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过了1918年至1922年的国内战争时期之后,进入了和平建设时期的苏联红军终于有机会对自身那庞大臃肿的军队进行整编和改革。在这个过程里,苏联红军将有机会对自己在国内战争时期累积下来的经验和错误作出分析和总结,并将总结出来的结果用于苏联红军的未来发展上。也是在这个总结过程里,苏联红军总结出了一套划时代的战略构想——大纵深战役理论。
一、未来的仗该怎么打?
在总结国内战争时期和苏波战争时期经验时,苏联红军发现了一个规律,在现今的环境下,指望用一次战役就击败一支军队是不可能的事情了。这种事情或许在拿破仑战争时期还能出现,但在现代环境下显然已经不可能了。对此苏联红军有直观感受,那就是在国内战争时期面对白卫军这样的军队,苏联红军也没能通过一次战役将其击溃,双方是进行反复的拉锯战之后,苏联红军才将白卫军彻底击垮。而在苏波战争时期,苏联红军在早期取得了多次胜利,但在后期就遭到了波军自侧翼发动反击全线溃退。
![](https://www.lu-xu.com/pic.php?url=https://pics1.baidu.com/feed/0bd162d9f2d3572c471d39be05a4d12f63d0c311.jpeg?token=9cbb39d23122477e5e5f38610a4e1739)
作为对比,苏联红军还参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德国为了挽回败局发起的鲁登道夫攻势。德军的攻势凶猛凌厉,将英军打得一溃千里,可是当英军站稳脚跟,法军的预备队也投入作战后,德军就再难取得什么优势了,攻势也被英法联军摧毁。这和苏联红军总结出来的经验相同,指望沿用拿破仑战争时期,或是普法战争时期的经验已经是不可能了,苏联红军和德军都用鲜血证明过这一点。
![](https://www.lu-xu.com/pic.php?url=https://pics1.baidu.com/feed/3ac79f3df8dcd100d3a1d799fc3cf518b8122f8c.jpeg?token=38db54b18936e0fea8048bd34451e252)
现代军队不同于普法战争时期和拿破仑战争时期的军队,它的特点是规模庞大又训练充足,部队的通讯能力、机动性和后勤能力都有大幅度提高,这让现代军队具备了旧时代军队所不具备的韧性,指望通过一次战役就将敌方的整个军队击垮,显然是不适合的。这种错误思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西线战场上频繁出现,那些血腥而低效的战役,莫不是因寄望于一次击垮对方而出现的。
![](https://www.lu-xu.com/pic.php?url=https://pics5.baidu.com/feed/b17eca8065380cd743d5ca9a29f31f3c5882813a.jpeg?token=8d9ba524950f1adf7551fd15b393ab1a)
但是如果对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东线战场,情况则完全不一样,俄军和德军是在幅员辽阔的战场上进行机动作战,双方都爆发过连续不断的小战役。与之类似的,苏联红军在和白卫军、波兰军队的战役中,也是不断的进行机动作战,双方不存在旧时代一锤定音式的战争思维,而是通过连续不断的机动战削弱对方,最后才在关键性战役里一举击垮对方。基于这一现实情况和经验,苏联红军开始锤炼新时代的战略方针。
二、新的战略理论
传统的一锤定音式战役已经不存在,那么苏联红军就必须找出一条新的取胜之道。根据对旧有经验和实战案例的总结,苏联红军意识到未来的战争,其胜负不局限于单次战役,进攻方将会是通过连续不断的战役将敌军的部队反复击败,也就是不给敌军重新组织部队的机会,就发起新的战役,直至进攻方的攻击部队穿插迂回到敌军后方,将对方在战区里的部队一口气歼灭,从而最终赢得战争的胜利。
![](https://www.lu-xu.com/pic.php?url=https://pics6.baidu.com/feed/fcfaaf51f3deb48f6f36fa227fa888212cf5782b.jpeg?token=2a0b861a12a75ccab8179c7352f84fff)
这种思维是新颖的,它将战争和战役结合了起来,或者说这一思维介于战争和战役之间,是整场战争中的战略结合点,也是旧有军事体系的一个断层面和盲区。苏联红军将其称之为“战役艺术”,它被认为是高级将领在一场战略级战役或是基于战争层面下,协调并指挥大兵团作战,发起一连串旨在完成战略目标的战术级战役。对此,苏联红军在1927年有过评价:“战术是实现战役飞跃的坚实步伐,战略则为战役指明前进方向。”
![](https://www.lu-xu.com/pic.php?url=https://pics4.baidu.com/feed/e4dde71190ef76c695b4d96c0da14ff2ae516756.jpeg?token=0565c75f9c256bae3ef5713ffdbd9627)
在战略层面的指导下发起一连串战役,每个战役都指完成一个战术级目标,通过连续发起战术级战役达成的多个战术级目标,最终将成为整个战略层面上的胜利。这种战略构想无疑是先进的,它将战争的艺术推往了一个新高度。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这个战略仍旧存在一个弊端,那就是它要求苏联红军连续发起战役,但这就对苏联红军的机动能力和后勤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并且要求苏联红军拥有更强的突破能力和行进火力支援,如果不能达成这一点,那么整个战略构想也就付诸东流。
