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昭襄王时期,秦昭襄王任用范雎为丞相,并认同范雎“远交近攻”的政治策略。而这一政治策略的兵锋也直逼距离秦国较近的韩赵魏三国,对于较远的齐国与楚国暂时置之不顾。

事实上范雎的这一策略也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仅巩固了秦国攻占的领土,还数次破坏了东方各诸侯国之间的“合纵连横”,为秦王政开启灭国大战提供了先天条件。

后来秦昭襄王根据“远交近攻”的策略先是对魏国进行了打击之后,转而将兵锋对准了弱小的韩国。

大约在公元前262年,秦国攻占韩国野王地区阻断了韩国大本营与上党地区的联系,想要将上党十七座城池纳入秦国的版图之中,只可惜秦昭王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虽然韩桓惠王表示屈服,但是身为上党郡的郡守冯亭却不堪其辱,宁死不屈。

在冯亭的思虑之下他觉得自己手头这些兵力不足以对付秦国的虎狼之师,思来想去决定将上党地区的十七座城池献给赵国,凭借赵国强大的军事实力与秦国相抗衡。

公元前260年初,秦将王龁率军攻占上党地区,长平之战与同年四月爆发,同年六月七月赵军相继败退。自此之后廉颇统帅的赵军退至丹河东岸构筑工事,赵军自此怯缩不战。

同年九月此时的赵军已经被围困了两个多月,与其同时赵军的主帅也由廉颇换成了赵奢之子赵括。

被围困了这么久赵军也已经断绝粮草长达一月有余,赵军内部早已松散无比,赵括为了防止更大的变故出现在军中,先后组织了多次反突击,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

或许他们还不知道秦昭襄王早就在赵军换将的时候就让白起担任三军统帅,赵军士卒多次突击之后体力也下降到了极致,并且没有食物进行充饥,战斗力也就不言而喻。

坐不住的赵括见状更是心急如焚,随即上马亲率仅存的一些精锐部队进行突围。而这个时候面对杀神白起无异于用鸡蛋碰石头。而赵括也在这场突围中被乱箭射成了马蜂窝,赵国最后的精锐就这样断送在了赵括的手中。

而此时摆在赵军士卒面前的问题是,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关键是自家主帅也战死了。群龙无首的情况之下近四十余万赵国士卒投降了秦国。

如此多的降卒对于白起来说确实是一个不晓得负担,白起的内心一时之间陷入了纠结,如果放这些人回去那么就等同于放虎归山,日后这些人还将会阻止秦军的铁骑,而将他们关押起来或者押回秦国几十万秦军的粮食供应问题肯定会陷入窘境,如此一来秦昭襄王想要达到的战略目的也就无法达成,换句话说与赵国打了这么久劳民伤财不说也没有取得特别大的进展。

细细思量之下白起下达了一个任何人都无法想象的命令:将赵国四十余万降卒全部坑杀,赵国士卒在这场劫难中终究是没有逃脱命运的注定。四十余万人仅仅有二百余名未成年士兵被放了回来给赵国送信,长平之战到了这里也就落下了帷幕。

面对这种结局即便是我们现代人也无法理清赵孝成王究竟是怎样想的,竟然让一个从未有过带兵经验且只会纸上谈兵的人统帅赵国三军与秦国强大的虎狼之师作战。并且赵孝成王也不是个傻子,秦国一个简简单单的反间计就将他给蛊惑了。

至于为什么我们还真的来说道说道,赵孝成王为何执意换掉廉颇在长平前线的统帅地位呢?

纵观整个赵国,我们也不难看到赵国在当时是有与秦国一较高低的水平的,在整个战国末期就数秦赵两个国家骁勇善战的将军最多,比如肥义、廉颇、赵奢、李牧、乐毅等一众名将都是出自赵国。

赵国在当时其实是不缺能够打仗的将军的,先不说在沙丘宫变殉职的肥义与在长平之战前夕病亡的赵奢,其余的将领都还健在,如果你说李牧在这个时候并没有很大的名气,咱们再把他去掉,剩下的这几个人如果说在军事才能上比不了廉颇但最起码要比赵括强上很多,在同一起跑线上,他们都能够甩赵括几条大街,但是我们也要考虑到当时的真实情况,赵孝成王也不傻。

上面几人我们也都知道了,现在我们来说一说乐毅。公元前295年,赵国爆发了沙丘宫变,与此同时赵国的朝局变的动荡不安,赵武灵王、肥义、公子章等人在这场事故当中先后身亡。乐毅见此为了保全自己转而投奔了燕国,来到燕国之后乐毅受到了燕王的厚待,并在这里一展宏图。

与公元前286年,受燕王旨意乐毅率领五国联军伐齐,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接连攻克齐国七十余座城池,为燕国一雪前耻,也正是因为此役乐毅闻名于天下。

综合所有考虑,赵孝成王也只有选择赵括了。并且在当时的赵国已经不足与在支撑长时间的战争了,四十万人在前线打仗每天要消耗多少粮食啊,而此时战争已经进行了长达两年之久,赵国的国力已经不行了,此时摆在赵孝成王面前的也只有尽快解决战斗让赵国休养生息。

这个时候即便是赵孝成王不想换掉廉颇也不行了,我们也都十分清楚上将军廉颇是一位善守的将军,他可以视为赵国最坚固的盾,但却不是赵国最锋利的矛。

赵国要想早点结束战斗必须从守转为攻,在这个时候很显然廉颇老将军已经不在胜任当前的职务。

再者几十万大军也不可能随随便便就交给一个自己信不过的人,如此一来赵奢之子赵括在当时那种情况下无论是他的出身还是他的兵法水准都是能够让赵孝成王信得过的,毕竟人家的父亲也曾为赵国立下汗马功劳。不仅如此当时秦国所使用的离间计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让赵孝成王更加坚定了自己内心的想法,赵括也就这样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执掌赵国四十余万精锐的统帅。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孤城里的梦

1.《一号通史 战国末期,长平之战赵国名将如云,为何赵孝成王唯独选择赵括?》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一号通史 战国末期,长平之战赵国名将如云,为何赵孝成王唯独选择赵括?》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70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