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解放战争刚结束不久,全国上下百废待兴,中央也迎来了一次大授衔,当年曾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们在这一年统一授勋。
值得一提的是,在党的领导下,第一个五年计划正在紧锣密鼓地实施中,也取得了很重大的成就。
然而,就在一年后,苏联开始全盘否定斯大林,不少斯大林执政期间的举措被推翻,斯大林本人的名声一落千丈,个人崇拜的问题被深刻检讨。
面对苏联老大哥的如此变化,我国自然而然不免受其影响,五年计划正在实施中,尤其是组织对于内部的个人崇拜思想变化非常的警惕。
粟裕落难,将领不违初心
在这一年(1956年)的军委扩大会议上,在各种明争暗斗下,向来不擅长政治博弈的粟裕就被彭德怀、朱德等人推成了犯“个人主义”错误的代表。
为了让粟裕的下属撇清关系,众人自然是他们要积极批判和反思粟裕的“错误”,甚至开大会让大家对于粟裕的“问题”进行发言。
于是,众人找到了当初跟随粟裕南征北战主要的三位将领,他们分别是:陶勇,叶飞和王必成。
叶飞与粟裕关系密切,他知道这事是烫手山芋,而叶飞为人也耿直,死活不肯开口批判,让谁来劝都无用,众人拿他无法,索性只能放弃,从另外两个人身上下手。
陶勇首先发言,他自称文化水平低,于是便找到上级,让上级为自己准备一份材料,自己则照着上级材料照本宣科了一番。
除此之外,陶勇还留了个心眼,把难以解决的、会引起矛盾的内容直接丢给了上级来解释,上级一看情况有些难以控制,所以直接就取消了陶勇的发言。
而王必成则很豪爽,他没问上级要批判粟裕的稿子,也没有拐弯抹角地避开这些问题。而是直接上台,先是向在会场上的所有人提出:
粟裕是最先构思淮海战役的中央将领,粟裕的提议让局势豁然明朗,后来在粟裕的判断和指挥下,我军获得了淮海战役的胜利,甚至提前了两年解放全国。
随后王必成接着说:就连毛主席都对粟裕的才能连连夸赞,而自己是没有资格评判的,王必成还直接在会场上厉声要求“知情者”揭发粟裕阴险的一面,一时会场鸦雀无声。
王必成下台后,他的发言引起了台下支持粟裕的将帅们的掌声,并在会后引起了热议,而贺龙元帅更是称赞王必成硬气,可信,是可以深交的朋友。
王必成是何许人也,他为何敢这么力挺粟裕呢?
跟随粟裕,横刀戎马半生
作为老革命,王必成在1929年就加入了红军,跟随中国共产党党南征北战,经历了长征和抗日战争。
1945年立下赫赫战功的王必成成为了华中野战军六纵的司令员,此时中野的司令便是粟裕。
在粟裕与王必成指挥沟通间完美地配合之下,王必成的六纵在著名的苏中七战七捷中参加了五次战斗,次次都取得了胜利,成功歼敌1.6万余人。
1947年,王必成指挥部队参加了解放长兴、金坛、溧阳、溧水等地的战役,取得了傲人的战绩。
后来,王必成带兵参与的莱芜战役,更是解放战争中的里程碑,他创造了一个纵队在一次战役中歼敌2.4万余名的辉煌战绩。
对此,粟裕连连夸赞自己的这位纵队司令,一时间可谓是爱不释手。之后,王必成又率部参加著名的孟良崮战役,面对整编的国民党七十四师,王必成毫无畏惧,率部毫不退缩和妥协。
在粟裕的协助之下,王必成率部勇登孟良崮峰顶,直接击毙了七十四师的师长张灵甫,至此王必成与粟裕已经结下了深厚友谊。
解放战争临近结束时,王必成积极响应粟裕对于淮海战役的构思和设想,率部参与了众多战役,取得了赫赫战功,成为了当时闻名中国的将领。
但即便获得了如此声誉,在日常生活中,王必成依旧相当自律。
他喜欢一个人独自吃饭,而就餐环境也相当朴素,只要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两碟小菜,一碗饭就够了,他从不吃干部小灶,还规定自己的亲属子女不许“沾自己的光”。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境内再无重大的战事,王必成便跟随粟裕来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高级系学习深造。
学成后,王必成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浙江军区的司令员,直到朝鲜战争爆发。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王必成率部支援朝鲜,参与了1953年春季的反登陆作战和夏季战役,英勇的作战表现让王必成获得了朝鲜政府办法的一级自由独立勋章。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刚回国不久的王必成,便直接被拉到了粟裕的批判大会上。
凭借着对粟裕的了解,再加上两人的交情,更何况王必成还是一个直率正义的性格,他又怎么会违背自己的本心来说针对粟裕的话呢,因此才有了在批判大会上的一番发言。
事件过后,粟裕从此被“雪藏”了起来。当时,身边人无不避嫌和撇清关系,但王必成却将粟裕与自己的友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毫不避讳地提及。
但也是如此,王必成的政治仕途也因为这件事情而受到了影响,他被调至南京军区担任司令。
不过,这对于王必成也是好事,他更加专心地投入工作,不再去管政治上的明争暗斗。后来,王必成在被调往上海担任常委后,为国家培养出了“南京路上好八连”这一典型。
错过战争,只得抱憾终身
1978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时任昆明军区的王必成却突然被中央调回了武汉。
大军压境,我国群众愤慨激昂,王必成却被战前调离,无缘参与保家卫国的战争,这对于身经百战的将军来说无疑是一大遗憾。
虽然王必成坚决服从和执行党中央的决定,但遗憾总归还是存在,因此他积极写信给自己的子女,鼓励他们端起枪来保家卫国,投入到对抗越南的战斗中去。
在老人的鼓励之下,他宝贵的儿子和最疼爱的女儿都上了战场。后来,王必成的儿媳也被老人的意念所打动,想上前线保家卫国。
当时,儿媳已经怀孕两个月,大家认为她上战场恐怕会有危险。可是,王必成大手一挥,坚决同意儿媳上前线保家卫国的决心,这份感情也打动了众人,听罢老人的话语无一不热泪盈眶。
1984年,粟裕离开了人世,得知老首长离开,王必成忍不住流泪。当时,他想写信为粟裕平反,但却被粟裕的夫人给制止了。
1989年,王必成老人去世,骨灰被安葬在江苏省句容市的新四军纪念馆中,与当初一起奋战却不幸牺牲的老战友长眠在祖国的青山绿水之间。
至死,王必成都没能给粟裕平反,这也是他一生的遗憾。从一件又一件事情上来看,王必成不仅可信、可交,他更是可敬、可叹。
1.《文史嘎嘣脆 开国中将王必成“批判”粟裕,贺龙一言不发,事后:此人可信可交!》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文史嘎嘣脆 开国中将王必成“批判”粟裕,贺龙一言不发,事后:此人可信可交!》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73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