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制度兴起于隋唐时期,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古代科举考试流程

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讳,而称秀才为茂才,第一名叫案首;

童生读书

乡试,因在秋八月举行,又叫秋闱,主考官由皇帝委派,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范进中举),第一名叫解元(唐伯虎唐寅曾中解元,称为唐解元);

乡试放榜

会试,春季举行,又叫春闱,考试由皇亲任命,国家级考试,举人及国子监参加,考上为贡士,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会试阅卷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

殿试策问

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又称“三鼎甲”,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

三鼎甲

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甲第一名称金殿传胪,三甲第一名称玉殿传胪,然后他们再参加朝考,第一名叫做朝元。总之,一、二、三甲统称进士。它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

三鼎甲

据统计,在我国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史上,考中进士的总数至少是98749人。古代许多著名作家都是进士出身,如唐代的贺知章、王勃、宋之问、王昌龄、王维、岑参、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柳宗元、杜牧等,宋代的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等。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状元,科举制度殿试第一名,又称殿元、鼎元,为科名中最高荣誉。历史上获状元称号的有一千多人,但真正参加殿试被录取的大约七百五十名左右。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王维,宋代文天祥都是经殿试而被赐状元称号的。中国历史第一个状元是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孙伏迦,最后一个状元是清朝光绪三十年(1904年)状元刘春霖。

状元及第

此外,还有最高成就,连中三元,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据统计,历史上连中三元的有二十一人,文的18人,武的3人。

连中三元

唐朝4人:武翊黄、白敏中(白居易的弟弟),张又新、准元翰;

宋朝7人:孙何、王曾、宋庠、杨置、王若叟、冯京、陈尧叟;

辽朝1人:王棠;

金朝1人:孟宋献;

元朝1人:王崇哲;

明朝2人:黄观(因为他在靖难中反对燕王,朱棣废了他的状元)、商辂;

清朝2人:钱檠和陈继昌。

成就最高的要数宋朝的宋庠和明朝的商辂。

宋庠

宋庠先是在乡试和会试中夺得头筹,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和弟弟宋祁一同中甲子科进士,礼部上奏宋祁第一,宋庠第三,当时刘太后不愿意弟弟排在哥哥前面,所以将宋庠擢升为第一名而将宋祁放在第十名,就这样宋庠成为乡试、会试、殿试都是第一的“连中三元”之人。宋庠在朝廷中历任大理评事、太子中允、参知政事、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职,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享年71岁,获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

商辂

商辂,浙江淳安人,生于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明宣宗宣德十年(1435年),21岁的商辂在乡试中考中了第一名;明英宗正统十年(1445年)的科举考试中,31岁的商辂在会试和殿试中均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成了有明一代第二个连中三元的人物。而商辂之前连中三元的黄观被明成祖朱棣除名,所以商辂成为了明朝唯一一位连中三元的人物。商辂入仕后,曾入内阁成为内阁首辅,官至少保、吏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等。明宪宗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商辂去世,享年73岁,获赠太傅,谥号“文毅”。商辂为人刚正不阿、宽厚有容,临事果决,时人称“我朝贤佐,商公第一”,为成化年间正直阁臣的杰出代表之一。

那三位明清时期的武状元的成就也不错。

尹凤

尹凤在武举考试中连中乡试、会试和殿试第一名,成为连中三元的“武三元”。官拜参将,成为著名的抗倭将领。如今南京的“三元巷”就是来纪念他的。

王名世

尹凤

王名世

王玉壁

尹凤

王玉壁

1.《忆个年代 古代考试:案首、解元、会元、状元和连中三元的牛人》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忆个年代 古代考试:案首、解元、会元、状元和连中三元的牛人》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83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