之人肆意进入皇城,因为官府会在每座城门入口处设置人员进行出入城登记或巡查,以保护皇城安全。
3.城市建筑材料的差异
罗马城的建筑材料主要是大理石,长安城的主要建筑材料是砖石和木质材料。有学者专门研究了汉代长安城的城门建筑材料,“汉长安城城门并未完全用砖修建,结构与后世砖城门不同……。”
从现存的汉代建筑物也可以看出,汉代的建筑物以木质材料为主,辅之以必要的砖石材料,主要原因在于木质材料较容易得到,加工处理的方法也比砖石材料较容易。
罗马城的建筑材料主要是石质材料,典型的当属大理石。从现存的图拉真记功柱、罗马帝国时期建造的排水系统和壁画等都可以看到罗马城市建造所用的石质材料,罗马城用石质材料建造城市的原因在于石质材料坚硬无比,是力量的象征,能够永存于后世。
由此可见,长安城和罗马城采用不同材质的建筑材料仍旧由两者所处的地理环境、思想观念所决定。
长安城和罗马城不同的建筑材料也使它们各自保存的时间长度有所不同,对后世的史学研究也产生了不同影响,例如罗马城保留了大量石质的排水系统,这是后世史学家可以通过实物研究罗马共和国和帝国时期的排水系统。
二、罗马城和长安城存在差异的原因
1.城市设计理念存在差异
罗马城和长安城存在城市布局差异的一大原因是两大城市存在着不同的设计理念。汉代长安城的设计要经过风水测算,有方位讲究,取法天象,即将长安城的布局设计对应北斗星城,以此求得上天庇佑,实现政通人和和长治久安的愿望。
以汉代长安城的上林苑的建造为例,上林苑是汉代的皇家游猎之地,它的建造也以星象为基础,其中的昆明池对应着牛郎织女无法跨越的天河。
长安城的有些城墙因地理位置原因而被迫曲折,在“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下,设计工匠将城墙专门设计成曲折形象,以对应“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汉长安城的南城墙曲折如南斗六星,北城墙则曲折如“北斗”七星。
罗马城的设计则比较直接,没有如此多的思想观念上的讲究,罗马城中央有一个大广场,以大广场为中心向四周修建呈放射状的道路网络,居住区、商业区、宫殿区等沿着道路建立起来。
有些学者认为罗马城也像长安城那样有自己的设计理念,即可能受到地心说的影响。无论如何,罗马城和长安城的设计理念大为不同,长安城更讲究神的因素,罗马城则以实用为主,因为城市中心的大广场是罗马人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场所。
2.社会需求的倾向不同影响城市构建
罗马城和长安城无论怎么设计最终都要落到需求这一点上,这也是罗马城和长安城城市布局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就政治军事空间来说,罗马城和长安城都存在皇族居住的宫殿区和官员居住的行政区。
就居住和公共生活空间来说,罗马城和长安城都存在普通民众的居住区和公共生活空间,尤其是罗马城,莫里斯在《城市形态史》中指出:“在世俗生活方面,罗马城提供了大量的供市民生活和娱乐的空间……罗马城实际上承担着养活并娱乐罗马人的双重责任。”
就宗教祭祀和教育空间来看,罗马城和长安城都存在祭祀场所和教育场所,如罗马城的神庙建筑区,长安城的明堂、辟雍和太学等场所;就商业空间分布来看,罗马城和长安城都有专门的商业、手工业贸易地区。
在这些方面中,差异较大的是商业空间分布,这与罗马人和汉人的社会需求差异不同。罗马城的商业贸易区所占面积较大,而且分散在罗马城的各个地区,并不统一,而且市场种类很多,如家畜市场、蔬菜市场、利威亚市场和图拉真市场。
与此相反,长安城的商业贸易区分布比较集中,这是政府规划的结果,主要集中在东市和西市。有歧义的地方在于元代骆天骧《类编长安志》记载:“(长安)九市各自存在,为东市、南市、西市、北市、柳市、直市、交门市、孝里市和交通亭市组成。”
虽然关于汉代长安城到底有几个集市尚未有统一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集市都分布集中,且经受政府的严格管理,遵循着日出开市、日落闭市的规定。
总结
汉代长安城的建造考虑了很多因素,从最基本的地理选择,到必要的风水测算,同时遵循中轴思想,长安城的建造是一个复杂而耗费精力的事情;就长安城来说,从皇家宫殿的建造,到东西两市的设立,再到周边城墙的建造无不体现着“天人合一”的思想。
罗马城的建造主要是以共和国时期的罗马城为基础,最重点的部分当属宗教祭祀区和公共生活区,围绕着城市中心的大广场向四面八方修建道路,正应了“条条大路通罗马”的俗语。
汉代长安城城市布局界限明确,皇室宗亲与普通百姓隔房而居,体现了明确的等级制度;罗马城亦是如此,只不过表现形式有所不同,罗马城用来彰显中央权威的是记功柱,例如图拉真记功柱。
长安城和罗马城城市布局有如此大的差异代表了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这也是长安城和罗马城城市布局存在巨大差异的根本原因,不同的社会环境所孕育出来的不同的设计理念是两大城市布局不同的直接原因。
参考文献
(元)骆天骧:《类编长安志》
(英)莫里斯:《城市形态史》
唐亦功:《永恒的城市与建筑》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
曹胜高:《汉赋与汉代制度——以都城、校猎、礼仪为例》
1.《缥缈孤史 论汉朝长安城和帝国时期罗马城的建造差异对比分析》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缥缈孤史 论汉朝长安城和帝国时期罗马城的建造差异对比分析》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69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