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项羽只重用项氏家族和自己小集团的人不同,刘邦则任人唯贤,不论对方出身如何,甚至不管对方品行如何,只要是人才,只要能在平定天下时发挥作用的,刘邦都加以启用、重用。刘邦手下什么人都有,陈平是流浪汉,张良是六国残余贵族,萧何是县里的文吏,樊哙是屠夫,周勃当过吹鼓手,郦食其和陆贾是儒生……

刘邦用人是用其所长,而不求全责备,很多在普通人看来道德上具有污点的人刘邦都加以重用,如陈平具有盗嫂受金的嫌疑,韩信曾受胯下之辱,英布是脸上被刺了字的犯人等等,而这些人在帮助刘邦夺取天下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韩信、陈平都是在项羽阵营中得不到重用才投奔刘邦的,刘邦却委派韩信为独当一面的大将,对陈平也是尊崇有加,让他做了自己的高级参谋。

在使用人才过程中,刘邦也是论功行赏,毫不吝惜。项羽在封赏属下的时候,把官印拿捏在手里很久,始终不愿意授给别人,所以很多人见得不到好处就离开他了。刘邦对待有功之人则出手很大方,拿下城池的,出了好主意的,斩首敌人的,刘邦都是随时封赏,有福同享,连雍齿那样的仇人也被封侯。

就像陈平说的,项羽对人讲究贵族那套礼节,那些廉洁好礼的人往往归附他,但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又特别吝啬,因此能人们不愿意依附他;刘邦傲慢无礼,哪些讲究节操的人往往不来,但他出手大方,封赏慷慨,那些贪图利益、凶顽狡猾、悍勇刚暴的无耻之徒都愿意前来。当时是争夺天下的关键时期,那些修饰礼仪,讲究节操的人就显得迂阔而无用,君主真正需要的是能攻城夺地、征战天下的能臣异士。这也是刘邦能够战胜项羽的一个重要原因。

刘邦既能知人也很自知,这是他能正确使用人才的基础。天下平定的时候,刘邦曾经在洛阳南宫宴请群臣,让大家谈谈自己为什么取得天下。大臣谈论之后,刘邦最后说:“要讲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良;平定国家、安抚百姓,源源不断地提供军饷,我不及萧何;统帅百万大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我不及韩信。

这三个都是人杰,我能够任用,所以就得了天下。项羽有一个人才范增却不肯重用,所以被我消灭了。”众臣一听都心悦诚服。刘邦这番话是肺腑之言,他不觉得自己哪方面都胜过别人,才能发现别人的长处,而不是像纣王、隋炀帝那样处处觉得自己最厉害,反而自取灭亡了。

没有盟军单靠自己是很难取胜的,特别是面对项羽这样的强敌。刘邦深深地懂得这一点,因此他一直想办法扩大自己的阵营,对项羽阵营则成功地分化瓦解,最大限度地扩大了自己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孤立了项羽。在项羽对付齐地的田荣等势力的时候,刘邦先后消灭了项羽所立的章邯等三王夺回了关中,又接着灭掉河南王申阳、韩王郑昌、魏王豹、赵王歇等力量,逐步剪掉了项羽的羽翼。后来刘邦又策反了项羽部将英布,联合彭越和攻占了齐、赵之地的韩信,会和诸侯共同对付项羽。

为了号召诸侯共击项羽这个主要敌人,刘邦不惜暂时做了巨大让步,允诺把从陈县(秦国所置县,在今天河南淮阳一带)以东直到大海都送给韩信,雎阳(秦代地名,在今天河南商丘市南部)以北大片土地都封给彭越。最后刘邦军队从西面,韩信从东北方向,彭越从北方,英布、刘贾从南面,五路大军将项羽团团包围在垓下,经过激战终于消灭了项羽。这种联合次要敌人对付主要敌人,不惜暂时做出巨大让步的做法,是大手笔,岂是鼠目寸光的守财奴所能比?

