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秦之迹

戾太子与守文派

仁盛之悔:《轮台诏》

亡秦之迹

汉武帝结束了与民休息和清静无为的黄老政治,上述一系列事业使汉帝国达到全盛,也使帝国体制进入了又一个高峰。

制度完善了版图扩大了,但另一方面汉武帝对社会频繁的干预动员也造成了严重的问题。三十余年的对外战争以及建宫室、求神仙、赏赐、享乐使得汉朝70多年所积累的财富耗费一空,社会也陷入严重的动荡之中,对这样的一个局面社会称为“亡秦之迹”。

耗费巨大。

《东方专制主义》中说君主都是伟大的建设者,这个规律在汉武帝的时候再一次呈现在我们面前。

《史记封禅书》“今天子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委婉地讽刺了求神仙。

西方炼金术是为了发财。中国是为和神仙交往,求长生术。

李少君曾在宴会上对一个九十岁的老头说,当年我曾和你爷爷一起玩一起打猎。众人惊奇,觉得他一定有法术。他说海上有仙岛,可以求神仙。于是汉武帝兴致勃勃开始求神仙,给了他很多钱去办这些。

少翁能役使鬼神,还把王夫人的鬼神招来了,让思念王夫人的汉武帝看得泪流满面。有一次少翁在一块丝绸上写字,把它喂给一只牛吃。对汉武帝说牛肚子里有东西,汉武帝命人杀牛,肚子里果然有字。众人惊异。汉武帝拿来一看,这不是你的字儿吗。于是就把少翁杀了。但又怕人笑话自己信这么一个人,就声称他是食物中毒,吃了马肝死的,古人认为马肝有中毒。西红柿最初也被认为有剧毒,是用来观赏的。

栾大敢吹牛,吹完自己都认为是真的。他见了汉武帝之后说您杀了少翁,方士再也不敢来效力了。汉武帝觉得他很不平凡,赶紧说不是自己杀的,还封他为五礼将军,把女儿嫁给了他。让他招神仙,但神仙没招来,招了不少鬼。

汉代常设将军八位外还有征伐将军,是打仗时候临时任命的,给将军号,另外还有“方士将军”,就是这几位搞特异功能的民间武士。

汉武帝还任用酷吏。汉初曹参做丞相留下了崇尚宽厚长者的官员的风气,当时社会需要的是因循清净。汉武帝时候就不一样了,施行豪强酷法,人民反抗,政府的事务日益繁杂,各种官吏作弊作伪,这个时候精明强悍精通法律的官吏是时势需要,如张汤、赵禹等等。

张汤,天生的司法工作者。

杜周:三尺安出哉?

可见中国古代,法律的渊源出自皇帝意志。西方是法律神授的,国王也要守法。

天下十几个人里,就有一个是流民。大规模的征伐,对民间的骚扰和动员,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痛苦。据葛建雄教授研究,按照西汉千分之一的年轻兵增长率,本来到了公元前75年汉帝国人口应该达到一亿,但是只到了六千万,为什么汉末没有达到呢?因为汉武帝的时候一度“户口减半”,至少上千万人非正当死亡。

我们后人津津乐道辉煌强盛的“秦皇汉武”时代,但生活在汉武帝统治之下的人可相当痛苦。户口减少一半,这一时期人民遭到蹂躏,非常困苦。

按照东汉班固的记载,“亡秦之迹”的说法是汉武帝自己说的。

戾太子和守文派

卫子夫的儿子刘据做了太子,可是他后来在政治动乱中死了,又被称为戾太子。在汉武帝前期,他就不赞成父亲的政治举措,于是朝野不自觉形成两个党派,一个是太子为首,一个是汉武帝。

卫皇后的哥哥是卫青,卫青活着的时候,没有人敢轻易动刘据。但卫青一死,“臣下无复外家为据,深酷用法之臣竞欲构太子。”

太子代表着一个守文路线,汉武帝代表着一个兴工用法的路线。(田余庆《论轮台诏》)

汉武帝其实并不是完全否定太子,但他和太子的政治观点不同。太子主张行宽政,主张转向守文,但汉武帝的看法,也有自己的道理。

“亡秦之迹”是汉武帝自己说的,他意识到自己的做法如果超越了限度,有可能走向亡秦之迹。卫青知道汉武帝和太子有政治分歧,为了安慰卫青,汉武帝对卫青说了这样↑一番话。事后卫青非常感动,向汉武帝磕头致谢。卫子夫知道后,把首饰摘了向汉武帝谢罪,表示感激。可是卫青一死,事情就发生了变化。

这个时候有一个叫江充的,开始对卫子夫和太子下手。

宫廷内部的倾轧是非常残酷的。嫔妃争宠,事涉身家性命。吕后的时候戚夫人怎么死的,大家可能毫不陌生。一家得宠,就意味着另一家可能家破人亡。所以斗争是生死之争。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嫔妃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无所不用其极,甚至使用巫术。汉武帝时候宫中经常闹巫蛊案。

汉武帝这时候可能也有别的想法,就任命江充去查。江充先从不得宠的妃嫔处检查,以次到皇后太子宫,查到了满地挖沟的地步。经过一系列的事件,卫子夫自杀,最后刘据上吊自杀。

其实汉武帝对卫太子的守文路线不是完全否定的,他也希望在某个时候实行政策转变。尽管征伐有效,但汉武帝知道自己的某些作为是在袭亡秦之迹。随着时间的推移,面对着动荡凋敝的社会和困苦艰难的民生,汉武帝终于觉得镇压是无济于事的,最终决定转变方针。于是发布了一个著名的诏书——轮台诏。

仁盛之悔:《轮台诏》

当时有人建议在轮台屯田,但这样一来又要骚扰百姓,汉武帝对此表现了鲜明的姿态,决定转变方针。在征和四年,路线由用法变为守文。从此之后,他不再出兵了。

汉武帝封田千秋做了丞相,并给了他一个侯号——富民侯。汉代侯号大多以地名、县名命名,但个别是有意义的,比如张骞的博望侯,班超的定远侯 ,刘信的羹颉侯,“富民侯”也是表达意向。

汉代丞相一定要封侯,这一传统是从汉初的军功集团政治发展来的。因为这些功臣本来就有侯号,所以汉初的相国、丞相都有侯号从公孙弘开始没有侯号,就马上封了一个,由此形成一个惯例。

田千秋向皇帝为卫太子伸冤,因给太子昭雪感动了汉武帝,因此被封为丞相,赐侯号。

由田千秋上奏引起的昭雪平反之后,一轮新的屠杀开始了。

对于汉武帝晚年政策转变,司马光这样评价汉武帝:“然秦以之亡 ,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晚而改过 ,顾托得人...... ”及时的政治转变使汉帝国得以逐渐度过了这场政治危机,动因一个是尊先王之道,儒家思想的影响,一个是晚而改过,武帝对时势的认识,一个是顾托得托人,人指的是谁呢——霍光。

1.《琪新说历史 “亡秦之迹”与轮台之诏》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琪新说历史 “亡秦之迹”与轮台之诏》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84886.html