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688字,阅读时间约为3分钟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生产力的推动,也离不开对历史的了解。在如今飞速发展的社会当中,只有充分了解历史,避开从前走过的弯路,借鉴有助于社会发展的措施,才能让整个社会变得更加高效,社会秩序也会更加完善。
明朝时期,统治者对权力十分看重,明朝处于封建社会末期,专制制度不断加强,对人们思想上的禁锢也达到了新的高度。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明朝建立之前的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蒙古族出身游牧民族,很多习俗与思想同我们大相径庭,所以明朝建立初期,统治者对元朝留下的糟粕文化是持摒弃态度的。
而随着文化教育不断推行,教育普及到每家每户,可八股取士制度依然让更多人迷失了学习的初衷,将沽名钓誉作为人生信条。
想要发展得更加高效有序,首先就要从历史中汲取养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谈发展,而不是一味地持反对态度。
明朝时期也有很多致力于研究历史的学者,为了探索历史发展规律而不断努力。明朝建立的修史机构就是在借鉴元朝规制的前提下建立的,不过明朝修史制度较为落后,修史工作时有时无,明朝的史学发展进入了低迷时期。
一、修史制度存在弊端
1、沿袭元朝规制
修史制度并非是从明朝才开始出现的,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但是史馆是从唐朝时期才开始出现的,也是我国修史工作上的重要转折点。
宋元两朝很好地沿袭了唐朝的史馆制度,各个部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为历史编纂工作尽心尽力。
到了明朝时期,尽管明朝对元朝游牧民族的部分做法极为不满,但是在修史这件事上还是沿袭了元朝的制度,不过明朝的修史工作却大不相同。
明朝的史馆归翰林院管理,翰林院的修史工作并不自由,要完全服从于内阁。只有内阁商议后决定可以实施修史工作,翰林院才能做内阁允许的事情,包括史料的选择等等也是要交由内阁审核的。
而且修史的官员也并非常设官职,而是随着内阁的心情时有时无的,修史工作自然停滞不前。
2、修史困难重重
明朝处于封建社会末期,皇权不断加强,尽管初期几位皇帝励精图治整顿吏治,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难免会滋生贪污腐败之风。
就连修史工作也受到了影响,成为政治的附属品。很多历史书籍的编纂都是根据皇帝的吩咐著成的,还包括许多警醒世人以及臣子的书籍,再就是针对历年间出现过的谋反事例所写,比如胡惟庸谋反一案。
二、私人修史繁荣
1、前期受到压迫
明朝官方对历史的态度让民间不得不自行开展修史工作,但是初期的明朝统治者管理严苛,民间没有太大的空间进行发挥,修史工作一直停滞不前,与历史相关的书籍也少得可怜。
在明朝初期,最多只有一些不算正式的历史人物传记,没有能够形成一定规模的历史著作,可见当时修史工作的推行有多么困难。
2、后期较为繁荣
到了明朝中后期,随着海禁开放,沿海贸易繁荣,大量资金涌入,明朝的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对解放思想、传播历史文化等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很多学者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开始了更加完善的修史工作,编撰了许多流传于世的史书,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教训。
但是随着末期时局变化,内忧外患,很多人意识到单单依靠前朝的历史难以挽救现在的社会,所以更多人开始将重心放在编撰当代历史上。明末私人修史的队伍日益庞大,为明朝末期的历史文化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3、对后世影响深远
明朝受到思想禁锢的影响,在史书编撰工作方面存在极大的弊端,无法与唐宋元三朝相比拟。但是也正是由于官方修史工作滞后,才带动了民间私人修史工作不断繁荣昌盛,也为后来的清朝提供了借鉴意义。
清朝是由满族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更应该了解历史,才能为后世谋福利。而明朝末年大量传教士进入中国,他们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带动了彼此文化繁荣,更衍生出了很多新的学派,这些人共同为后来的清朝文化风尚做出了贡献,推动了清朝的史学发展。
明朝处于我国封建社会末期,更要借鉴历史发展进程当中的弊端,以史为鉴。但是初期明朝不够重视官方修史工作,也在极大程度上限制了民间修史进程。
明初通过八股取士选拔出来的官员大都沽名钓誉,更不会为明朝发展做实事。直到明朝中后期,经济发展,思想开放,才促进了民间私人修史工作的发展,推动了明朝历史进程。
参考文献:《明史》
1.《文化奔跑 明朝沿袭前朝修史制度,初期思想禁锢,修史滞后,私人著史繁荣》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文化奔跑 明朝沿袭前朝修史制度,初期思想禁锢,修史滞后,私人著史繁荣》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84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