![](https://www.lu-xu.com/pic.php?url=https://pics3.baidu.com/feed/d000baa1cd11728b8b9e0109584b71c6c2fd2cae.jpeg?token=1268f01d640fbd2c63ee6edc4f7c9493)
幸运的是,苏联红军的高级将领们找到了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这些东西的雏形已经诞生——坦克的诞生为军队提供了更强的突破能力,一支钢铁洪流能够很好地突破敌方筑垒地域,并且在地面战上全歼敌方主力。战斗机和轰炸机则能够为推进中的军队提供火力支援,甚至能够左右战役的胜负。而汽车运输在第一次世界大战里并不少见,战后的汽车发展更是可以支撑起部队的后勤能力。在物质上完成这一战略的条件已经具备,苏联红军现在需要将这一战略变为现实了。
三、大纵深战役理论
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到三十年代中期,苏联红军都致力于完善自己的战略理论。在1929年的苏联红军野战条例中,新的战略理论还仅仅是只是一个概念,但在1935年苏联红军就将这一战略理论明确为了“大纵深战役理论”,并出版了《大纵深战役理论指导》一书。到1936年时,大纵深战役理论的概念就被再一次加深,它不再局限于战术层面的浅近纵深战斗来突破敌人,而是谋划于在更为深远的纵深上击败敌人。
![](https://www.lu-xu.com/pic.php?url=https://pics2.baidu.com/feed/279759ee3d6d55fb2c451fe4e495fd4222a4ddb5.jpeg?token=3f54f3b2b4ad13a8e02b1e564151c362)
按照苏联红军的想法,大纵深战役理论的本质就是利用己方最现代化的兵器,让部队能够在最大纵深上同时突破敌军所有防御体系。而在扩张战果时也应该行动迅速,不给敌方任何重整防御的机会。苏联红军对此有明确的形容:“军事艺术的首要和基本任务就是阻止防御者建立坚固防线,赋予战役行动以毁灭性的打击力量和快速性。”在这个观念的指导下,苏联的军事家进一步完善了大纵深战役理论,并延伸出了突破理论和追击理论。
![](https://www.lu-xu.com/pic.php?url=https://pics6.baidu.com/feed/8d5494eef01f3a2987894b8a16920e395d607c75.jpeg?token=8abbddc1b552be61e87212fc160964c0)
大纵深战役理论将战役的步骤分为了突破、击溃和追击,并分化出了突破集团和机动集团。战时,苏联红军将在敌方防御地段总宽度中选择7%至12%左右的宽度,集中方面军的绝大多数作战力量,包括全部的步兵、绝大部分的炮兵、全部坦克、车辆和航空兵,其中大部分步兵和少部分坦克将组成突破集团,在炮兵和航空兵的支援下选定的敌方防御地段。其作战目的在于击溃敌方的防线,为后续部队扫清进攻的障碍。
![](https://www.lu-xu.com/pic.php?url=https://pics0.baidu.com/feed/d4628535e5dde711d8a07e5220587c139c166167.jpeg?token=c0c1839887826afa7b84d9559e03e498)
而机动集团的目的就很简单,它们是由坦克、装甲车和摩托化步兵组成,任务是扩大突破集团打开的缺口,追击和歼灭那些后方逃窜的敌人。机动集团会保持多个部队轮番对敌人展开追击,不给敌人以喘息的机会,一旦发现敌人有后撤的企图,就会将其分割歼灭,而突破集团则在这个过程里跟随机动集团,占据敌人留下的真空地带。如果遭遇到敌方的后续防线,那么机动部队就会停止攻势,转而等待突破集团突破敌方防御,而机动集团则重复之前的追击,以此类推达到全歼敌军的目的,形成战略上的完胜。
结语
毫无意外的,苏联的大纵深战役理论是一种非常新颖和独特的战略理论,不同于西方单纯地将武器投入使用,比如坦克仅仅负责突破敌方阵地和掩护步兵,空军仅保证制空权等,苏联的大纵深战役理论则率先完成了多兵种协作,这远远早于英法等国。可以说,苏联红军的战略理论是十分明确的,也为苏联红军日后的发展和作战方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巨人的碰撞:苏德战争》
《The Soviet High Command 1918–1941》
《The Soviet Military Experience:A History of the Soviet Army,1917-1991》
1.《历史皇太后 钢铁的洪流滚滚向前,苏联划时代的新战略——大纵深战役理论》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历史皇太后 钢铁的洪流滚滚向前,苏联划时代的新战略——大纵深战役理论》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73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