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在历史是一块充满传奇的土地,为什么说它充满传奇呢?

因为东北看似处于中国地理版图的东北边缘,但实际上,几千年的历史长河里,东北的历史多次左右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东北是一块龙兴之地

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一共有九个,分别是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

而这九个大一统的王朝中,有两个是来自于东北的少数民族建立的,一个来自于今呼伦贝尔与蒙古国交界之地的成吉思汗,一个是来自松花江畔的努尔哈赤。

如果再算上辽金两朝,东北真算得上一个龙兴之地,竟然诞生了这么多的封建王朝。

为什么是东北,而不是其他地方?

这要从东北的地缘和地理讲起。

中国古代史,是一场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争夺战,两个完全迥异的文明,为了生存,不断在中国北方征战。

而导致北方以游牧民族为主,中原以农耕文明为主的根本原因其实就是地理因素。

北方干旱缺水,根本就不具备发展农耕的条件,生存在那里的人们只能逐水草而居,以牛羊为食,而南方更加温和湿润,具备发展更高级的农耕生产,人们只需依照时令就可以丰衣足食。

可以看到,造成文明差异的要素是天气,气候,是地理因素。

可东北恰恰就是夹在两个文明之间的一块飞地。

从位置上看,东北的最北端甚至比游牧民族放牧的北界还要更靠北,历史上,包括如今俄罗斯的勘察加半岛,库页岛,都可以视作东北的腹地,可这块土地上恰恰发展的不是游牧业,而因为肥沃的黑土地,诞生了极为发达的农耕业。

这就导致了一个结果,那就是,从地理远近的角度上看,少数民族认为东北是自己的故土,而从生产方式上看,中原人认为东北也是中原的一部分。

两种文明在这块土地上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这里有一个例证,诞生于蒙古大漠的匈奴,回鹘,突厥等少数民族,虽然对中原王朝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但是他们始终没能跨过长城真正的入主中原,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只会放牧,来到了汉人种田的土地上,他们赖以生存的生活方式极端的不适应。虽然历史上有少数民族强迫汉人改去放牧的实例,但无一例外,这直接冲击到汉人的生活方式,遭遇了强烈的冲击。

所以,诞生于西北的少数民族,从来没有真正的建立一个王朝,对中原进行管辖。

可是诞生于东北的少数民族却并非如此,他们有着西北少数民族的彪悍,战力极强,同时他们对于放牧并不排斥,甚至本身自己也是游牧民族的一部分。

与此同时,他们又深受中原农耕文明的影响,过着半游牧半农耕的生活。

比如满清原本是一个渔猎民族,可到了中原,他们迅速适应农耕文化,不但没有破坏汉族的生存基础,反而坚守以农为根的中原思想。

这就决定了来自东北的少数民族,恰恰最能弥合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裂痕和嫌隙。

如果问清朝最大的贡献是什么?我想应该是两个东西,一个是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基础,另一个就是构建了满蒙汉一家亲民族共同体。

民族共同体这个事,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个朝代真正的做到,因为历史上要么是你死我活的战争,要么是少数民族彻底融合进汉族,导致民族消亡,直到清朝,才真正的实现民族共同体这样一种状态。

为什么清朝可以做到这一点,而其他的朝代做不到,就是因为清朝的祖先来自于东北,他们既知道北方的游牧民族需要什么,也知道中原民族需要什么,他们的统治本身就是在不断的平衡这种差异性。

实际上,不单单是满清,蒙元,辽金,都在做着类似的尝试。

很明显,这些王朝兼具了两个文明的优劣,他们更善于左右逢源,这其实追溯起来,跟地理要素是密不可分的。

当然,在地理上距离哪里都近,在自然环境上与哪里都有类似之处,这也就决定了,东北这块土地,必然是一个各种文明的大杂烩!因为,它能够做到来者不拒,不论来自何方,在这里都能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东北是冷兵器时代的大杂烩,热兵器时代的火药桶

