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和宋钦宗被金国掳去北方,宋朝的臣民对于这件事不仅充斥着民族被辱的羞耻感,还有对黑暗社会的恐惧。赵构在应天府继位建立南宋的消息对于宋朝的臣民来说是收复失地重建家园的希望,是国家将要洗雪耻辱迎接光明的标志,但他终究让宋朝的百姓失望了。

一一二七年,赵构建立了南宋政权,这也引得大批爱国者的投奔,赵构在继位之初确实也积极抗金,并且做了很多事,但他的目的是通过打仗来乞求安定,他是被打怕了,他只想保住眼前的,从来不会痛惜失去的。如果不是金兵掳走徽钦二帝,赵构是没有机会登上皇帝之位的,对于来之不易的皇位为什么他又选择放弃呢?

一一六二年,做了三十五年皇帝的赵构突然下诏,说自己年纪大了,身体经常生病,早就想退休了。他将皇位禅让给自己的儿子赵昚,把自己尊为太上皇,在这之前的封建历史上除了他父亲赵佶外,还没有人甘愿就这样放弃手中的权力。

可以说他禅位给他的儿子赵昚是从他父亲禅位给自己的儿子赵桓这件事学来的经验,金兵的屡次入侵还有朝廷主战派和主和派的矛盾让他头疼不已,聪明如他父亲,他学着他父亲赵佶把皇位禅让给儿子赵桓,他把皇位禅让给他的儿子赵昚,这样他就可以去一边享清福去了。

其次,赵构是将皇位禅让给他儿子的,自古以来,禅让都是让贤。像尧、舜、禹一样的禅位,是舍己为公的美德,家天下后,血脉的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禅位不禅位倒没多大区别了,但禅让的美德依然是公认的存在。赵构禅让的举动不过是沽名钓誉罢了,就是为了给自己创造一个有德明君的人设。

再者,金兵的屡次侵犯迫使他偏安一隅,每次入侵他都想以战求和,他的摇摆不定让朝臣和百姓都特别失望,他打仗的目的就是为了和谈,任何时候国家的屈辱求和都会招来人民对懦弱政权的唾骂,当权者当然负首要责任,赵构这样做就是拿自己的儿子当挡箭牌,他自己躲到大后方去了。

最重要的一点是,赵构禅让是避免直接面对朝臣们的冲突。宋朝的朝廷总是分为两大阵营,一个是主战派,一个是主和派,主战派和主和派的矛盾一直存在,这中间皇帝就相当于一个裁判。

赵构想把两派人都利用起来那两边人都不能得罪,他让两派人相互制衡又不能让双方对自己失去信心,那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一个人来挡住这些事情,他的儿子自然成了不二人选。

综合以上:最后一点是,赵构虽然当了太上皇,但他仍把权力握在手中,国家实际的操控者仍是他,在面对左右为难的事情时就将责任推给那个皇帝儿子,这样自己就可以只获得好处而不用担心背负骂名了。在波云诡谲的南宋朝廷中,赵构将权术玩弄得炉火纯青,他巧妙地避开了一次次尖锐的冲突,在政治角逐中游刃有余,终于于八十一岁时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对于他的评价,后世大多是毁誉参半,抗金名将岳飞是他构陷致死的,但宋朝继“澶渊之盟”后的百年和平也是他开创的。

1.《洗剑读书史 宋高宗赵构退位之谜:还不到六十岁,却主动禅位,他为何这么做》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洗剑读书史 宋高宗赵构退位之谜:还不到六十岁,却主动禅位,他为何这么做》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83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