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上有不少大规模抢掠的盗贼,这些盗贼中有很多是受到国家、部落政权支持的,实际上他们就是完成军事任务的士兵。这些部落首领召集他们抢掠的理由并不相同,国王有时单纯是因经济目的,召集士兵在商路上劫掠来往商队、使节的财物,有时却有很多政治因素掺杂其中。
除了政治目的,有时国家掠夺来往的贡使胡商,更多的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例如贞观年间太宗灭高昌,魏征说高昌王麴文泰的罪名是掠夺商胡,妨碍西域诸国入唐朝贡,影响丝绸之路的畅通。
魏征的说法说明唐朝征服西域各国,是为了保障丝路畅通,使得各国使节都能顺利的朝贡。高昌国王麴文泰派人掠夺商胡,影响丝路畅通,故唐朝讨伐高昌。可是在玄奘心目中,麴文泰的地位极高,玄奘选择从陆路回国,和他与麴文泰的约定有重要关系。
从丝绸之路上的盗贼抢劫前准备、抢劫过程、抢劫时选择的环境、盗贼如何逃脱、商旅如何防盗、以及丝路变动与盗贼的关系等角度,研究了丝绸之路上非常重要的一个群体——盗贼的行为。
丝路上的盗贼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受到当地政府打击的强盗,他们成为盗贼有几种不同的原因:有的是受到丝路来往商旅携带的巨额财富诱惑,有的因为生计所迫不得不落草为寇,还有的是因为共同的宗教信仰走到一起,以献祭的名义劫掠商旅。
这种盗贼一般散居草原诸山深林,或是偏僻的部落乡村,他们劫掠的主要目的非常简单,就是获得财富。而另一种则是丝路沿线国家的军队,他们受国王的指派,在丝路上劫杀抢掠。他们的主要目的也是为获得财富,抢劫商队和使节的贡品,但有时他们也承担着阻断敌国的贸易线路,或是劫掠使节打探情报的任务。
由于他们是职业的军人,受过专业训练,武器装备精良,因此他们对于丝路上的商旅来说是最大的威胁。另外,有时因丝路的变动,使得原本经营丝路贸易的国家利益受损,例如高昌,在贸易额降低的情况下,也会转而劫掠商队以获得更大的利益。
而丝路本来不经过的地区,突然迎来商队的往来,当地的游牧民也可能因巨大的利益诱惑,成为拦路抢劫的强盗,比如党项人。对于丝路上的盗贼来说,不管是哪一类盗贼,都会选择适合抢劫的地点进行抢劫,例如山谷。
丝路上的水源是十分宝贵的,山谷作为冰雪融水的汇流处,行旅在此歇脚时会放松警惕。再加上山谷地形上的特殊性,使得丝路上的盗贼十分喜欢在这里抢劫。另外,盗贼也会利用商队刚刚翻过高大的山脉,疲劳不堪的时机进行抢劫。
在复杂的森林,险峻的山路上,河里,聚落附近,草原,都有盗贼的身影。至于盗贼在丝路上有何重大影响,民间自发形成的小型盗贼团伙,对来往于丝路上的行旅,造成了相当程度上的威胁.
但是,对丝路安全危害性更大的,还是受沿途国家指派进行劫掠活动的军队,他们倚仗当地政权的支持,军事实力强大,其强盗行为严重威胁丝路来往旅客的安全,影响了丝路的畅通。往更深层次去探寻丝绸之路上的盗贼的影响,恐怕盗贼对丝路沿途居民信仰的形成,也有重大的意义。
正如克里姆凯特所述,绿洲与外界的荒漠与草原形成对立,对绿洲居民来说这些区域是相当可怕的,这里潜伏着各种危险,要么是以游牧窃贼和盗匪的具体形式,要么是邪恶力量以无形的形式出现。因此对绿洲居民来说,相当于秩序与混乱、生与死的二元对立。
这体现出了丝绸之路上盗贼对当地的影响,也是丝绸之路上的盗贼,相对于其他地区盗贼的一个重要的特殊性。而商旅针对这些也有相应的防御措施,除扩大商队规模,组织自己的武装之外,他们携带的动物例如狗和猴子,也会帮助他们预警和防御。僧侣们则会通过与商旅同行,以及说服盗贼的方法,保护自己的安全。
丝路贸易对沿途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要,这些国家也十分重视丝路安全,除军事力量打击盗贼之外,有时统治者还会采取外交手段,提醒丝路沿途其他国家,加强境内的丝路安全管理。总之,对唐代丝路上盗贼的研究,还有进一步挖掘的潜力,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
1.《不屈服的高傲 唐朝征服西域各国,是为保障丝路畅通,使各国使节都能顺利的朝贡》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不屈服的高傲 唐朝征服西域各国,是为保障丝路畅通,使各国使节都能顺利的朝贡》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82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