刘邦对待普通百姓非常宽容,对待投降过来的官兵往往优待,对待敢于提意见的下属非常大度,这是他被称作“宽大长者”的原因;另一方面他对待政敌,对待内奸,对待威胁君权的人,则是凶狠果断,毫不留情。对待项羽,刘邦是坚决彻底消灭,绝不纵虎归山,直到项羽集团被歼灭,却又对项羽族人以示宽大。这是非常高明的做法,因为此时敌人的势力已经被铲除,这样反而还能捞个“仁义”的美名。刘邦属下曹无伤曾经向项羽告密,说刘邦想独占关中不让诸侯进来。在鸿门宴上,刘邦从项羽口中得知这是曹无伤作怪,回来立刻诛杀了他。

秦朝实际是被农民起义军和六国旧贵族联合起来推翻的,在汉初这些旧贵族还有很大的力量。刘邦不得不做出某种妥协,采取郡县制和分封制结合的办法,全国约一半的地方由中央直接统治实行郡县制,另外一半实行分封制度分给打天下有功的功臣、贵族。就这样汉初分封了很多王,既有刘氏家族的王,也有不少异姓王。

异姓王有齐王韩信(后改封为楚王)、韩王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藏荼、赵王张耳、长沙王吴芮等人。这些人都有自己的封国,有一套政府班子,还有半独立的武装力量,这对汉朝中央集权的巩固始终是一个巨大的威胁。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些封王和中央的矛盾越来越尖锐,有的还起兵叛乱。

刘邦看到了这一巨大的威胁,主动采取措施先后消灭了大部分势力强大的异姓王,只剩下一个长沙王吴芮。通过这些措施,刘邦极大地削弱了旧贵族的力量,巩固了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非常深远。我们不能责怪刘邦兔死狗烹,而应该看到随着形势的发展,这些封君贵族和中央之间的矛盾肯定会爆发。狗如果不烹掉,它也可能反过来咬死主人。刘邦不除掉这些封君,他们势力强大了也会图谋夺取天下。刘邦留下了同姓王,这些王后来终于大规模造反起来,这就是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同姓族人尚且如此,何况异姓?

汉朝建立之后,陆贾常常在刘邦面前引用《诗经》里面的话。刘邦听完大骂:“老子是马上得的天下,要这些诗书有什么用?”陆贾也不客气地回答:“您能在马上得天下,能在马上治理天下吗?成汤、周武王都是采取逆取顺守的策略,文武并用才是长久之道啊?如果秦朝吞并天下之后,效法古代圣人,实行仁政与民休息,您怎么可能有机会得到天下?”刘邦听完很惭愧,就让陆贾总结秦国失去天下而自己得到天下的原因,认真拜读。陆贾等人都主张轻徭薄赋,这是汉朝初年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思想来源之一。

另外一个是叔孙通的故事。刘邦在推翻秦朝的时候,废除了秦朝很多繁琐的礼制,这在当时是正确的,但到汉朝秩序稳定下来之后没有一套礼仪制度就不行了。群臣们经常喝酒争功,醉了之后大呼小叫,甚至拔剑击打殿上的柱子,让刘邦很头痛。后来儒生叔孙通帮忙制定了一套礼乐制度,以分别尊卑秩序,并帮助君臣演练了一段时间。正式执行之后朝廷上下秩序井然,再也没有喧哗失礼的了。

分析刘邦、项羽两个集团胜负的根本原因,就会发现项羽出身于六国残余贵族,集团核心是由项氏家族、宗亲、乡党等关系来组成的,带着浓厚的先秦贵族制度残余,和六国变法不彻底,大权多由国君族人把持的情况类似。刘邦集团来源要复杂得多,其成员出身多比较低微,他们往往是靠实际功绩才获得封赏,这和秦国比较类似,新兴地主阶级的色彩比较浓厚。刘邦能够击败项羽,和秦国能够消灭六国具有相似的原因。

1.《北若说历史 刘邦既能知人也很自知,这是他能正确使用人才的基础》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北若说历史 刘邦既能知人也很自知,这是他能正确使用人才的基础》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84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