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兴五年(公元402年,东晋安帝元兴元年),当拓跋珪率军在柴壁大败后秦军,并趁势攻打蒲阪之时,从国内传来柔然企图进攻的消息,拓跋珪于是率军撤退。可能有人要问了,之前柔然不是被击溃了吗?现在怎么又卷土重来了?
在登国六年(公元391年,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六年)十月,拓跋珪对柔然诸部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匹候跋兵败投降北魏,缊纥提之子诘归之、社仑、斛律、曷多汗等人成为了拓跋珪的俘。缊纥提自己则打算前去投奔刘卫辰,但行至跋那山时,被拓跋珪追上,也被迫投降北魏。怎么处理这两位柔然首领,拓跋珪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匹候跋仍被允许留居漠北草原,而缊纥提与其诸子及部众则同被迁入云中,部众也被分配与北魏诸部。似乎到了这里,柔然已彻底被征服了。
但在登国九年(公元394年,东晋孝武帝太元十九年)十月,缊纥提的儿子曷多汗、社仑与斛律等人背弃缊纥提,并率领部众向西逃跑 。得到消息的北魏将领长孙肥连忙率领轻装骑兵追赶,追至上郡的跋那山时追上了他们,斩杀了曷多汗,并将跟随他叛逃的绝大部分人都杀死了。仅剩社仑、斛律率余部数百人投奔伯父匹候跋。
对于这两个侄子前来投奔,匹候跋非但不高兴,更是对他们有所戒备。于是匹候跋下令把社仑等人安置在500里以南处,并命令自己的四个儿子监视他们。 社仑对此当然十分不满,于是他准备反击,他带着自己的人马抓住了匹候跋的四个儿子,然后偷袭抓住了匹候跋。匹候跋的其余儿子集合剩余人马前往投奔高车斛律部。社仑这个人凶狠狡诈又有权谋,他担心匹候跋逃往的那几个儿子会回来报复,就想出了一个阴谋。过了一个多月,社仑释放了匹候跋和他四个儿子,他们重获自由之后,匹候跋逃亡的几个儿子就带着部众回来了。社仑这么做当然不是善心大发,而是想趁他们聚在一起时将他们一网打尽。很快社仑就又一次率军偷袭匹候跋,这一次社仑杀了匹候跋。但匹候跋的儿子启拔、吴颉等十五人还是逃脱并投奔北魏。
杀了匹候跋,东部柔然也就属于社仑了。但此时的社仑内心还是很害怕的,他怕北魏大军前来讨伐。于是他率部接连掠夺了五原以西诸部,然后远遁大漠以北。但出乎社仑意料的是,拓跋珪并没有派大军来征讨自己,只是任命启拔、吴颉为安远将军、平侯。拓跋珪为什么不来教训社仑呢?原来此时的北魏战略重心已放到了中原,社仑这边只要不是闹出大的幺蛾子,北魏就不会反应激烈。
社仑也深知仅凭自己手上这点实力很难对付北魏,于是他选择与后秦的姚兴和亲联盟。天兴五年(公元402年,东晋安帝元兴元年)正月戊子日,拓跋珪命材官将军和突进攻附属于后秦的黜弗、素古延等诸部。作为后秦的盟友,社仑率军前往救援,但遭和突击败,社仑只得退回漠北。返回漠北之后,社仑打起了周边敕勒族人的主意。
当时漠北水草肥美之地被以斛律部为主的敕勒诸部所占。斛律部首领倍候利对社仑充满了警觉,恰好此时社仑刚被北魏击败,于是就乘其不备发兵攻击,社仑一度仓皇而逃。但斛律部鲁莽好利,做事全不顾及后患,他们先是分占柔然人的帐篷,强占柔然的妇女,倍候利自己更是认为高枕无忧,就去安安稳稳地休息,寝卧不起。在不远处高地的社仑望见这种情形,就召集逃散的部众共一千余人,趁天将亮时偷袭进去大砍大杀,斛律部死伤惨重,逃脱出来的只有十分之二三,倍侯利只得前去投奔北魏。其后,社仑在投降了柔然的敕勒别帅叱洛候的引导下,攻破了敕勒诸部落,尽据鄂尔浑河、土拉河一带水草肥美之地。接着社仑又率部攻破蒙古高原西北的匈奴余部拔也稽,尽并其众。柔然自此势力大振,称雄于漠北。其势力范围西至焉耆,东接朝鲜,南临大漠。
天兴五年(公元402年,东晋安帝元兴元年)正月,社仑自称丘豆伐可汗,建立柔然汗国,建王庭于弱洛水。为了能与北魏相抗衡,社仑大力改革内部制度,将柔然由部落联盟带向了奴隶制阶段,并效仿北魏开始建立军法。他规定,以千人为军,军置一将,以百人为幢,幢设一帅,又要求将士学习布阵。同时他整顿军队,规定兵士冲锋在前者赐以虏获,临阵退却者以石击首处死。社仑建立了一套有中原特色的柔然军事制度,又严肃军纪,使得柔然军队战斗力上升。一时间,在社仑的带领下,柔然走向鼎盛,其所率之骑兵是威镇整个北方,连北魏都不敢触及锋芒。
对于老对手北魏,社仑也没放过任何一个可以袭扰的机会。当社仑听说拓跋珪和后秦正在激战时。柔然入侵北魏边塞,等到北魏派军来征讨,柔然铁骑就快速撤退,使得北魏无功而返。柔然的这种袭扰方式让拓跋珪头疼不已,也困扰了之后北魏相当长一段时间。
1.《Piconderoga7 南北风云——社仑带领柔然走向强盛,终成北魏的大麻烦》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Piconderoga7 南北风云——社仑带领柔然走向强盛,终成北魏的大麻烦》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69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