文明的大杂烩在大部分时间里,其实都是好事,因为这会给一个地方带来更多新鲜的东西,更包容。

例如哈尔滨,东北最大的城市之一,时至今日也是东北亚地区首屈一指的大都市,这个城市既有来自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深刻烙印,也有来自俄罗斯的异域风情,有诞生于黑土地的乡土气息,也有来自于现代社会的时尚氛围。

在中国,像哈尔滨这样的文化交融杂糅的城市并不多见,而这正是地缘优势带来的结果。

但在近代的中国,东北这样的地缘优势反而成了劣势,北靠沙俄,东边隔海与日本相望,西边和南边是中国的腹地,这样一个地理位置,注定了不会平静。

因为,当中国人要抵御外敌的时候,东北是前线,而外国人想要侵略中国的时候,东北是跳板。

所以,想了解清楚中国近代的历史,就必然要深入的了解东北的历史。

1907年,这是一个历史小年,这一年,并没有什么了不得的惊天大事值得大书特书,但有一个连串的事件却值得我们注意。

1月21日,美国在哈尔滨设立领事馆。

4月20日,清政府整顿东三省,设立了奉天,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巡抚。

4月,日本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开业。

5月18日,法国人在哈尔滨设立领事馆。

6月13日,日俄订立满洲铁路专约。

7月30日,《日俄协定》和《日俄密约》在彼得堡签订,第一次提出南满,北满的称呼。

8月19日,日本宪兵和韩国警察侵入吉林延吉间岛。

9月13日,清廷敦促日本从延吉撤军,并提议勘界。

这一连串的事件,均发生在东北,清廷,日本,沙俄,美国,法国,各方势力云集于此,东北局势拨云诡谲。

为什么诸多势力汇聚于东北,其实还是回到了上面提到的那个观点,地缘。

在中国的历史上,甚至有得东北者得天下的说法,这就是为什么今天开篇讲到了古代历代王朝的龙兴之地,辽金元清四朝自东北起家,这绝不是一个偶然事件。

由此也可以得出一个推论,倘若是外族占据了东北呢?自然也会给中国带来严重的威胁?

实际上,这一点,不但我们看得到,外国人也看得到。日本在提出大陆政策的时候,就旗帜鲜明的说到,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

后世的历史进程也表明,日本的这个大陆政策,实在是让中国人吃尽了苦头。

因为随着东北地区殖民化的加深,日本收获的不仅仅是一块土地,一个跳板这么简单,他们最大限度的利用了东北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腹地,把我们中国人的领土变成了日本侵华的动力来源。

抗日战争的时候,中国甚至失去了半壁江山,在抗日战争的末期,国民党主力部队距离东北远在千里之外。

这足以证明,占据东北对于中国的局势而言有多么的重要。

当然,在1907年的时候,东北的控制权尚在清廷手中。

但孱弱的清廷正在丧失对东北的控制能力,不管是沙俄,还是日本,还是英法德美众列强,对东北这块肥肉都虎视眈眈。

因为所有人都清楚,占据东北意味着什么,只不过对于大清王朝的统治者而言,他们似乎只把这里当作自己的龙兴之地,既无力去争夺什么,似乎更无心争夺什么。

可以说,近代的中国历史,很大程度上是一出围绕着东北为核心的历史。

这里是倒叙历史,今天讲述的是1907年,这一年不是什么历史大年,但是各方势力却在东北地区积极布局,局势正在朝着复杂化的方向在发展。

为什么是东北,而不是其他地方?更多的是地缘因素带来的抉择,想要看懂中国的历史,东北就是我们始终绕不开的一个地方。

1.《地理史观 为什么说读不懂东北史,就读不懂中国近代史—倒叙历史之1907年》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地理史观 为什么说读不懂东北史,就读不懂中国近代史—倒叙历史之1907年》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83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