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老爷大家好,我们都知道啊,唐代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辉煌的时代,多少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丰富的诗词,又有众多画坛大家在此留下丹青妙笔。今天想给大家分享的是一代南宗画祖——王维。

01有苦难言王摩诘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第,为太乐丞。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因笃诚奉佛,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著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存诗约400首。北宋苏轼评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晚年王维

可叹天意难违,人事多艰。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安禄山叛军陷潼关,随之攻入长安,玄宗仓皇逃往四川,王维被俘。被俘后,他曾吃药取痢,假称患病,以逃避麻烦。但因其诗名太大,安禄山派人迎接他到洛阳,拘于菩提寺,硬委之以给事中之伪职。

至德二载(757年),九、十月,唐军相继收复长安、洛阳,王维与其他陷贼之官,均被收系狱中,随后押到长安。这些人按律当死,但因他被俘时曾作《凝碧池》抒发亡国之痛和思念朝廷之情,又因其弟刑部侍郎王缙平叛有功请求削籍为兄赎罪,王维才得宽宥,降为太子中允。

02南宗画祖何来之?

安史之乱中,他被迫在安禄山手下任职,因此平乱后,政治前途一片晦暗,这也直接导致他看破红尘,在长安郊外的蓝田区过起隐逸的生活(有没有小说中蓝田县男的感觉),其诗画创作也多出于其中。

其崇尚佛教禅宗,认为万物有情皆有佛性,人若明心见性,即可成佛。这也直接或者间接地体现在其山水画中。在魏晋时期已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意境。同为隐士王维的意境却与之相比略有不同,在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跌宕中,王维的经历比之陶渊明更富有戏剧性的意味;从盛唐才子到耆耄隐士,显示出更为强烈的反差。

以山水而论,王维的画开辟了文人画的“两大层次”,即雅、俗两种趣味。苏轼在评价其画时常言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山水画从王维便开始逐渐包含意境、风骨在其中了。

传为王维《袁安卧雪图》

王维曾有一帧极负盛名的画叫作《袁安卧雪图》,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七曰:“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世之观画者,多能指摘其间形象、位置、彩色瑕疵而已,至于奥理冥造者,罕见其人。”如彦远《画评》言:“王维画物多不问四时,如画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莲花同画一景。余家所藏摩诘《袁安卧雪图》有雪中芭蕉,此乃得心应手,意到便成,故造理入神,迥得天意,此难可与俗人论也。”

此画在北宋时期引起不小争议。其描写了东汉寒士袁安的故事,大雪过后,袁安宁愿在家挨饿也不去领取救济。后郡守路过其门,深为其风骨所感动,引为楷模宣传。王维在其画中添加了文人的风骨气节,使得山水画的意境内涵上升了一个高度,从而董其昌将其奉为“南宗画祖”。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王维的一生可谓是精彩纷呈,唐玄宗开元三年(715年),年仅十四岁的少年王维离家赴京,少年天才,颇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之势;可惜造化弄人,一场叛乱,使得晚年的王维陷入不忠不义的尴尬囧地。或许也是因此际遇,才造就了史书中的“诗佛”,丹青中的“南宗祖师”。

王维的山水真迹没有一件流传至今,只有《辋川图》的各种石刻和摹本,它们和宋人题为王维的《雪溪图》一样,离原作相去甚远。当然王维也同时涉猎人物画,如现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的《伏生授经图》,传为其笔。此外还有着壁画创作。

1.《历代名画录 南宗画祖:被迫在叛军下任职,后终成一代名家》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历代名画录 南宗画祖:被迫在叛军下任职,后终成一代名家》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83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